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676002)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元祖艳群高召华高潇潇陈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UV-B辐射
  • 6篇水稻
  • 5篇稻瘟
  • 5篇稻瘟病
  • 5篇稻瘟病菌
  • 5篇瘟病
  • 5篇病菌
  • 3篇幼苗
  • 2篇氮素
  • 2篇增强UV-B...
  • 2篇植物
  • 2篇水稻稻瘟病
  • 2篇水稻稻瘟病菌
  • 2篇水稻品种
  • 2篇UV-B辐射...
  • 2篇MAGNAP...
  • 2篇产孢
  • 2篇产孢量
  • 1篇代谢
  • 1篇氮代谢

机构

  • 10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祖艳群
  • 9篇李元
  • 5篇高召华
  • 4篇高潇潇
  • 3篇陈建军
  • 3篇何永美
  • 2篇赵颖
  • 2篇姬静
  • 1篇冯源
  • 1篇王美娟
  • 1篇陈海燕
  • 1篇刘春帅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UV-B辐射和氮素互作对灯盏花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UV-B辐射(5.0 kJ/m2)和氮素互作情况下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UV-B辐射会使灯盏花植株的生物量减小,在氮浓度为3.0×10-3 mol/L时,生物量在90 d时下降了13.7%;植株矮化,根冠比减小,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却能够增加总黄酮产量,氮浓度为3.0×10-3 mol/L时,总黄酮产量在90 d时增加了28.9%,而适当增加氮素含量会补偿甚至提高灯盏花的生物量。相较自然光下的1.0×10-3 mol/L氮素处理而言,水培条件下,UV-B辐射(5.0 kJ/m2)和3.0×10-3 mol/L氮处理会使灯盏花总黄酮产量增加263.1%。
王美娟刘春帅李元何永美姬静
关键词:氮素灯盏花生理
紫外辐射对植物病害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8年
紫外(UV)辐射作用于"病菌-植物"病害系统影响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UV辐射对植物病原菌孢子的萌发、芽管伸长、菌丝生长等光生物学效应,不同种属的菌种对UV辐射存在不同的响应机制;二是寄主植物从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对UV作出响应,导致植物的抗病性发生变化。研究证实,中、短波UV辐射可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减少病害的发病率;长波UV辐射对病菌孢子的萌发有诱导作用,可提高病害发病率。根据UV辐射水平、病菌侵染程度及植物抗性品种等因素的影响,UV辐射对不同植物病害系统也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该文作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辐射对植物病害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冯源高召华祖艳群李元
关键词:植物病原菌寄主植物植物病害
增强UV-B辐射和氮素互作对植物生长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0年
不同氮源条件下,UV-B辐射增强能改变植株对氮的吸收利用以及植株叶片的碳氢比和碳氮比,增加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缺氮条件下,UV-B辐射增强使植物叶片中SOD、POD活性增强,MDA含量增加;氮素过量时,UV-B辐射增强会降低植物对UV-B辐射的耐性。UV-B辐射增强和氮缺乏相互作用会降低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从而抑制植物的生长,降低生物量。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UV-B辐射增强与氮素相互作用对植物抗氧化系统、氮代谢、光合作用、生物量和形态结构的影响进行综述。
姬静祖艳群李元
关键词:UV-B辐射氮素氮代谢抗氧化系统
UV-B辐射和稻瘟病菌胁迫对水稻幼苗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2
2010年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增强UV-B辐射和稻瘟病菌联合作用对水稻幼苗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PAL)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3个UV-B辐射强度(2.5kJ·m-2、5.0kJ·m-2和7.5kJ·m-2)、2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Y98-16T和Y99-63C)对水稻(品种为"黄壳糯"和"合系41")幼苗叶片进行处理,测定水稻幼苗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壳糯"幼苗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在2.5kJ·m-2和5.0kJ·m-2UV-B辐射条件下显著增加,而在7.5kJ·m-2UV-B辐射条件下显著降低;2.5~7.5kJ·m-2UV-B辐射导致"合系41"的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5.0kJ·m-2UV-B辐射导致"合系41"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显著增加,其他UV-B辐射条件下"合系41"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增加不显著。接种稻瘟病菌Y98-16T导致"合系41"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黄壳糯"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降低,类黄酮含量增加;而接种稻瘟病菌Y99-63C显著降低了"黄壳糯"和"合系41"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UV-B辐射和稻瘟病菌联合作用导致"黄壳糯"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总体表现出降低的趋势,而"合系41"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一定程度上具有稳定或上升的趋势。总的来讲,UV-B辐射和稻瘟病菌联合作用导致"黄壳糯"敏感性增加,而"合系41"抗性增强。
李元高潇潇高召华何永美陈建军祖艳群
关键词:水稻UV-B辐射稻瘟病稻瘟病菌类黄酮苯丙氨酸解氨酶
UV-B与植物DNA:损伤与修复被引量:2
2009年
臭氧衰减导致地表紫外辐射增强,而紫外线辐射对植物表皮细胞的DNA具有损害作用,可导致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和6,4-光产物的形成。植物DNA对UV-B辐射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与不同的UV-B辐射剂量和不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有关,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植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修复紫外诱导的DNA损伤,主要包括光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等。DNA的修复能力与紫外辐射的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概述了对紫外辐射引起的DNA损伤、植物DNA对UV-B辐射响应的敏感性、损伤的修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何永美祖艳群李元
关键词:UV-BDNA损伤敏感性
UV-B辐射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机理被引量:8
2009年
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生理都有不同程度地影响,主要表现在外部形态的变化、光合系统被破坏、抗氧化系统不稳定、内源激素含量的改变、病害加剧、生育期滞后及生物量产量下降等方面。水稻对紫外(UV-B)辐射响应反馈存在着品种差异,通过建立响应指数公式将水稻对UV-B响应敏感性的品种差异进行评估。存在这种品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包括:水稻的基因差异,生长及生理的差异,生育期和环境背景的差异。水稻对UV响应的机理最主要是诱导类黄酮化合物和花青素的积累以及通过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抵御UV辐射。在分析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的影响,以及水稻对UV响应品种差异及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水稻与UV-B相互关系的未来的研究方向。
高潇潇高召华祖艳群陈建军李元
关键词:UV-B辐射水稻胁迫
增强UV-B辐射和接种稻瘟病菌对2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3个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单一增强UV-B辐射(2.5、5.0和7.5 kJ.m-2.d-1)以及增强UV-B辐射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菌株Y98-16T和Y99-63C)侵染复合胁迫对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黄壳糯’(‘Huangkenuo’)和‘合系41’(‘Hexi-41’)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SOD活性3个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剂量(2.5和5.0 kJ.m-2.d-1)单一UV-B辐射条件下,2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均较对照(自然光)有所降低;而在高剂量(7.5 kJ.m-2.d-1)单一UV-B辐射条件下,2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均较对照有所增加。与对照(仅接种稻瘟病菌)相比,经低剂量(2.5和5.0 kJ.m-2.d-1)UV-B辐射后再接种稻瘟病菌,‘黄壳糯’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总体上均降低;而经高剂量(7.5 kJ.m-2.d-1)UV-B辐射后再接种稻瘟病菌,‘黄壳糯’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均有所增加。经不同剂量UV-B辐射后再接种稻瘟病菌,‘合系41’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总体上均有所增加,且2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与SOD活性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与对照(仅接种稻瘟病菌)相比,接种稻瘟病菌后再经不同剂量UV-B辐射处理,‘黄壳糯’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均有所增加;而‘合系41’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变化各异。接种稻瘟病菌菌株Y98-16T后再用UV-B辐射处理,2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或P<0.01);而接种稻瘟病菌菌株Y99-63C后再用UV-B辐射处理,2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增强UV-B辐射和稻瘟病菌侵染复合胁迫条件下,因2个胁迫因子的作用顺序不同、稻瘟病菌菌株不同、UV-B辐射量不同以及水稻品种的差异,水稻幼苗叶片的细胞膜透性、MDA含量和SOD活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高潇潇高召华陈建军祖艳群李元
关键词:水稻UV-B辐射稻瘟病菌相对电导率
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生长和产孢的影响被引量:13
2010年
采用人工紫外灯照射方法,研究了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和UV-B不同剂量作用下,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菌丝的生长速率、菌落直径、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及产孢量。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可延缓稻瘟病菌的生长,导致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均显著下降(P<0.05)。同一UV-B辐射强度下,不同的辐射时间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菌落直径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5和5.0 kJ.m-2强度下,不同的辐射剂量对病菌产孢量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病菌采取与植物类似的形态学变化来抵御UV-B辐射增强的伤害,经UV-B辐射处理后的病菌菌落颜色加深,菌丝分布更加致密。
赵颖祖艳群李元
关键词:稻瘟病菌产孢量
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在UV-B不同剂量作用下,研究了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菌丝的生长速率、菌落直径、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及产孢量。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可延缓稻瘟病菌的生长,导致菌丝...
赵颖祖艳群李元
关键词:UV-B辐射稻瘟病菌产孢量
文献传递
UV-B辐射对2个水稻品种幼苗稻瘟病的影响及机理初探被引量:3
2009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增强UV-B辐射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联合作用对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生长和病害的影响。试验采用4个UV-B辐射强度(0、2.5kJ·m-2、5.0kJ·m-2和7.5kJ·m-2)和两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Y98-16T和Y99-63C)对2个水稻品种(黄壳糯和合系41)进行处理,以及4个UV-B辐射强度对2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处理。测定水稻的株高、生物量和病情指数,以及稻瘟病菌菌落生长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增强UV-B辐射7d再接种稻瘟病菌处理与只接种稻瘟病菌处理相比,导致2个水稻品种病情指数显著降低,最大降幅为2.5kJ·m-2-Y98-16T处理后的合系41,达83.5%,病害明显减轻。这可能是UV-B辐射诱导水稻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发生一定的变化,抵御病害的能力加强。(2)先接种稻瘟病菌Y98-16T再进行不同的UV-B辐射与只接种稻瘟病菌的处理相比,黄壳糯和合系41的病情指数均显著升高,最大增幅为Y98-16T-7.5kJ·m-2处理后的合系41,达53.7%,病害加剧,且利用UV-B直接辐射稻瘟病菌Y98-16T,其生长速率总体上呈显著增加。(3)接种稻瘟病菌Y99-63C后进行不同的UV-B辐射与只接种稻瘟病的处理相比,2个水稻品种的病情指数均没有显著变化,总体上,UV-B辐射对稻瘟病菌Y99-63C的生长速率没有影响。
高潇潇高召华陈海燕祖艳群李元
关键词:水稻UV-B辐射稻瘟病菌稻瘟病病情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