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02008)

作品数:19 被引量:624H指数:14
相关作者:吴智平郑德顺查明周瑶琪李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9篇盆地
  • 6篇新生代
  • 6篇凹陷
  • 5篇油气
  • 5篇不整合
  • 4篇中生代
  • 4篇发育
  • 3篇沾化凹陷
  • 3篇准噶尔盆地
  • 3篇成藏
  • 2篇地层
  • 2篇地层剥蚀
  • 2篇断层
  • 2篇新生代盆地
  • 2篇盆地演化
  • 2篇发育特征
  • 2篇剥蚀
  • 2篇层序
  • 1篇地层剥蚀厚度
  • 1篇东北部

机构

  • 18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0篇吴智平
  • 7篇郑德顺
  • 6篇查明
  • 6篇周瑶琪
  • 5篇李伟
  • 4篇李伟
  • 2篇杨勇
  • 2篇吴孔友
  • 2篇洪梅
  • 1篇洪太元
  • 1篇刘冠德
  • 1篇操应长
  • 1篇林畅松
  • 1篇高长海
  • 1篇吕洪波
  • 1篇侯旭波
  • 1篇陈庆春
  • 1篇李凌
  • 1篇史文东
  • 1篇姜在兴

传媒

  • 4篇石油大学学报...
  • 3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济阳坳陷中生代地层剥蚀厚度、原始厚度恢复及原型盆地研究被引量:49
2005年
在采用各种地层剥蚀量的计算方法对济阳坳陷中生代各主要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及地震资料,对中生代各主要构造层的原始地层厚度进行了恢复。以此为切入点,对济阳坳陷区中生代盆地原型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其划分为5期盆地原型:早-中三叠世为一大型内陆坳陷盆地;晚三叠世整体挤压抬升剥蚀;早一中侏罗世为弱挤压背景下的山间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受正断层控制的断陷盆地;晚白垩世为断陷后的坳陷盆地。
李伟吴智平周瑶琪
关键词:地层剥蚀厚度盆地研究盆地原型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剥蚀厚度恢复
济阳坳陷中生代盆地演化及其与新生代盆地叠合关系探讨被引量:130
2003年
济阳坳陷中生代盆地演化受控于欧亚构造域的板块拼接挤压和滨太平洋构造域及其郯庐断裂活动两种动力学背景。早、中三叠世,作为华北大型内陆沉积盆地的一部分,沉积了近2000 m厚的地层;晚三叠世,主要受控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挤压碰撞所产生的挤压应力场,处于抬升剥蚀状态,早、中三叠世沉积的地层几乎剥蚀殆尽,并开始发育多条NW向逆冲断层;早、中侏罗世是对晚三叠世挤压逆冲断层和褶皱所造成的本区地势高低起伏的一个截凸填凹、填平补齐的过程;晚侏罗世—白垩纪,受郯庐断裂左行走滑的影响,济阳坳陷区前期形成的NW向逆冲断层,发生构造反转,反向伸展,形成了一系列半地堑。控盆断层为NW向的中生代盆地,与控盆断层为NE(或NNE)向的新生代盆地里相干型叠合,可划分出中坳新拗、中坳新隆、中隆新坳、中隆新隆4种叠合单元类型,不同类型的叠合单元经历了不同的沉降史,具有不同的石油地质意义。
吴智平李伟任拥军林畅松
关键词:中生代盆地演化新生代含油气盆地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下第三系沙三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被引量:14
2003年
对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下第三系沙三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孤北洼陷下第三系沙三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十分发育 ,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 3个沉积亚相及 5个微相。受沉积物供给速率、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湖盆边界断层产状等因素控制 ,扇三角洲又可划分出退积型、进积型、陡坡型和缓坡型 4种类型。位于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好 ,可以构成优质储层。较深湖暗色泥岩为主要的烃源岩和盖层 ,扇三角洲前缘的砂砾岩体是较好的储集层。本区生、储、盖发育齐全 ,有着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史文东赵卫卫
关键词: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下第三系扇三角洲砂砾岩体
惠民凹陷中生代和新生代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被引量:34
2004年
断裂是断陷盆地内构造变动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控制了盆地的沉积建造和构造发育,也控制着油气聚散。对惠民凹陷18条地震剖面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对该凹陷的10余条断层活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总结了各断层的活动特征。惠民凹陷的断层发育可分为6个期次:①印支末期(T3),主要发育两条北西向逆推断层,平面上平行排列,剖面上呈叠瓦状组合;②燕山早期(J1+2),北西向断层继承性活动,活动强度弱;③燕山中、晚期(J3+K),北西向断层发生构造反转,由逆断层转变为正断层,该时期末北西向断层活动性逐渐减弱直至停止活动;④燕山喜马拉雅过渡期(Ek—Es4),为盆地转型期,北东向断层开始活动;⑤喜马拉雅早中期(Es3—Ed),北东向断层活动达到高峰,并伴随有次级北东(东)向断层的产生,为新生代惠民凹陷发育的主要时期;⑥喜马拉雅晚期(N-Q)断裂活动明显减弱,甚至消亡。各个时期的地层展布特征体现了断裂发育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郑德顺吴智平李凌陈燕章李伟周瑶琪
关键词:断层活动性新生代中生代盆地惠民凹陷期次
准噶尔盆地不整合结构的地球物理响应及油气成藏意义被引量:63
2003年
准噶尔盆地自成盆期以来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数个不整合。这些不整合在剖面上可分为5种类型,它们在地震上具有明显的反射特征。在纵向上,不整合分为3层结构,每层结构发育着多种岩石类型,它们在测井曲线组合上具各自不同的响应。不整合纵向的分层结构构成油气运移的双重通道,同时为油气聚集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和圈闭条件。尽管不整合的成藏条件有共同之处,但由于形成各类不整合时的应力强度、应力作用方式及地层变形程度等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类型的不整合还具有各自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
吴孔友查明洪梅
关键词:运移通道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不整合结构模式及半风化岩石的再成岩作用被引量:88
2003年
由于风化剥蚀程度的不均一性及后期水进形成上覆岩石使得不整合纵向可分为三层结构:不整合面之上岩石、风化粘土层和半风化岩石。准噶尔盆地不整合面之上岩石类型主要包括底砾岩、水进砂体与煤层,它们的发育受控于构造运动强度、古气候、古地形及暴露时间,其中底砾岩分布最为广泛,而且孔渗性好,构成流体的良好运移通道。风化粘土层在上覆沉积物压实作用下岩性较致密,是一套良好的封盖层。半风化岩石类型有砂质岩类、泥质岩类和火山岩类,它们均能形成风化淋滤带,改善其孔隙结构,增大储集空间,其中火山岩岩溶作用较强,次生孔隙发育带最厚,砂质岩类次之,泥质岩类较差。
吴孔友查明洪梅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不整合
埕岛地区中生代和新生代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被引量:32
2006年
对穿过埕岛地区中生代和新生代主要断层的地震测线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以了解该地区断层的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埕岛地区中生代以埕北断层、埕北20断层、埕北30北断层及其派生断层活动为主,主断层的发育演化普遍经历了由逆到正的构造负反转过程;新生代主断层中埕北20断层停止活动,其余两条断层均继承性活动,并开始发育以走滑性质为主的埕北30南断层以及其他次级北东向正断层。断层活动是埕岛地区中、新生代地层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埕岛地区中、新生代断层发育演化特征与济阳坳陷其他构造单元相似,但其平面组合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与距离郯庐断裂带较近,受到更强烈的走滑作用有关。
李伟吴智平张明华郑德顺周瑶琪
关键词:断层发育特征
断陷湖盆层序界面的成因类型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被引量:10
2004年
利用湖盆沉积作用基本方程,对断陷湖盆层序界面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东营凹陷的断陷湖盆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是层序界面形成的关键因素。按照成因机制,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的层序界面可分为构造型(T型)和构造气候综合型(TC型)。T型界面一般对应于三级层序界面,且根据沉积物的供给特征可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TC型界面一般对应于二级或一级层序界面。不同成因机制的层序界面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地层分布模式,砂体和油气的富集程度与界面的成因类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TC型界面附近砂体发育,砂体成藏率低;T型界面附近砂体发育程度低,砂体成藏率高。
操应长姜在兴
关键词:层序界面断陷湖盆油气藏成藏东营凹陷沙河街组
济阳坳陷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在物源对比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3年
物源是控制沉积物中REE组成最土要的因素,济阳坳陷区岩石稀土元素特征表明:①济阳坳陷古生界与华北地台其他地区同时代地层岩石的REE分布特征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这体现了晚古生代济阳坳陷区所处的整个华北地台区为一稳定的克拉通沉积盆地,地层横向分布稳定,具有一致的物源和构造背景;②济阳坳陷占生界为中生界的物源,反映了济阳坳陷区由古生代稳定地台型沉积到中生代山间盆地沉积的转变,中生代洼陷区的沉积主要来自对附近凸起区古生代地层的剥蚀;③新生界样品与中生界样品的REE分布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济阳坳陷中生代与新生代的构造格局的转变,中生代接受沉积的部分洼陷区至古近纪成为供给物源的凸起区。
陈庆春吴智平李伟
关键词:稀土元素物源分析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夏子街地区不整合发育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被引量:51
2007年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夏子街地区二叠系至侏罗系发育多期不整合,包括削截及多期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褶曲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风化剥蚀程度的不均一性使不整合有3种典型岩石组合:底砾岩-风化壳-淋滤带型,主要分布在断裂带北部,呈条带状分布,底砾岩滞留原地,风化壳保存较好,淋滤带发育;水进砂体-风化壳(风化黏土)-淋滤带型,因湖侵导致的远物源搬运,砂层分选、磨圆度都很好;砂泥层-风化泥岩型或砂泥岩叠合型,是多次水进水退形成的。构造部位不同、构造变形强度不同、沉积物源不同是造成不整合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整合成因模式。乌尔禾—夏子街地区与不整合有关的油藏众多,主要有削截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形成的不整合面遮挡油气藏和超覆不整合形成的地层超覆油气藏。
杨勇查明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不整合油气成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