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9093)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黄乘明武正军王振兴何南蔡凤金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鳄蜥
  • 2篇饲养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化学信息
  • 2篇保护区
  • 1篇行为谱
  • 1篇选择体温
  • 1篇生境
  • 1篇生境选择
  • 1篇食物
  • 1篇视觉信息
  • 1篇饲养技术
  • 1篇年龄
  • 1篇气味
  • 1篇人工饲养
  • 1篇人工饲养技术
  • 1篇两性异形
  • 1篇陌生
  • 1篇静止代谢率

机构

  • 7篇广西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武正军
  • 7篇黄乘明
  • 6篇王振兴
  • 3篇蔡凤金
  • 3篇何南
  • 3篇蒋洁
  • 2篇于仕
  • 2篇陈亮
  • 1篇戴冬亮
  • 1篇宁加佳

传媒

  • 2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Zoolog...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广东林业科技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饲养鳄蜥的求偶和交配行为被引量:8
2009年
半自然条件下,通过直接观察及影像分析法对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求偶和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20种与鳄蜥求偶和交配有关的行为,其求偶和交配行为的一般模式为:(1)炫耀;(2)接近;(3)舔舐;(4)咬颈;(5)环抱;(6)交媾;(7)分离。该行为过程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57.29±33.81)s、(15.57±1.59)s、(10.86±3.05)s、(169.28±31.99)s、(66.14±16.08)s、(2 417.14±229.30)s和(26.86±9.15)s。鳄蜥的婚配制度可能是多雄多雌的婚配制,其求偶和交配模式与其近缘类群相似。
于仕武正军王振兴陈亮黄乘明于海
关键词:行为谱鳄蜥
鳄蜥人工饲养技术被引量:5
2010年
鳄蜥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研究鳄蜥的饲养技术,对其保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人工饲养鳄蜥要求水源充足、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饵料丰富,并应按生长阶段和不同的饲养目的,掌握合理密度分池饲养,做好鳄蜥个体成长档案,科学投食,及时做好防病工作。
王振兴武正军蔡凤金何南蒋洁于海黄乘明
关键词:鳄蜥人工饲养技术
年龄和怀卵对鳄蜥选择体温及静止代谢率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2008年8~9月在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对大竹园管护站和鳄蜥研究中心的部分人工饲养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进行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率的测定。实验鳄蜥共分为一龄幼蜥组、二龄幼蜥组、三龄亚成体蜥组、成年雄蜥组、非怀孕成年雌蜥组和怀孕雌蜥组6组。结果表明:怀孕雌蜥、一龄幼蜥和二龄幼蜥的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率均显著高于三龄亚成体蜥、成年雄蜥和非怀孕成年雌蜥,而三龄亚成体蜥、成年雄蜥和非怀孕成年雌蜥间的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差异不显著。从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率的年龄差异推测幼蜥发育成熟的时间跨度约为3年。建议在饲养怀卵雌体及幼体鳄蜥时,应注意保持适宜的热环境。
王振兴武正军陈亮于仕于海黄乘明蒋洁
关键词:年龄选择体温静止代谢率鳄蜥
鳄蜥的两性异形被引量:18
2011年
通过比较鳄蜥的体型与头部大小等特征的差异,研究了鳄蜥的两性异形情况。结果表明:性成熟鳄蜥个体体色差异显著,成年雄性头胸部腹面呈鲜红色或浅蓝色,而雌性为浅黄色或淡红色;成年雄性头部显著大于成年雌性(头长(HL),P<0.001;头宽(HW),P<0.001),成年雌性腹部长(AL)显著大于成年雄性(P=0.018);而成年雄性和成年雌性的体长(SVL)以及尾长(TL)差异不显著(SVL,P=0.193;TL,P=0.22);亚成体头长随体长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成年雌性(P=0.021),而亚成体头宽与成年雌性头宽差异不显著(P=0.545);亚成体头部与成年雄性头部呈同速增长(HL,P=0.252;HW,P=0.441)。特定SVL时,亚成体头宽显著大于成年雌性头宽(P<0.001);亚成体头长显著大于成年雄性头长(P<0.001),但亚成体头宽与成年雄性头宽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鳄蜥存在局部两性异形。
何南武正军蔡凤金王振兴于海黄乘明
关键词:鳄蜥两性异形
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鳄蜥生境选择的季节性差异被引量:15
2012年
2006年3—10月,在广东省罗坑鳄蜥自然保护区利用直接观察法对鳄蜥春、夏、秋3季的生境选择进行研究。春、夏、秋3季各测定了31、71、31个有鳄蜥样方以及50、90、51个对照样方的14种生态因子。利用生态因子对比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确定各季节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春季影响鳄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溪沟底质中沙的含量和植被盖度,正确判别率为97.5%;夏季影响鳄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溪沟底质中沙的含量、植被盖度、溪流宽度和枯枝百分比,正确判别率为94.4%;秋季影响鳄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溪沟底质中沙的含量、植被盖度和可利用食物量,正确判别率为97.6%。在区分春、夏、秋3季鳄蜥生境选择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可利用食物量、干扰距离、枯枝百分比、溪水流速、溪沟坡度和溪宽等6个因子,由这6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春、夏、秋3季鳄蜥生境的正确区分率达到76.7%。判别函数的分析表明,春、夏、秋3季鳄蜥的生境选择具有较高的差异性,以判别函数建立的判别分类图表明,春、夏季以及夏、秋季鳄蜥的生境选择重叠较多,而秋季与春季的重叠较少。
武正军戴冬亮宁加佳黄乘明于海
关键词:鳄蜥生境选择季节性
鳄蜥对熟悉和陌生个体气味的辨别被引量:3
2012年
个体辨别对于减少同种争斗以及配偶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用棉棒粘取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尿液作为气味源,以香水作为对照,测定鳄蜥对熟悉个体气味、陌生个体气味以及香水的舔舌次数和舔舌潜伏期,来探讨鳄蜥通过化学信息辨别熟悉和陌生个体的能力。结果显示,不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对不同个体尿液的舔舌次数均显著高于对香水的,舔舌潜伏期显著短于香水的;尽管雄性对陌生同性个体气味与熟悉同性个体气味的舔舌次数无显著差异,但对前者的舔舌潜伏期显著短于后者;雄性对陌生雌性气味的舔舌次数显著多于熟悉雌性气味的,对前者的舔舌潜伏期显著短于后者;雌性对陌生雄性气味的舔舌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熟悉雄性气味的;雄鳄蜥对陌生雌性气味的舔舌次数显著多于雌鳄蜥对陌生雄性的。结果表明,鳄蜥能辨别同种个体的化学信息,并能通过化学信息来辨别熟悉和陌生个体,推测鳄蜥的这种辨别能力对其领域分配以及繁殖交配有重要作用。
蒋洁武正军于海黄乘明蔡凤金王振兴何南
关键词:鳄蜥化学信息气味
鳄蜥的食物识别机制被引量:9
2009年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食物识别机制的研究,对进一步了解鳄蜥的捕食行为和生态学习性有重要意义。使用棉棒分别沾上去离子水、香水、黄粉虫(Tene briomolitor L.)和蚯蚓(Pheretima sp.)的气味(蚯蚓和黄粉虫处死后绞碎以便于棉花棒蘸上),观察11只鳄蜥对4种化学刺激的反应,每个个体对每种刺激均进行24次实验重复。实验结果显示:鳄蜥对4种刺激均有反应,对黄粉虫和蚯蚓刺激的舔舌次数显著高于香水和去离子水的舔舌次数(Wilcoxon test,所有P<0.001),表明鳄蜥能检测以及识别控制刺激和食物刺激。再又对鳄蜥进行4种处理实验:(A)空白对照;(B)蚯蚓气味;(C)密封着的活蚯蚓;(D)活蚯蚓。每个个体每种处理均进行5次实验。结果显示:鳄蜥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持续时间、探究频次和攻击频次有显著差异(Friedman test,所有P<0.001)。鳄蜥在仅有视觉刺激出现的处理C以及既有化学刺激又有视觉刺激的处理D比仅有化学刺激的处理B在持续时间、探究频次和攻击频次上都显著要高(所有P<0.001)。在无视觉刺激的条件下,鳄蜥在处理B的行为持续时间以及探究频次均显著高于处理A的(所有P<0.001);而在视觉信息相同的条件下,鳄蜥在处理D中仅行为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处理C(Z=3.95,P<0.001),而探究频次以及攻击频次无显著差异(前者Z=1.53,P=0.13;后者Z=1.10,P=0.27)。结果表明,鳄蜥主要利用视觉捕食,化学感觉有辅助作用。鳄蜥这种食物识别机制可能与捕食模式和种系发生有关,也可能受食物的影响。
蒋洁武正军于海黄乘明王振兴
关键词:鳄蜥视觉信息化学信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