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1-SW-01-16)
-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6
- 相关作者:徐永福赵亮李阳春浦一芬赵亮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开边界海盆尺度环流模式模拟北太平洋CFCs分布被引量:11
- 2005年
- 利用一个开边界北太平洋海盆尺度环流模式模拟了北太平洋CFCs的吸收和分布.模式计算了CFC_11海气界面通量及其在海洋中的输运和再分布,考察了开边界对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以及开边界模式中不同沿等密度面扩散系数的影响.打开南边界可以很好地改善赤道以南海区的CFC_11模拟.增加沿等密度面扩散系数使得137°E和165°E断面模拟的高CFC_11水向南、向下输送的强度和影响范围都有明显增大,能很好地改善西北太平洋的模拟结果.西北太平洋是CFC_11的一个重要的汇区,此外在赤道东太平洋上升流区还存在一个小的汇区.
- 赵亮赵亮
- 关键词:CFCS北太平洋
- 北太平洋对人为二氧化碳吸收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
- 2007年
- 采用一个开边界海盆尺度环流模式研究人为CO2在北太平洋的吸收和分布,并与闭边界模式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和赤道东太平洋是两个重要的人为CO2汇.使用较大的等密度面扩散系数使得西北太平洋人为CO2通量增大,而赤道海区通量减小(RUN2).与闭边界模式相比,开边界模式中该两个区域的人为CO2通量都增加了.1800~1997年间,北太平洋共吸收人为CO223.75GtC(1Gt=1×1015g,RUN1).副极地海区是人为CO2的一个重要输出区,能输出人为CO2吸收量的38%~54%,而20°N^30°N海区是人为CO2的一个重要贮存区,占整个北太平洋的24%.开边界对于10°N以南太平洋吸收和贮存人为CO2有很大影响.与基于观测资料的估计相比,虽然模式低估了西北太平洋的人为CO2的穿透,高估了东北太平洋的人为CO2的穿透,但总的说来,模式比较好地估计了人为CO2在北太平洋的贮存.
- 徐永福赵亮李阳春
- 关键词:北太平洋海洋环流
- 边界条件对北太平洋海盆尺度环流模式的影响被引量:8
- 2006年
- 采用Stevens开边界条件,将一个闭边界海盆尺度环流模式改造成开边界模式,对20°S以北太平洋大尺度环流进行了系统模拟。考察了开边界和不同等密面扩散系数对北太平洋环流和温盐结构的影响。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太平洋大尺度环流特征,模拟出了表层赤道流系(包括北赤道流、黑潮和北太平流)以及对应的顺时针环流,同时还较好地反映了温盐场的基本分布特征。从年平均的纬向平均温度和盐度的断面分布可以看出,温跃层深度呈“W”型分布,在亚极地海区有一个梯度比较大的盐度锋区。南边界打开后使得模拟的北太平洋中层水温度和盐度更低,低盐水舌加深和向南延伸加强,更加接近观测值。增加沿等密面扩散系数后得到的中层水强度更大,尤其是34.6等盐线更接近观测资料。质量输运流函数分布表明,赤道两边各有一个翻转区,亚极地地区也存在一个浅的翻转区,打开南边界可以消除因为闭边界存在产生的假的下沉流,这些都为将来进行示踪物模拟打下基础。
- 赵亮徐永福
- 关键词:北太平洋环流模式
- 海洋碳循环与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被引量:9
- 2007年
- 在讨论了目前海洋碳循环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分析了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早期的碳循环研究着重在无机碳循环,随着研究的深入,考虑简单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甚至带显式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正在逐步发展。指出了碳循环研究的未来方向,除了要更加准确理解物理过程外,发展带显式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为此,要研究生态系统动力学中的某些关键过程的参数化方法,确定一些重要的参数值。期望今后的模式可更加准确地用于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和碳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 徐永福赵亮李阳春
- 关键词:碳循环全球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温室效应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的影响——数值模拟被引量:9
- 2004年
- 利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嵌套一个全球模式,进行了CO2加倍情况下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在CO2加倍的情况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温将明显升高,升高值一般在2.3~2.5℃以上,但低于全国平均值。同时,其大部分区域的降水也将增加,特别是在冬季和夏季,但年平均的增加率仅为7%,也低于全国平均值。温室效应会使该地区的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升高,降水日数增多。夏季降水的增多可能会导致这一地区夏季更多的洪涝灾害。
- 高学杰林一骅赵宗慈Filippo Giorgi
- 关键词:温室效应气候变化数值模拟区域气候模式长江中下游
- 北太平洋原子弹^(14)C分布的模拟被引量:5
- 2006年
- 利用一个开边界的北太平洋海盆尺度环流模式模拟了北太平洋原子弹14C的分布和吸收。为了考察开边界与闭边界模式的不同以及开边界模式中不同等密度面扩散系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相应地做了一个闭边界实验和开边界的两组不同等密度面扩散系数的实验。结果表明,打开南边界改善了赤道以南海区的模拟结果,增大等密度面扩散系数使得模拟的北太平洋中层水强度增大,相应地在165°E等断面模拟的含高浓度原子弹14C的海水向南、向下输送的强度和影响范围都有比较明显的加强,改善了模式的模拟结果,证明大的等密度面扩散系数可以改善模式的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再现在副热带海区原子弹14C水柱总量的梯度由西向东的观测特征。
- 储敏李阳春徐永福
- 关键词:原子弹^14C北太平洋
- 全球海洋模式中CFC-11吸收对次网格尺度混合参数化的敏感性被引量:6
- 2007年
- 以描述中尺度涡旋对示踪物的输送作用为目的的湍流混合方案GM90经证明对海洋模式的模拟能力较以前的湍流混合方案有较大的提高.该方案涉及到两个主要参数:等密度面扩散系数(AI)和等密度面厚度扩散系数(Aith).该文的目的就是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全球海洋环流模式L30T63研究以上两个系数取值大小对主动示踪物(温盐)以及被动示踪物(CFC-11)海洋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系数的取值可明显改变大洋温盐垂直分布以及海洋对CFC-11的吸收,且两个系数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有很大的差异.从几个剖面的分析结果可知,总的来说,AI的增加使得CFC-11主要储存区的模拟结果更接近观测资料,而Aith的增大使得模拟结果变差.
- 李阳春徐永福赵亮王明星
- 关键词:湍流混合温盐CFC-11
- 中国及周边海海温资料同化系统被引量:6
- 2003年
- 在一个嵌套的海洋环流模式基础上,采用基于变分原理的最优插值方法,初步建立了一个中国及周边海海温资料同化系统.利用1998世界大洋数据集(WOD98)中的海温垂直剖面资料和欧洲中心再分析风应力资料进行了连续12年的同化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同化方案是有效可行的,与未同化前相比,资料同化提高了模式计算的真实性,对中国及周边海海洋环流状况的描述有了很大改善.如所揭示的黑潮的强度、流幅、夏季黄海冷水团及其对应的水平环流、晚夏早秋南海的偶极子涡及其中间的东向急流等都更接近于观测结果.
- 游小宝周广庆朱江李荣凤
- 关键词:资料同化变分原理黑潮黄海冷水团
- 海洋碳循环模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05年
- 从最简单的三箱模式开始简要回顾了海洋碳循环模式的发展历史,讨论了不同发展时期各种模式的特点,并指出了海洋吸收大气CO2的能力.近年来全球海洋环流碳循环模式经常使用简单生化过程,而在过程模式和一维模式中较详尽探讨生态系统在海洋碳循环的作用.最新的全球环流碳循模式估计海洋在20世纪80年代每年吸收大气CO2为1.5~2.2 GtC.还讨论了模拟海洋碳循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使用含显式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是研究CO2生物地球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发展趋势.
- 徐永福浦一芬赵亮
- 关键词:碳循环海洋生态系统大气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