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PLN0110)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欧成华李士伦郭平易敏陈娟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西南石油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岩心
  • 3篇孔隙
  • 3篇孔隙介质
  • 3篇储层
  • 2篇烃类
  • 2篇烃类气体
  • 2篇气藏
  • 2篇高温高压
  • 1篇等温线
  • 1篇油气
  • 1篇油气体系
  • 1篇多组分
  • 1篇多组分混合物
  • 1篇多组分气体
  • 1篇储集
  • 1篇储集层

机构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5篇欧成华
  • 4篇李士伦
  • 3篇郭平
  • 3篇易敏
  • 1篇赵永富
  • 1篇陈娟
  • 1篇孙良田
  • 1篇李青

传媒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钻采工艺
  • 1篇河南石油
  • 1篇石油仪器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年份

  • 1篇2003
  • 4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储层孔隙介质多组分气体吸附理论模型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由于气藏储层孔隙介质中贮存的天然气几乎都是多组分的 ,因此 ,气藏储层孔隙介质中的气体吸附问题只能用多组分模型才能最终得到解决。文章在对化工领域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 10个多孔介质多组分气体吸附理论模型进行再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拟合得到的单组分模型参数值 ,以及相应的储层孔隙介质多组分气体等温吸附实验数据对这些模型进行了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 :①当气体组分数目较少 ,可以利用WilsonVSM模型对储层孔隙介质混合气吸附进行关联 ,若考虑到计算的简便 ,则DSL模型是最佳选择 ;②当气体组分数目较多 ,用FHVSM模型计算所得的吸附数据和储层孔隙介质中的偏差最小 ;③由于气藏气体组分的数目都大于 3个 。
欧成华
关键词:多组分混合物储集层岩心气藏
XF-1高温高压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脱附测试仪被引量:3
2002年
结合氦孔隙度仪以及化工和煤岩气体吸附测试仪的测试方法和原理 ,研制了一种改进的固体介质气体吸附测量仪器。该仪器能在较大的温度 (15℃~ 15 0℃ )、压力 (0~ 6 0MPa)范围内 ,精确测量固结态圆柱状的、具有不同孔隙度、渗透率 (不限 )和非均质特征的岩心样品的气体 (各类纯组份气体或混合气体 )吸 /脱附等温线 ,并具有流程简洁、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制作成本低廉等优点。
欧成华易敏李士伦郭平孙良田
关键词:高温高压储层孔隙介质
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附理论模型研究探讨被引量:11
2002年
详细分析了化工领域内广泛应用的单组分和多组分气体吸附模型的特征、演变历程 ,以及储层孔隙介质 气体吸附体系的特点 ,提出了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附模型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附模型研究的基础是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附等温线的实验测试 ,在此基础上 ,还需进一步完成现有单 /多组份气体吸附模型的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附适用性评价 。
欧成华李士伦郭平赵永富陈娟
关键词:气藏储层岩心烃类气体孔隙介质
高温高压下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附等温线测试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结合石油工业中常用的氦孔隙度仪和化工领域应用较为普遍的体积法气体吸附测试仪的优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固体介质气体吸附测量装置,其中,温度测控系统能实现室温15~100℃范围内温度的精确控制和测量,绝对不确定度≤±0.1℃;压力测试系统的绝对不确定度≤0.001MPa,能在0~60MPa的压力范围内对体系的压力进行精确测量;体积测试系统用于岩心气体的贮存和吸附,能对吸附死空间体积进行自我校准,并实现对直径为50mm、高度在50~200mm范围内的圆柱状岩心与各类单、多组分气体吸附体系等温吸附数据的精确测量。
欧成华易敏李士伦李青
关键词:高温高压储层孔隙介质等温线烃类气体油气体系
储层孔隙介质单组分气体吸附理论模型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附理论模型的研究是以单组分气体吸附模型的研究为基础的。在对 9个化工领域常见的单组分气体吸附理论模型进行再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储层孔隙介质单组分气体等温吸附数据 ,采用Leven berg Marquardt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针对每个模型进行回归拟合计算 ,得到每个模型的模型参数值 ,再将这些模型参数代回到该模型中进行吸附预测。获得的结果是 :单组分气体吸附WilsonVSM模型和FHVSM模型计算值比其它模型更接近实验数据。
欧成华李士伦易敏郭平孙良田万红心李青
关键词:岩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