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2010C32089)

作品数:5 被引量:65H指数:5
相关作者:孙鹏彭士明施兆鸿王建钢宋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条石鲷
  • 2篇再投喂
  • 2篇摄食
  • 2篇投喂
  • 2篇饥饿
  • 1篇代谢
  • 1篇代谢酶
  • 1篇代谢酶活性
  • 1篇盐度
  • 1篇养殖
  • 1篇养殖密度
  • 1篇野生
  • 1篇幼鱼
  • 1篇幼鱼生长
  • 1篇生化组成
  • 1篇糖元
  • 1篇投喂频率
  • 1篇组织学
  • 1篇消化酶
  • 1篇消化酶活力

机构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2篇尹飞
  • 2篇宋国
  • 2篇王建钢
  • 2篇施兆鸿
  • 2篇彭士明
  • 2篇孙鹏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野生条石鲷精巢的年周期发育被引量:5
2013年
研究了野生雄性条石鲷性腺成熟系数、肝重指数及性腺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条石鲷精巢的平均性腺成熟系数(GSI)一般在0.19%~10.56%之间,繁殖期主要在5-6月;HSI的变化呈波浪型变化,1-3月是逐渐在上升,从4-6月逐渐下降,7—8月HSI是上升的,从9月开始HSI逐渐下降。条石鲷精巢为叶状结构,分为增殖前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退化吸收期,系分批同步排精类型,Ⅲ期精巢非同步性非常明显,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同时存在,到了后期,这种非同步性逐渐消失。
彭志兰柳敏海傅荣兵张凤萍罗海忠
关键词:条石鲷组织学
盐度对条石鲷摄食、生长和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在水温为27~29℃下,进行了盐度(10、15、20、25、30、35)对条石鲷幼鱼Oplegnathus fasciatus(体质量为8.1~9.0 g)的摄食、生长和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试验。试验在18个体积为400 L的黑色塑料圆桶中进行,共饲养28 d。结果表明:盐度对条石鲷幼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束时,条石鲷的体质量、全长、体长在盐度为25、30时增加较多,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体长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在盐度为30时最高,分别为2.90%/d、1.83%/d和97.50%,在盐度为10时最低,分别为2.15%/d、1.20%/d和78.85%,均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摄食率在盐度为25时最高,为3.00%,在盐度为35时最低,为2.59%,均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盐度对条石鲷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条石鲷的适宜生长盐度为25~30。
柳敏海彭志兰张凤萍罗海忠傅荣兵李来国秦祥岳
关键词:条石鲷盐度生化组成摄食
饥饿与再投喂及投喂频率对条石鲷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36
2011年
研究了饥饿与再投喂及不同投喂频率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饥饿与再投喂的实验结果表明: 条石鲷幼鱼体质量、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体质量与蛋白酶活力在饥饿 6d后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脂肪酶活力在饥饿 9d后才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而淀粉酶活力在饥饿过程中呈波动性变化; 恢复投喂后, 除饥饿 3d的幼鱼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 其他各处理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在恢复投喂后均有明显回升, 且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 但较长时间的饥饿处理(9-12d)并未使脂肪酶活力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投喂频率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 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呈上升趋势, 在投喂频率达到投喂2次/d后, 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消化酶活力及肝体指数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认为, 在本实验条件下, 饥饿3d后再经投喂, 条石鲷幼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效应, 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补偿生长的效应逐渐降低。对条石鲷幼鱼而言, 选择日投喂两次最合适。
宋国彭士明孙鹏王建钢尹飞施兆鸿
关键词:条石鲷饥饿再投喂投喂频率消化酶
养殖密度对条石鲷生长、摄食和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在水温23~24℃的条件下,研究了养殖密度对条石鲷生长、摄食和行为的影响。试验设置D1、D2、D3和D4共4个养殖密度组,初始密度分别为1、2、3、4 kg/m3。结果表明:长期的密度胁迫导致条石鲷幼鱼死亡率急剧升高,长期高密度养殖不利于条石鲷的存活。低密度条件下,条石鲷幼鱼生长迅速。长期高密度的胁迫下生长非常缓慢,特殊生长率显著下降(P<0.0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试验组的摄食率随着密度的逐步增加而逐渐减少;食物转化率在低密度时较高,整个试验阶段的食物转化率D1>D2>D3>D4。条石鲷最适宜养殖密度在6 kg/m3左右,密度达到9 kg/m3后不适宜条石鲷的生长。研究亮点:目前国内外有关条石鲷养殖密度对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养殖密度对条石鲷存活率、体重、体长、肛前长、肥满度、摄食率、食物转化率和行为的影响研究,探索条石鲷适宜的养殖密度,为条石鲷的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柳敏海彭志兰张凤萍罗海忠傅荣兵李来国
关键词:条石鲷养殖密度摄食
饥饿与再投喂对条石鲷幼鱼组织和血清中主要代谢酶活性及糖元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为研究条石鲷幼鱼在饥饿与再投喂条件下机体各组织和血清中主要代谢酶活性和糖元含量的变化,以平均体质量为(10.0±1.0)g的条石鲷幼鱼为实验对象,实验共设5个处理组,分别为每天投喂(S0)、饥饿3 d(S3)、饥饿6 d(S6)、饥饿9 d(S9)和饥饿12 d(S12),饥饿后再恢复投喂至实验结束,整个实验同期对照30 d。在实验前、饥饿处理后和再投喂后分别取样,检测血清、肝脏和肌肉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变化以及糖元含量。研究结果显示,饥饿与再投喂对血糖、肝糖元含量影响显著(P<0.05),饥饿导致血糖(S12除外)、肝糖元含量显著降低,再投喂后肝糖元含量基本恢复到饥饿前水平。然而,肌糖元含量在饥饿与再投喂过程中变化并不明显。实验期间,AKP活性和GPT活性在血清和肝脏中变化明显,且恢复投喂后血清与肝脏中的各代谢酶活性均基本恢复到初始活性水平。肌肉中AKP、ACP、GPT和GOT活性在整个饥饿与再投喂过程中变化则并不明显。分析认为,条石鲷幼鱼血糖浓度维持在(2.65±0.33)~(3.70±0.36)mmol/L是保持机体代谢活动所必须的水平;在条石鲷机体应对饥饿胁迫的过程中,血清和肝脏中主要代谢酶活性的相应变化对于保障机体在饥饿条件下的基础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施兆鸿彭士明宋国孙鹏尹飞王建钢
关键词:条石鲷饥饿再投喂代谢酶糖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