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8001-004)

作品数:10 被引量:177H指数:7
相关作者:赵靖舟白玉彬耳闯曹青王芮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盆地
  • 10篇鄂尔多斯盆地
  • 7篇延长组
  • 5篇三叠
  • 5篇三叠系
  • 4篇页岩
  • 3篇延长组长
  • 3篇流体
  • 3篇流体包裹
  • 3篇流体包裹体
  • 3篇包裹体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油层
  • 2篇油层组
  • 2篇油气
  • 2篇有机质
  • 2篇源岩
  • 2篇三叠系延长组
  • 2篇烃源

机构

  • 11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
  • 2篇延长油田股份...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8篇赵靖舟
  • 4篇白玉彬
  • 4篇耳闯
  • 3篇曹青
  • 2篇王芮
  • 1篇方朝强
  • 1篇柳益群
  • 1篇沈武显
  • 1篇袁野
  • 1篇赵小会
  • 1篇朱杰
  • 1篇范立勇
  • 1篇陈孝平
  • 1篇王宝清
  • 1篇罗静兰
  • 1篇张志升
  • 1篇郝孝荣
  • 1篇高振东
  • 1篇李忠锋
  • 1篇郭郁

传媒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蟠龙油田延长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针对蟠龙油田延长组烃源岩存在争议的事实,此次采集了该区延长组野外露头、井下暗色泥岩和原油样品并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旨在厘定延长组烃源岩的分布及生烃潜力,探讨延长组石油来源。研究表明,蟠龙油田延长组烃源岩主要为发育在长7油层组中下部的"张家滩页岩",虽然平均厚度仅为10m,但其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有机质丰度较高,已达到成熟演化阶段,为好的有效烃源岩。长1、长4+5、长6油层组暗色泥岩地球化学指标显示以差-非烃源岩为主,极少样品为好的烃源岩,总体成藏意义较小。长7烃源岩与本区延长组原油具有很好的可比性,证实了蟠龙油田延长组原油主要为本地烃源岩的贡献,并非湖盆中心长7烃源岩生成的石油长距离侧向运移结果,延长组石油的分布主要为近源垂向运聚成藏。
白玉彬罗静兰郝孝荣王力陈孝平章爱成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对比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暗色泥页岩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3
2016年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在研究区志丹-甘泉地区主要为一套深湖相暗色泥岩和页岩沉积,其TOC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Ro多在0.6%~1.2%,是该盆地已发现大量油藏的主要源岩。为了探讨长7段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吸附特征,选取了研究区长7段16块泥页岩样品进行了等温吸附、总有机碳含量、X-衍射、热成熟度及液氮吸附等配套分析测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长7段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吸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泥页岩的兰氏体积为0.56~4.43m3/t,随着压力的增大,吸附能力迅速增加,当增至一定程度,达到饱和后,将不再增加;泥页岩的吸附能力与有机碳含量、黏土矿物含量、比表面和孔体积具有正相关关系;与许多海相泥页岩相反,研究区陆相泥页岩的吸附能力与石英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这可能与石英来源不同有关,陆相泥页岩的石英为陆源碎屑成因;泥页岩的吸附能力与热成熟度在Ro〈0.9%左右时呈负相关,而后当Ro〉0.9%时呈正相关关系。综合评价认为,TOC含量、黏土矿物含量是影响泥页岩吸附能力最重要的因素,而比表面是最直接的因素。
赵靖舟王芮耳闯
关键词:三叠系延长组影响因素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0
2015年
通过单偏光、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显微冷热台测温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16口井24块上古生界砂岩样品进行全面的流体包裹体分析,归纳山西组和盒8段内主要含气层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将不同包裹体组合内与烃类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冰点温度等参数对比分析,结合研究区埋藏史推测致密砂岩储层内天然气的充注期次。测试结果显示与气态烃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00~170℃,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均未显示明显间断,表明储层内天然气运移是在中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内(200~100Ma)持续进行;愈合微裂隙内高气液比气态烃包裹体的气相组分以CH4为主,与其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40~170℃之间,表明储层内天然气大量富集期为早白垩世(155~100Ma);流体包裹体组合、均一温度及其地球化学组分测试结果综合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富集是一个相对漫长且连续的过程,并以早白垩世为主要充注期。
曹青高俊梅范立勇庞长旭余金柱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
<正>页岩气是一种自生自储的连续型气藏,储层研究是页岩气基础地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页岩储层研究重点包括矿物类型与含量、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等方面。矿物类型和含量是决定了页岩储层脆性特征,寻找脆性矿物含量高...
耳闯赵靖舟白玉彬樊豪沈武显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页岩裂缝特征及形成机制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解研究区页岩中裂缝发育状况,考察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地表露头,分析得出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页岩中发育构造裂缝,以高角度为主,倾角大于70°,走向集中在NW、NE、近EW、近SN向。岩心观察表明,富有机质页岩段以高角度缝为主,裂缝多被方解石充填。裂缝的成因与基底断裂的再活动和古构造应力场(方向)的作用有关,其形成时期为燕山期和喜山期。
王芮赵靖舟耳闯柴天翔袁野魏之焜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杏子川油田长9烃源岩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10
2013年
应用岩石热解、干酪根镜检、同位素、气相色谱及色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杏子川油田延长组长9暗色泥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杏子川油田延长组长9烃源岩主要为长91段顶部的李家畔页岩,长92暗色泥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非油源岩;长9烃源岩主要由粉砂质或含粉砂泥岩组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黏土岩;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3.05%,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1型,最高热解峰温平均为450℃,反映烃源岩达到好的级别,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母质类型主要以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共同输入为特征,湖盆水体环境总体以淡水还原条件为主;长9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以生油为主,烃源岩厚度大于10 m地区为长8~长10油藏有利勘探区。
白玉彬赵靖舟高振东李忠锋张志升朱杰郭郁郑卉
关键词:烃源岩地球化学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被引量:49
2013年
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研究对认识页岩油气勘探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延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开展了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性、比表面积孔径分析和有机碳含量等分析测试工作,揭示了泥页岩岩相、矿物含量、成岩作用、孔隙类型、物性和孔隙结构等特征。延长组泥页岩可划分为泥岩岩相、含粉砂泥岩岩相和粉砂质泥岩岩相3种岩相类型。泥岩岩相的有机碳含量最高,粘土矿物含量高(>50%),成岩作用较弱;粒间孔和粒内孔是中生界泥页岩储层主要的孔隙类型;微孔主要集中在0.4~1 nm,中孔主要集中在3~5 nm,中孔对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的贡献好于微孔。根据现有资料认为,延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塑性矿物含量高,成岩作用弱,对储层后期改造提出了严峻挑战。
耳闯赵靖舟白玉彬樊豪沈武显
关键词:孔隙类型储层特征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机理被引量:56
2013年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延长组长6油藏为典型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非常规油藏,主要具有以下7个特点:(1)长6油藏形成和分布对圈闭无严格要求,石油大面积连片分布,油藏分布范围不受圈闭限制;(2)区域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背景条件,以及大面积复合连片分布的致密储集体是长6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的外部因素;(3)长7油层组成熟烃源岩大面积连续分布,高强度生、排烃是长6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的前提;(4)长6油藏的形成主要是初次运移和短距离二次运移的结果,垂向裂缝和侧向连通砂体有效组合为石油优势运移通道,石油就近运移聚集成藏;(5)石油运移的动力主要是生烃作用产生的异常压力,浮力作用弱,对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不起主要作用;(6)长6油藏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无纯油层,油水层、水层、干层共存,无统一的油水界面和压力系统,油藏非均质性强,含油饱和度不均一,储量丰度较低,存在甜点富集区;(7)在石油大规模生成运移时,长6储层已经致密化或同步致密,为形成长6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创造了条件。
白玉彬赵靖舟方朝强刘鹏
关键词:致密砂岩长6油层组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环境对富有机质页岩分布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被引量:16
2015年
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和分布范围是页岩油气形成条件评价的重要内容,而页岩的分布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利用露头和岩心揭示了延长组长7油层组暗色页岩的沉积环境,通过露头和钻井资料确定了暗色页岩纵向结构特征,结合岩心和薄片资料阐述了暗色页岩的沉积构造和显微层理特征;综合实测数据和测井解释资料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下暗色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和有机质类型差异。长7油层组暗色页岩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间湾和半深湖—深湖环境下:三角洲前缘环境下的页岩连续厚度小,呈页岩、砂岩等厚互层或薄页岩和厚砂岩互层;半深湖—深湖环境下,页岩连续厚度大,砂岩厚度小,暗色页岩多发育页理、水平纹层或砂质纹层。三角洲前缘环境下,多以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页理不发育,暗色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居多;半深湖—深湖环境下,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三角洲前缘环境,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居多。根据页岩纵向和平面分布、页岩沉积构造类型、有机质类型和有机碳含量综合评价认为,半深湖—深湖环境下形成的暗色页岩是延长组页岩油气最有利的勘探对象。
耳闯赵靖舟王芮魏之焜
关键词:页岩油气沉积环境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黄陵地区马家沟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单偏光、荧光显微镜和显微冷热台测温观察等方法,对宜川—黄陵地区下古生界马家沟组流体包裹体进行系统研究,归纳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等特征,结合盆地热演化史分析推测储层内烃类充注史。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马家沟方解石内发现的沥青包裹体证明早期形成古油藏已遭受改造破坏;研究区马家沟组顶部古油藏的形成时间在早侏罗世—中侏罗世,而气藏的形成时间在早白垩世。
曹青赵靖舟赵小会张涛王宝清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