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

作品数:160 被引量:970H指数:13
相关作者:汪永新赵军朱沂李江李勍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乌鲁木齐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0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0篇细胞
  • 16篇肿瘤
  • 15篇基因
  • 12篇维吾尔族
  • 10篇蛋白
  • 10篇急性
  • 10篇汉族
  • 9篇缺血
  • 8篇多态
  • 8篇甲氨蝶呤
  • 7篇多态性
  • 7篇血清
  • 7篇淋巴
  • 7篇儿童
  • 6篇心病
  • 6篇外科
  • 6篇冠心病
  • 5篇腺癌
  • 5篇内镜
  • 5篇病患

机构

  • 47篇新疆医科大学...
  • 3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7篇新疆维吾尔自...
  • 19篇新疆医科大学...
  • 1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0篇新疆医科大学...
  • 6篇石河子大学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新疆阿克苏地...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海淀医...
  • 2篇兰州军区乌鲁...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新疆阿克苏地...
  • 2篇郑州人民医院
  • 2篇乌鲁木齐市疾...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0篇汪永新
  • 9篇赵军
  • 9篇朱沂
  • 8篇李勍
  • 8篇李江
  • 6篇王增亮
  • 6篇马依彤
  • 6篇王建华
  • 6篇高霞
  • 5篇岳蕴华
  • 5篇陈邦党
  • 5篇张小宁
  • 5篇陈渤松
  • 5篇杨雪荣
  • 5篇李静
  • 5篇杨毅宁
  • 5篇陈启龙
  • 5篇向阳
  • 5篇刘芬
  • 5篇陈刚

传媒

  • 19篇新疆医科大学...
  • 7篇中国临床药理...
  • 7篇新疆医学
  • 4篇新疆中医药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3篇疾病预防控制...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国民族医药...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西北药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16篇2017
  • 20篇2016
  • 30篇2015
  • 19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17篇2010
  • 1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3
1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LC19A1遗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骨髓抑制及轻度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SLC19A1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骨髓抑制及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治疗方案用CALLG2008方案、Hyper-CVAD方案及BFM90方案,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SLC19A1 A80G多态性。监测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期间的外周血细胞计数,分析SLC19A1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骨髓抑制及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研究人群中SLC19A1 AA、AG、GG基因型分别占16.36%,60.00%和23.64%;发生Ⅲ级以上骨髓抑制的AA型患者1例(11.11%),AG型10例(30.30%),GG型3例(23.08%)。各基因型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发生Ⅲ级以上骨髓抑制无明显相关性;化疗后有25例轻度粒细胞缺乏,7例重度粒细胞缺乏,2例轻度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其中GG基因型在发生轻度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中频率最高(P<0.05)。结论 SLC19A1遗传多态性可能成为预测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不良反应的有效遗传学标记。
王捷武云陈瑢王建华赵军
关键词:遗传多态性大剂量甲氨蝶呤骨髓抑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VEGF-D在卵巢上皮癌的表达及其预后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VEGF-D在卵巢上皮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临床抗淋巴管生成治疗肿瘤及评价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04-2014年1月确诊为卵巢癌患者78例的手术切除组织标本,其中淋巴结转移组41例,无淋巴结转移组37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VEGF-C和VEGF-D在卵巢癌组织内的表达。以D2-40作为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结果无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和VEGF-D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组(P<0.01)。D2-40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内淋巴管数密度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VEGF-C和VEGF-D高表达可以促进卵巢上皮癌组织淋巴管生成,进而促进卵巢上皮癌发生淋巴道的侵袭和转移。
朱勇杰师晓莉沈妮娜刘铭
关键词:淋巴管生成
后循环缺血致孤立性眩晕9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后循环缺血所致孤立性眩晕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诊断特点,避免漏诊及误诊。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例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体征、预后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2岁;眩晕诱发因素中体位变化3例,劳累2例,饮酒1例,无明显诱因3例;首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例,后循环缺血6例;出院30 d随访,卒中进展2例(1例卧床,1例死亡),余7例良好。结论后循环缺血所致孤立性眩晕易误诊为良性位置性眩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其有较高敏感性。
李江焦燕李勍李红燕朱沂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脑血管造影
留学生动物外科实验教学体会与思考被引量:4
2014年
动物外科实验是外科临床实习及从事外科临床工作的基础,医学留学生是有别于我国医学生的新兴群体,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教育水平国际化的重要指标,有利于提升高校国际影响力和世界知名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规范实验内容,提高自我素质,精心课前准备,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课后及时随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规范教材,平衡好教师的付出与回报,可为留学生动物外科实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程坤娜丽玛陈启龙
关键词:留学生动物实验外科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和定期评估,通过发育量表来评价早期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的100例高危儿50例(男23例,女27例)为干预组,设立同期的高危儿50例(男21例,女29例)为对照组,通过量表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患儿的高危因素:孕妇年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胎位、妊娠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干预组神经心理发育商和运动发育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对孕妇年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胎位、妊娠并发症分析发现对照组、治疗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并能防治神经系统后遗症;以医院、康复室、家庭为联合的干预模式,能客观、准确评价治疗效果。
耿志宁王玲王红娟张淑梅韩军
关键词:高危儿早期干预NBNA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以急性脑梗死起病的抗磷脂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0年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方法对2例卒中起病的年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引起脑梗死的病因是APS。结论避免漏诊,对年轻或年龄较大但无常见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应进行风湿免疫学血液检测。
李勍杨雪荣龙江曼谷努尔朱沂
关键词:抗磷脂综合征脑梗死病例报告
阿苯达唑纳米脂质体冻干粉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及肝靶向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纳米脂质体冻干粉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及肝脏靶向性。方法:大鼠以灌胃给予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脂质体及阿苯达唑纳米脂质体冻干粉,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及肝脏,样品预处理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浆及肝组织中药物浓度,考察3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及肝靶向性差异。结果:阿苯达唑纳米脂质体冻干粉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_(max)为(7.05±0.70)μg·mL^(-1),t_(max)为(6.15±0.66)h,AUC_(0-∞)为(150.9±12.1)μg·mL^(-1)·h,以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脂质体为参比制剂,阿苯达唑纳米脂质体冻干粉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36.04%和178.45%;肝靶向试验结果显示:阿苯达唑纳米脂质体冻干粉在肝组织中的分布显著高于阿苯达唑片和阿苯达唑脂质体。结论:将阿苯达唑脂质体制成纳米级脂质体冻干粉后,可显著提高药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肝靶向性。
高惠静陈蓓张海波陈春燕陈晓燕王建华赵军
关键词:药动学靶向性
肿瘤坏死因子-α激活大鼠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活性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以TNF-α刺激,凝胶迁移滞后实验(EMSA)检测NF-κB活性,Westen blot及Alamarblue法分别检测P65蛋白与细胞增殖。结果 TNF-α刺激后NF-κB活性明显增高,且TNF-α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 TNF-α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的调节作用,部分是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实现的。
高霞马依彤杨毅宁向阳陈邦党刘芬杜雷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大鼠心肌细胞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被引量:8
2010年
梗阻性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因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高压症状,随着病程的迁延,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自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共收治梗阻性脑积水患者17例,
巴吐鲁呼游旭党木仁汪永新
关键词:内镜梗阻性脑积水三脑室底造瘘术
崩瓷修补的临床试验及体外材料学拉伸强度实验
2015年
背景:目前对瓷类修复体后崩瓷修补的研究较多,但缺乏系统性、横向的比较。目的:通过临床试验及体外实验比较树脂常规粘接、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树脂粘接及邻面开口式部分冠3种崩瓷修补方法的效果。方法:1临床试验:将90例崩瓷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修补,分别采用树脂常规粘接、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树脂粘接及邻面开口式部分冠3种崩瓷修补方法,对比3组1年后的修补成功率。2体外实验:将20个瓷试件均分为2组,分别进行树脂常规粘接及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树脂粘接处理,检测两组剪切强度;将20个双层瓷试件均分为4组,其中3组黏结面分别进行喷砂、硅烷偶联剂、喷砂联合硅烷偶联剂处理,另1组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黏结后检测各组试件拉伸强度。结果与结论:树脂常规粘接组、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树脂粘接组及邻面开口式部分冠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37%,90%,100%。树脂常规粘接组与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粘接组剪切强度分别为(13.978±0.343),(10.058±0.64)MPa,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喷砂组、硅烷偶联剂组、联合处理组的拉伸强度分别为(0.68±0.04),(1.00±0.02),(1.31±0.08),(1.09±0.04)k N,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树脂粘接及邻面开口式部分冠崩瓷修补效果优于树脂常规粘接。
王星齐鲁顾振宇何惠宇
关键词:生物材料口腔生物材料崩瓷硅烷偶联剂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