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3376)
-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5
- 相关作者:贺红柴婷婷徐燃谢建辉杨玉秀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青枯菌的致病性与寄主植物广藿香根表吸附的关系
- 2013年
- 目的考察不同青枯菌菌株在广藿香根表的吸附量与其菌株致病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寄主植物根表对青枯菌的吸附特性。方法将致病性不同的广藿香青枯菌HX6,HX2及番茄青枯菌株GIM1.7接种于广藿香组培苗,测定其在广藿香根表的吸附量。结果植株根表对各菌株的吸附量具显著差异(P<0.05),表明根表吸附量与菌株的致病性可能呈正相关,温度30℃,偏酸至中性环境以及较高的菌液浓度有利于青枯菌在寄主植物根表的吸附。结论广藿香根表对青枯菌的吸附是两者的识别过程,而识别程度体现在吸附量的大小上,并受青枯菌的类型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从吸附量所反映的青枯菌的致病性,可以间接的反映广藿香的感病程度。
- 徐燃贺红杨玉秀柴婷婷
- 关键词:广藿香青枯菌
- ^(60)Coγ射线对广藿香的辐照诱变及再生植株的RAPD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探讨^(60)Coγ射线辐照对广藿香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及再生植株的诱变效应。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广藿香外植体,考察辐照对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并观察再生植株的形态变异;同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诱变再生植株的变异情况。广藿香外植体的存活率和外植体再生芽的能力,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而降低;部分再生植株在形态上发生一些变化;RAPD分析表明,4个辐照剂量的外植体再生植株多态性频率分别为39.13%、36.37%、23.09%及33.33%。^(60)Coγ射线辐射会造成外植体存活率和再生芽能力的下降,辐照外植体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在表型性状及分子水平上出现了一定的分离,为将辐照诱变技术应用于广藿香育种提供了依据。
- 吴立蓉贺红张燕玲刘丹谢建辉柴婷婷
- 关键词:广藿香离体再生RAPD分析
- 广藿香青枯菌的PCR鉴定与寄主专化性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从感染了青枯病的广藿香植株中分离鉴定青枯菌,并进一步探讨青枯菌的寄主专化性。【方法】采用组织浸泡划线法分离青枯菌;选用青枯菌的特异性引物,对分离菌株进行PCR鉴定;以广藿香、番茄与花生为材料,通过离体叶片接种法和苗期接种法,进行寄主专化性研究。【结果】根据分离菌株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致病性回接实验和PCR鉴定结果表明,从感染了青枯病的广藿香植株中分离得到的菌株HX6、HX13、HX15与HX17为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对3种寄主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菌株HX15及HX17对广藿香的致病性明显高于番茄和花生;菌株HX6对3种寄主均有较强的致病性。番茄青枯菌GIM1.70对广藿香仅有弱致病性。【结论】从感染了青枯病的广藿香中分离鉴定了4个青枯菌菌株,菌株HX15及HX17的寄主专化性较强,菌株HX6的寄主专化性不明显。
- 杨玉秀贺红徐燃金华邓志成
- 关键词:广藿香青枯菌寄主专化性
- 青枯菌诱导广藿香防御相关酶同工酶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青枯菌诱导广藿香的致病过程及防御相关酶同工酶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青枯菌粗毒素诱导广藿香试管苗,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诱导植株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青枯菌诱导1~7 d后的广藿香植株,表现渐进的发病过程,开始时,植株失绿、少数叶片萎垂;逐渐植株茎杆弯曲、整株叶片萎蔫。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SOD同工酶在第1、3天时分别出现了新谱带,与对照共有的谱带,强度先增后减;CAT同工酶在第3、5天时分别出现新谱带,第6天时强度达到最大;POD同工酶在第1、4天时分别出现了新谱带,强度先增后减,第7天时所有谱带消失。结论青枯病的发生呈现渐进的过程。青枯菌诱导1~7 d,广藿香SOD、CAT和POD同工酶谱带在数目和强度上均有所不同,呈动态变化,表明SOD、CAT和POD在广藿香抵抗青枯菌入侵时可能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 柴婷婷贺红谢建辉徐燃杨玉秀
- 关键词:广藿香青枯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
- 药用植物抗性基因工程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被引量:2
- 2010年
- 概述了抗性基因工程的原理,总结了我国药用植物抗性基因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抗性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发展方向及前景,指出抗性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成功应用,将培育更多抗性(抗病虫害、抗除草剂、抗逆性等)、质优的新品种,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贺红刘丹谢建辉柴婷婷
- 关键词:药用植物育种
- 青枯菌侵染广藿香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青枯菌对广藿香的入侵过程及侵染后寄主植物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以青枯菌HX6为供试菌株,分别对伤根及不伤根的广藿香试管苗进行侵染试验。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青枯菌从广藿香根部入侵的过程,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青枯菌侵染后广藿香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青枯菌侵染前期,伤根的植株比不伤根的植株发病更严重;侵染后期,两者的病情指数均为100。电镜观察发现侵染24 h后,青枯菌及其胞外分泌物在广藿香根部出现;48 h时后,在茎部导管出现。青枯菌入侵造成植株茎部导管离析、扭曲及破裂,随之,叶表皮组织也逐渐破坏,植株死亡。【结论】青枯菌对广藿香具有强的亲和性,侵染速度快,青枯菌及其胞外致毒素能直接破坏寄主维管组织,使得水分运输受阻,造成植株枯萎死亡。
- 徐燃贺红邓素坚李润美杨玉秀邓志成金华
- 关键词:青枯菌
- 广藿香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再生植株的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开展广藿香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再生植株的研究,建立高效的组织培养再生系统。[方法]以广藿香叶片、带节茎、不带节茎及根尖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筛选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因素。[结果]6-苄氨基嘌呤(BA)或N-苯基-N'-1,2,3-噻二唑-5-脲(TDZ)与α-萘乙酸(NAA)配合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BA的适宜浓度为0.2-0.5mg/L;4种外植体中,带节茎及不带节茎较易诱导出愈伤组织。BA和NAA配合使用能较好地促进愈伤组织的增殖:培养30d的愈伤组织较60d的具有更强的增殖和分化能力。BA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分化;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化能力较强。[结论]建立了高效的广藿香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再生植株的离体再生体系。
- 林小桦贺红吴立蓉张燕玲刘星
- 关键词:离体培养愈伤组织
- 广藿香青枯病菌的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分离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了解其细菌学性状,并进行致病性测定,为广藿香青枯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TZC培养基[蛋白胨10.0 g、酸水解酪蛋白1.0 g、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0.05 g、葡萄糖10.0 g、H2O 1 L,pH 6.8~7.0]上划线分离培养广藿香青枯菌;通过3糖3醇试验对各菌株的生化型进行划分;采用伤根浸泡接种法对分离所得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在细菌学性状上有明显差异的7个青枯菌菌株。其中HX5、HX7为生化型I;HX1、HX6为生化型II;HX2、HX4为生化型III;HX3为生化型V。致病性试验表明,大部分青枯菌菌株表现较强的致病性,其中以菌株HX4和HX5致病力强且致死率高。结论广藿香青枯病菌存在多个生理小种,在菌体形态、生化分型和致病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
- 刘丹贺红黄海波谢建辉柴婷婷
- 关键词:广藿香青枯病菌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 广藿香抗青枯病鉴定方法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对广藿香幼苗接种青枯菌粗毒素,观察其感病状况,建立广藿香苗期抗性鉴定方法,为广藿香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的青枯菌菌液浓度,绘制青枯菌的生长曲线;分别设置不同广藿香苗龄、不同浓度青枯菌制备粗毒素及不同接种方法等试验,探讨影响致病性的因素。【结果】青枯菌的生长曲线呈"S"型,青枯菌菌液浓度在稳定期最高可达12.46×108cfu/mL。对于广藿香抗青枯病的苗期鉴定,以100 d左右苗龄的植株较适宜;在0.4×108~0.6×108 cfu/mL浓度范围内,接种植株表现渐进的发病过程,适于进行抗性鉴定。浸根法接种能较快表现青枯病的症状,发病程度也较重,并能缩短抗病鉴定的过程。【结论】初步建立了广藿香抗青枯病的室内鉴定方法。
- 贺红温雁鹰许仕仰梁志毅
- 关键词:接种抗性鉴定
- 广藿香青枯病菌培养特性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对青枯菌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为更有效地防治广藿香青枯病提供病原菌基础生物学方面的参考。方法通过测定悬浮培养菌液的吸光度A600,考察青枯菌的生长状态、温度和pH值对青枯菌生长的影响,以及菌体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情况。结果青枯菌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33~35℃,生长的最适初始pH值为6.5;菌株能利用9种供试碳源,在果糖、麦芽糖、蔗糖和山梨醇培养基中生长较好,而对葡萄糖的利用相对较差;在有机态氮培养基中比在无机态氮培养基中生长更快,在酵母浸膏培养基中生长最快,在添加KNO3的培养基中生长受到抑制。结论初步了解广藿香青枯菌的培养特性,为广藿香青枯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 谢建辉贺红刘丹柴婷婷徐燃杨玉秀
- 关键词:广藿香青枯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