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载人航天领域预先研究项(020109)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贾东永赵铄刘刚温永刚郭军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载人航天领域预先研究项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密封舱
  • 2篇航天
  • 2篇航天器
  • 1篇载人
  • 1篇载人航天
  • 1篇载人航天器
  • 1篇泄漏检测
  • 1篇密封
  • 1篇密封结构
  • 1篇空间站
  • 1篇检漏
  • 1篇检漏仪
  • 1篇DSP
  • 1篇波速
  • 1篇波阵面

机构

  • 2篇中国空间技术...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北京卫星环境...
  • 1篇兰州空间技术...

作者

  • 2篇刘刚
  • 2篇赵铄
  • 2篇贾东永
  • 1篇谷巍
  • 1篇邵容平
  • 1篇闫荣鑫
  • 1篇陈联
  • 1篇孙伟
  • 1篇庞宝君
  • 1篇刘治东
  • 1篇任国华
  • 1篇孙立臣
  • 1篇陈光奇
  • 1篇郭军辉
  • 1篇温永刚

传媒

  • 2篇载人航天
  • 1篇计算机测量与...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典型载人航天器密封舱结构空间碎片高速撞击声发射定位技术研究
2012年
空间站等大型载人航天器因体积大、在轨时间长容易受到空间碎片撞击,作为应对措施,人们提出利用空间碎片在轨感知系统实时监测撞击事件,撞击点定位是在轨感知系统的基本任务之一。为此,本文首先测量了加筋板内s0波波速,根据波速变化规律提出名义波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虚拟波阵面法推广用于载人密封舱结构,实现对空间碎片撞击事件的精确定位。最后,分别进行了碎片云高速撞击周期性加筋板和空间站小柱段舱壁枪击定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可将密封舱内声发射信号传播速度视为定值即"名义波速",在此基础上虚拟波阵面法可推广用于密封舱结构。
贾东永刘治东庞宝君刘刚赵铄谷巍
关键词:密封舱
空间站密封舱双道静密封结构泄漏检测被引量:4
2012年
介绍了空间站密封舱双道密封结构特点和影响密封性能的因素,给出了几种常用双道密封结构泄漏检测方法的原理,并对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未来空间站双道密封结构的泄漏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区分出双道密封结构是内密封圈泄漏还是外密封圈泄漏,检漏灵敏度可以满足空间站在轨泄漏检测要求。
贾东永陈联陈光奇刘刚温永刚赵铄郭军辉
关键词:泄漏检测密封舱空间站
基于DSP的航天器压力变化检漏仪的设计被引量:1
2017年
航天器的密封性能是极其重要的指标之一,利用压力变化方法进行舱体密封性检漏是保障其密封性的重要技术手段;设计研制小型压力变化检漏仪对满足航天器检漏设备小型集成化、高精度的迫切需求是十分重要的;以DSP为数据的核心处理器,分析绝压和差压具有温度补偿方法,设计基于485通信接口实现数字绝压传感器的数据采集,采用250Ω的高精度电阻接入电流环的方法实现差压传感器的信号调理,通过ADS1247高精度24位数模转换器实现差压信号的采集;并采用恒流供电和电阻比测量原理实现对两路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各信号经DSP中固化的压力变化检漏算法集中处理,得到被测物体的漏率值,检测结果通过LCD显示;所研制集绝压、差压和温度多参量监测于一体的检漏仪,经过温度、压力、检漏试验等测试,验证了其精度和检漏能力满足要求;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检漏仪小巧,精度高,可靠性高,可实现压力、温度、漏率等多参量的同时监测,漏率检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9.3%,相对不确定度小于2%,可有效地解决航天器泄漏检测的问题。
孙伟孙立臣闫荣鑫邵容平任国华
关键词:检漏航天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