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908专项(908-ZC--02)

作品数:4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林茂王雨陈兴群林更铭谭凤仪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908专项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浮游
  • 2篇浮游植物
  • 1篇沿岸
  • 1篇沿岸流
  • 1篇夜光藻
  • 1篇优势种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湿地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种群
  • 1篇周年变化
  • 1篇桡足类
  • 1篇消亡
  • 1篇南海北部
  • 1篇近岸
  • 1篇环境适应性
  • 1篇环境因子
  • 1篇红树

机构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作者

  • 4篇林茂
  • 3篇王雨
  • 2篇陈兴群
  • 1篇叶又茵
  • 1篇卢昌义
  • 1篇王春光
  • 1篇林景宏
  • 1篇王彦国
  • 1篇林更铭
  • 1篇谭凤仪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夜光藻种群的时空分布及其环境适应性被引量:11
2012年
依据"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的南海北部大尺度海区(107°00′-119°00′E,16°00′-24°00′N)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种群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栅格内值功能进行空间局部插值,从而构建空间格局分析模板,对南海北部夜光藻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夜光藻对温度、盐度和营养盐的适应特性。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夜光藻细胞丰度的变化范围在0.001×104-64.5×104cells/m3,周年平均为(0.56±3.29)×104cells/m3(n=1,424),春季>秋季>冬季>夏季,最高为(1.28±4.24)×104cells/m3(n=356),最低为(0.19±0.95)×104cells/m3(n=356)。夜光藻细胞丰度总体呈现出近岸高于远海,且在近海海域呈斑块状分布的格局。雷州半岛东部近岸周年均是夜光藻密集的区域,且是冬季的最高丰度区;南海北部大部分海域周年则是夜光藻丰度最低的区域;粤东大鹏湾及珠江口邻近海域在夏冬两季并未成为丰度高值区;海南岛东南部近岸在夏季有较高丰度的夜光藻。与1958-1959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在南海北部的数据资料相比,夜光藻细胞丰度猛增,高于1959年平均丰度27倍余,季节差异变大,密集区变得更明显。南海夜光藻种群具有更高的适温属性,有别于东海、黄海、渤海夜光藻种群。盐度的正常波动一般对夜光藻丰度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夜光藻大量繁殖并不直接依赖于高营养盐环境,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并不能单独地作为预判夜光藻增殖暴发的标准。
王雨叶又茵林茂陈兴群
海南西部近岸浮游植物的周年变化及主要关联因素被引量:17
2012年
报道了2008—2009年4季度海南西部近岸浮游植物群落的周年动态并探讨其主要关联因素。165份样品经鉴定共有浮游植物4门74属155种(含5变型和2变种),周年平均丰度为(6.36±4.75)×103cells/L。硅藻在物种组成和丰度上均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甲藻,蓝藻(束毛藻)在7月增殖。主要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奇异棍形藻(Bacillaria paradoxa)、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笔尖根管藻(Rhizosolenia styliformis)、束毛藻(Trichodesmium spp.)、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等。物种组成的季节差异较大,10月浮游植物种类贫乏,1月次之,4月、7月最丰富。丰度10月最高,季节差异并不明显。束毛藻在4月、7月呈斑块状群聚分布。浮游植物周年平均丰度并不高(<1.0×104cells/L)。不同季节优势种有明显的交错和变化,菱形海线藻、奇异棍形藻、具槽帕拉藻为全年优势种。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表现出较高的值,均匀度与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特点基本一致,群落多样性高的季节物种均匀度也好。物种多样性指数指示调查区水体遭受污染程度低,水质状况优。调查区各季节的浮游植物丰度与温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1月丰度与盐度则呈密切负相关关系。10月浮游植物丰度与无机氮(DIN)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7月浮游植物丰度与活性磷酸盐(PO4-P)呈密切的负相关关系。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直接影响到后者的丰度变动,并伴随着海区生态系统的相关复杂现象及生物学过程的作用。
王雨林茂陈兴群林更铭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环境因子
春季福建北部海域浙闽沿岸流消亡期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及其分布被引量:5
2012年
根据2009年4月在福建北部海域(24°47'17.0″~26°48'02.9″N;119°29'36.0″~120°57'13.8″E)所采集的浮游桡足类样品,对该海域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个体密度、优势种及其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与2007年"908专项"春季航次相应调查范围的资料相比较,探讨其年际变化及内在原因.本航次共记录浮游桡足类48种,哲水蚤目种类数最多,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平滑真刺水蚤(Euchaeta plana).调查区浮游桡足类的平均丰度为231.96 ind.m-3,其平面分布呈现近海大于外海,北部海区高于南部海区的趋势,种类数平面分布呈现调查区的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大于西部近岸海区.浮游桡足类的群落结构与以往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优势种突出、多样性指数较低;但其平面分布存在着年际变化,"908专项"春季航次浮游桡足类的高密度中心分布在三沙湾至闽江口之间的附近海域,而本航次的高密度中心位于三沙湾外部的近岸海域,这可能与考察期间受东北季风强度所左右的浙闽沿岸流强弱有关.根据浮游桡足类的生态习性本航次记录的浮游桡足类分为沿岸暖水,沿岸暖温和热带大洋性3个生态类群,沿岸暖水性和热带大洋性类群的种数多,沿岸暖温性类群个体密度占优势,本研究还对浮游桡足类种类数、多样性指数及其丰度分布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调查海区浮游桡足类群落的种类数以及多样性主要受温度和盐度的影响,并随着温度、盐度的增高而增加.
王彦国林景宏王春光林茂
关键词:浮游桡足类优势种
深圳红树林湿地浮游植物多样性的组成与分布被引量:11
2009年
根据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的浮游植物周年调查资料,分析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组成与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对湿地水体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共记录浮游植物5门28属51种,各季度浮游植物数量均超过106ind.L-1。硅藻分布广泛,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主导地位,优势种为微小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和诺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nordenskildi)等,耐受污染的藻类,如小颤藻(Oscillatoria minima)、鱼形裸藻(Euglena pisciformis)在夏秋2季成为个别站位的优势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时空变化明显,而数量的空间变化较大、季节变化不大,优势种的时空变化明显,但种类单一,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变化较大。群落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深圳红树林湿地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应加强对内陆径流和污水排放进入红树林湿地的严格控制和管理。
王雨林茂卢昌义谭凤仪
关键词:红树林湿地浮游植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