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I)

作品数:40 被引量:97H指数:6
相关作者:李炜黄燕旋王琳石佩璇庄初升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北京华文学院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方言
  • 5篇语法化
  • 5篇法化
  • 5篇潮州方言
  • 4篇动词
  • 4篇西南官话
  • 4篇客家方言
  • 4篇官话
  • 4篇汉语
  • 3篇读本
  • 3篇语法
  • 3篇使役
  • 3篇罗马字
  • 3篇介词
  • 3篇教士
  • 3篇传教
  • 3篇传教士
  • 2篇语料
  • 2篇语音
  • 2篇粤语

机构

  • 30篇中山大学
  • 5篇暨南大学
  • 5篇北京华文学院
  • 2篇星海音乐学院
  • 2篇澳门科技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广州大学
  • 1篇曲靖师范学院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闽南师范大学
  • 1篇岭南师范学院

作者

  • 10篇李炜
  • 5篇王琳
  • 5篇黄燕旋
  • 4篇石佩璇
  • 3篇庄初升
  • 2篇吴吉煌
  • 2篇余颂辉
  • 2篇刘亚男
  • 1篇黄小娅
  • 1篇林华勇
  • 1篇李伟大
  • 1篇石佩璇
  • 1篇阳蓉
  • 1篇陈伟
  • 1篇黄淑芬
  • 1篇张荣荣
  • 1篇徐宇航

传媒

  • 6篇文化遗产
  • 5篇语言研究
  • 4篇中国语文
  • 4篇方言
  • 3篇汉语学报
  • 3篇励耘语言学刊
  • 2篇语文研究
  • 2篇海外华文教育
  • 2篇语言研究集刊
  • 1篇日语学习与研...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华文教学与研...
  • 1篇语言学论丛
  • 1篇广东第二师范...
  • 1篇电子技术与软...
  • 1篇东北亚外语研...
  • 1篇汉字汉语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汕头话读本》与19世纪末潮州方言的语音系统被引量:2
2017年
林雄成的《汕头话读本》(A Handbook of the Swatow Vernacular)出版于1886年,实际上是一部记录19世纪下半叶潮州方言自然口语的课本,语料翔实。本文以《汕头话读本》为基本依据,利用Excel的查寻和排序功能,以同音字汇的形式排列全书出现的所有单字的读音,以此归纳一百多年前潮州方言的语音系统,并与当代潮州方言进行简要的比较,透视百多年来潮州方言的语音演变。
黄淑芬
关键词:潮州方言同音字汇语音演变
琉球官话课本的使役标记“叫”、“给”及其相关问题被引量:9
2013年
琉球官话系列课本表达使役的"叫"和"给"分工有别,互补分布。在统计考察历史语料的基础上,联系现代南北方言使役义的表达方式,发现琉球官话课本中的使用情况与清中叶以降的南方文献一致,而与北方文献存在差别;这种类型上的差别也存在于现代南北方言中,即南方方言与给予动词同形的词表示容任类使役,不表令致类使役;北方方言则令致类、容任类使役使用同一语法标记。在此基础上,提出使役范畴二分为令致类和容任类使役的必要性,同时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的问题。
王琳李炜
19世纪潮州方言的两种正音及其层次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同时关注方言口语和正音的传教士罗马字语料《潮正两音字集》记录了19世纪潮州方言的两种正音。本文整理这两种正音音系,考察其特点及性质,论证了第一种正音是19世纪中后期北京官话,第二种正音是经本方言改造的"闽官话",同时具有北京、南京和西南官话特征,并有不同时代音类叠加特点,代表当时文人模仿通语的形式,属历史上的文读层读音,是潮州方言音韵层次历时研究的重要材料。
徐宇航
广府粤语覃谈分韵的历史层次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通过对现代方言和历史文献的考证,证明中古覃、谈重韵的区别在粤方言广府片中是确实存在的,这和《切韵》音系相合,而前人相关论断有误。粤语的覃谈相别,主要反映在口语中,在声母条件上与吴语、赣语、徽语一样局限于端系,而不像闽语、客家话那样还表现在见系。覃韵的早期形式为圆唇的[om/op],晚近形式为,与谈韵相区别。
余颂辉
关键词:粤语语音层次
基于易语言的非连续双项语法构式计算机检索程序的设计研究
2019年
本文探究了一种专门针对"怎么……法"之类非连续双项语法构式的计算机检索程序方案,对语法研究将有积极的意义。用易语言提供的文本检索处理功能,通过逐字搜索和检测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含有非连续双项语法构式语例从大型文本语料中按条件提取出来以备研究之用。程序运行效率并不算高,但在可接受范围,可在语法构式研究实践中尝试使用。
张超
关键词:易语言
从给予句S_2、S_3的选择看汉语语法地域类型差异被引量:6
2017年
清中叶以来的官话文献对含"给"字的给予句S_2、S_3有不同选择。以琉球官话课本为代表的南部官话文献一直用S_2,不用S_3;清晚期以来的北京官话文献多使用S_3,原占优势的S_2迅速萎缩,直至消失;西南官话文献的S_2、S_3出现频率相近。对相关方言和来自不同地区的普通话使用者的调查结果也反映了大致相同的地域分布特征。因此,从对给予句S_2、S_3的选择看,汉语官话和相关方言在语法层面至少存在南部、北部和中部三种类型。
李炜石佩璇
潮州方言一百多年来核心词的演变被引量:1
2018年
文章以19世纪传教士潮州方言罗马字语料和田野调查的词汇材料为依据,利用Access数据库,对Swadesh 200词进行统计、计算,并结合历史文献研究一百多年来潮州方言核心词汇的保存、消亡等历时演变规律。
张坚
关键词:潮州方言核心词词汇演变
粤方言词“焗”来源考辨被引量:1
2017年
文章认为,粤方言词"焗"的早期字形为"局",始见于19世纪传教士所编的粤方言文献。"在焗炉中烘烤"义是"局(焗)"最早的用法,它来自18、19世纪的"广州英语",是英文cook的记音字,"焗"的其他用法皆由此引申而来。
张荣荣李炜
关键词:粤方言
贵州金沙方言跨层非短语结构“的些”的词汇化被引量:2
2018年
贵州金沙方言中,"的"字短语附加复数词尾构成"X的+些"结构,受韵律规则和句子述谓意义突显的双重影响,"X的+些"被重新分析为"X+的些"结构,促成了跨层非短语成分"的"和"些"的合并与词汇化,形成一个新的语法功能词"的些",主要功能是附着于小句之后标示群体受话目标。
张超
《唐话纂要》唐音同字异读及其日本特色被引量:1
2020年
18世纪初问世的《唐话纂要》是研究日本近世唐音的重要文献资料。本文指出该书唐音存在同字异读现象。该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规律可循,本文综合日、汉语双方的音韵学知识,归纳出若干种可能的成因,包括江户时代假名表记法问题、不同汉语方言混入、日本人汉语语音感知不稳定等等。《唐话纂要》唐音异读与一般汉语的异读成因颇不相同,带有鲜明的日本特色和时代特征。
李宁
关键词:异读汉语方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