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zh005)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冬梅舒大刚姚文永尹波蒋宗许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儒学
  • 2篇蜀学
  • 2篇考辨
  • 1篇读书
  • 1篇医学著作
  • 1篇易学史
  • 1篇源流
  • 1篇源流考
  • 1篇中国儒学
  • 1篇儒学教育
  • 1篇蜀人
  • 1篇蜀文化
  • 1篇宋刻本
  • 1篇苏辙
  • 1篇退修
  • 1篇周易
  • 1篇左传
  • 1篇晁公武
  • 1篇魏了翁
  • 1篇校勘

机构

  • 9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李冬梅
  • 2篇舒大刚
  • 1篇胡俊俊
  • 1篇张尚英
  • 1篇蒋宗许
  • 1篇姚文永
  • 1篇尹波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2篇巴蜀史志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文献
  • 1篇周易研究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儒藏论坛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宋代蜀人杨子建撰《十产论》述录
2022年
一、《十产论》其书 《十产论》是中国古代妇产科医学的重要文献,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论难产的医学专著。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黄庭坚《山谷别集·杨子建通神论序》及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等文献记载,作者杨子建,名康侯,字子建,别字退修(或自号退修),北宋青神县(今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人。杨子建著有《护命方》5卷、《通神论》14卷等多部医学著作,惜诸书皆早已亡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游历青神时,曾结识杨子建,并欣然为《通神论》作序,备加赞赏。杨子建尤精妇产科,在其临床实践中,因感当时接生者少精良妙手而致痛伤难产,产妇无辜殒命,胎儿横遭夭折,乃参阅前人有关妇产科学说,撰为《十产论》。
陈长文
关键词:《郡斋读书志》医学著作马端临退修晁公武
“告庙”与“庙见”之别:春秋时期大夫以上阶层婚礼礼俗考证——从《左传》“先配后祖”说谈起被引量:2
2019年
《左传》隐公八年记载郑国公子忽"先配后祖"之事,历代经学家对此众说纷纭,持论不一。问题的实质其实是春秋时期大夫以上贵族阶层通行的婚礼礼仪问题。告庙的仪式与婚礼仪式并无直接关系,而庙见的仪式才是婚礼中必要的一环。春秋时期,大夫以上阶层的婚礼礼仪与士昏礼有所区别,尽管都有"三月庙见"这样的仪式,但是士昏礼中新妇到达当日便"成夫妇","庙见"只具备禀告先祖"来妇"的意义,而在大夫以上阶层的婚礼中规定"三月庙见"之后才能"配夫妇",因此庙见具有保证婚姻合法性的特殊地位,是大夫以上贵族阶层婚礼中尤其重要的一环。
舒大刚王贞贞
关键词:左传
《明儒学案》百年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
2010年
《明儒学案》是黄宗羲所编著的一部明代学术史专著。是书在编纂体例、选案标准、人物评价等诸方面都取得了突破,以至成为后人模仿的榜样。在对成书时间、版本、总体评价及其他具体内容等方面的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明儒学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正在朝着更为细致的方向发展,对其进行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综合研究是未来研究的着力点。
姚文永
关键词:《明儒学案》黄宗羲
得本通末 开创新篇——欧阳修《诗》学本末论析探
2013年
在《诗》学史上,以本末论的观点论《诗》,为宋之大儒欧阳修所首创。其论《诗》,谓《诗》之义不出四类:诗人之意、太师之职、圣人之志、经师之业,并依据各自的内容和特点区分为本和末。在他看来,诗人之意和圣人之志才是《诗》义之本,而太师之职则为《诗》义之末;至于经师之业则有本有末,能求诗人之意且达圣人之志者,则为经师之本,但若仅讲太师之职且妄自为说者,则为经师之末。这一精辟独到的观点,不仅为欧阳修的《诗》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而且也成为了宋代《诗》学怀疑思潮的理论依据,并促进了宋代《诗》学诠释方法的转变。
李冬梅
关键词:《诗》学
魏了翁《周易集义》考辨被引量:1
2013年
魏了翁倾心《易》学,终生治《易》,谪居靖州期间,完成了两部《易》学名著,一为取诸经注疏,摘为要义的《周易要义》,一为取濓洛以来诸大儒《易》说,集解而成的《周易集义》。其中《周易集义》初刻于紫阳,补刊于至元,大旨系以程、朱为宗,融汇濂洛《易》说,象数、义理兼备,其说有补于读《易》者,故颇得学人推崇。本文以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原北京图书馆)藏宋刻本《周易集义》为例,对其成书始末、刊刻经过、体例内容等略作考辨,以见其特色、成就。
李冬梅
关键词:魏了翁蜀学宋刻本
巴蜀易学源流考被引量:4
2011年
巴蜀易学素有渊源,两汉为滥觞期,六朝为续传期,唐代为总结期,两宋为高峰期,元明以下则为流衍期。自两汉迄清末,历代巴蜀易学著作约有180余种;数量虽然不多,然特征却很鲜明,流派众多,"四道"毕备,其"尚辞"者则有苏轼之《苏氏易传》,"尚象""尚变"者则有李鼎祚之《集解》、来知德之《集注》,其"尚占"者则如汉严遵,而尤以卜筮易、道家易源远流长。至于《易》《老》兼治者,则有严遵、扬雄;发明图书易者,则如陈抟、胡世安;其以佛陀解《易》者,则有苏轼、龙昌期。至于仿圣拟经,由扬雄开其先(撰《太玄》),而王长文(撰《通玄经》)、卫元嵩(《元苞》)诸人继其事,成为巴蜀易学之一大特色。后之治《易》《玄》,谈《图》《书》者,皆以蜀学发其轫。刘咸炘曰:"易学在蜀(伊川语),如诗之有唐矣。"(《蜀学论》)信然。
舒大刚李冬梅
关键词:巴蜀文化蜀学易学史中国儒学
儒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以学校为例
2016年
学校是儒学教育的主要阵地,目前我国的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都以不同形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儒学教育。由于还没有纳入统一的国家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高中,儒学教育存在没有统一的权威教材,没有专职师资、常由语文老师兼任,主要以经典诵读为主、没有内化为学生的实践行动,课时没有充分保障等问题。在大学阶段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不成体系,一般为选修课,容纳学生有限;重知识讲解,轻践行;学生学习时以应付考试为主;在有资格招收研究生的学校,由于儒学不是一级学科,课程设置与招生人数都受到限制;等等。因此,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加深全社会对儒学的认识,推动儒学完全进入正规教育体系,加强儒学师资培训,解决这些问题。
张尚英
关键词:儒学教育
《糖霜谱》及相关文献校录
2022年
一、《糖霜谱》其书《糖霜谱》,一名《糖冰谱》,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的关于甘蔗生产和冰糖制造工艺的科技专志,在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书是宋代遂宁人王灼撰写的关于其家乡之事,故也是重要的巴蜀地方文献之一。该书作者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南宋遂宁府小溪县(今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人。据岳珍《〈碧鸡漫志〉作者王灼生卒年补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一文考证.
陈长文
关键词:甘蔗生产科技史
《南轩记》非苏辙所作考辨被引量:1
2011年
宋有《南轩记》一文,历来多属之曾巩,宋真德秀《续文章正宗》则归为苏辙著,近年孔凡礼《三苏年谱》,曾枣庄、舒大刚《三苏全书》亦从真德秀说。我们考察历代归属,并从文章风格语言及所涉内容辨析,可以确定《南轩记》作者是曾巩而非苏辙。
蒋宗许胡俊俊
关键词:苏辙
古籍校勘的路径——以《宋会要辑稿》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古代书籍,在刊刻、翻刻、抄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讹衍倒脱,自汉代刘向对校法之后,校勘也随着书籍的发展而兴盛。有的书籍,只有抄本流传于世,"舍此无他,研究者只能在忍耐中辨别使用,其中因错讹而误导之事亦所在多有。"《宋会要辑稿》就是典型一例。大凡古籍校勘中错讹衍倒脱各种类型,《宋会要辑稿》皆具有之。将此归纳成文,并运用本校、他校、理校多种方式,按原书之体例出校,旨在探索文献校勘之路径,为今天的文献校勘提供些许借鉴。
尹波
关键词:古籍校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