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1751)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潘三强胡昔权马尚峰郑海清燕铁斌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脑梗死大鼠
  • 6篇梗死
  • 5篇康复
  • 5篇康复训练
  • 4篇细胞
  • 4篇超微
  • 4篇超微结构
  • 2篇电镜
  • 2篇血管
  • 2篇血管超微结构
  • 2篇血管生成
  • 2篇神经细胞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超微结...
  • 2篇CD31表达
  • 1篇凋亡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机构

  • 7篇暨南大学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胡昔权
  • 5篇郑海清
  • 5篇潘三强
  • 4篇马尚峰
  • 2篇燕铁斌
  • 1篇宿宝贵
  • 1篇吕来清
  • 1篇李鹏

传媒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微血管超微结构及CD3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梗死边缘区微血管超微结构及CD3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等的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6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康复训练组(n=30)、对照组(n=30)和假手...
胡昔权郑海清蒋瑞姝马尚峰潘三强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训练透射电镜血管生成
文献传递
胶质细胞与药物成瘾
2011年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和复发性脑病。传统的观念认为胶质细胞在药物成瘾中仅起辅助作用。目前发现胶质细胞上存在众多的神经递质受体和转运体,且能分泌多种氨基酸、多肽、神经营养因子及炎症因子,对神经递质的代谢、神经冲动的传导以及突触的调节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且胶质细胞在药物成瘾中发生极大变化。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在药物成瘾中的变化、作用以及机制作一综述,以对药物成瘾的机制有新的认识。
潘三强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成瘾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GAP-43、SY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梗死灶边缘皮质生长相关蛋白(GAP-43)、突触囊泡蛋白(SY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等的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7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康复训练组(n=32)、对照组(n=32)和假手术组(n=12)。康复训练组从术后48h开始每天予以自制滚筒、平衡木、转棒等训练;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则置于普通笼内饲养,不予以任何针对性训练。3组大鼠在造模后第3,7,21,35天分别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同时以免疫组化(IHC)方法观察梗死灶边缘皮质GAP-43与SY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造模后7,21,35d,康复训练组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康复训练组梗死灶边缘皮质GAP-43阳性神经元数量在造模后7,21d均多于对照组(P〈0.05)和假手术组(P〈0.01);康复训练组梗死灶边缘皮质SYN平均灰度值在造模后21,35d均多于对照组(P〈0.05)和假手术组(P〈0.05)。在造模后3d,不论是运动功能评分,还是GAP-43阳性神经元数量、SYN平均灰度值,康复训练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促进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梗死灶边缘皮质GAP-43、SYN的表达上调有关。
胡昔权郑海清燕铁斌潘三强马尚峰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训练GAP-43SYN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等的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9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康复训练组(n=40)、对照组(n=40...
胡昔权郑海清蒋瑞姝马尚峰潘三强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训练凋亡BCL-2/BAX
文献传递
运动训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细胞超微结构及突触小泡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脑组织缺血半影区细胞超微结构及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SYN)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用90只SD成年大鼠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术后24 h随机分成卒中训练组、卒中未训练组,假手术组大鼠只暴露分离血管、神经。卒中训练组大鼠每天予以抓握、平衡、旋转等训练;卒中未训练组则置于普通笼内饲养,除可自由进食与自主活动外,不予以任何针对性训练,并分别在造模后3、7、21及35 d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半影区SYN免疫阳性产物的表达,用W estern b lot方法测定SYN蛋白表达含量的变化,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缺血半影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造模后3 d,神经功能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造模后7、21和35 d,卒中训练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卒中未训练组(P<0.05)。在细胞线粒体、核和粗面内质网等超微结构方面,卒中训练组亦多于未训练组;在造模后3和7 d时,卒中训练组、未训练组和假手术组SYN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卒中训练组SYN蛋白的表达则在21和35 d时均明显多于卒中未训练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提高脑梗死大鼠平衡、抓握与行走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保护缺血半影区神经细胞线粒体等超微结构,上调脑组织缺血半影区SYN蛋白的表达有关。
马尚峰胡昔权宿宝贵潘三强李鹏吕来清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功能超微结构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功能恢复及皮质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功能恢复及皮质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8)、卒中训练组(n=20)、卒中对照组(n=20)。卒中训练组每天予以转棒、平衡木、滚筒等训练,假手术组与卒中对照组则置于普通笼内饲养,不予以任何针对性训练。脑梗死大鼠于造模后第3天、7天、21天及35天时进行运动功能评分,随后灌注固定取材,用普通光镜、透射电镜观察脑皮质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的变化。结果:在造模后第7天、21天、35天时卒中训练组大鼠的平衡木及网屏测试评分分值均优于卒中对照组(P<0.05);且于光镜、电镜观察下脑皮质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的核膜较卒中对照组完整、核下凝集的染色质较为稀少,线粒体结构较为清晰,粗面内质网表面核糖体更为丰富。结论: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梗死大鼠的运动功能,促进皮质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恢复。
郑海清胡昔权潘三强马尚峰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训练电镜神经细胞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微血管超微结构及CD3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梗死边缘区微血管生成及其超微结构以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康复训练组(n=30)和对照组(n=30)。另选6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康复训练组从术后48h开始每天予以转棒、平衡木、滚筒等训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则置于普通笼内饲养,不予以任何针对性训练。3组大鼠在造模术后第3,7,14天灌注、固定并取材,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脑梗死边缘区微血管的形态学改变;同时采用CD31标记微血管,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梗死边缘区CD3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透射电镜观察下,康复训练组大鼠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其梗死边缘区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水肿情况减轻,细胞核及核仁的形态逐渐恢复,基底膜层的吞饮小泡明显减少,优于对照组。②康复训练组与对照组大鼠脑梗死边缘区标记微血管的CD31于造模术后第3天均有表达,第7天达峰值,第14天CD31的表达明显回落;康复训练组各时间点CD3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显示,于造模后第7天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促进脑梗死边缘区微血管超微结构的恢复及新生血管的生成,这可能是康复训练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胡昔权郑海清燕铁斌潘三强马尚峰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训练血管生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