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34B01)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林鹿潘丽军姜绍通庞春生杨培周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4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纤维素
  • 3篇秸秆
  • 2篇诱变
  • 2篇诱变选育
  • 2篇生物质
  • 2篇农作
  • 2篇农作物
  • 2篇农作物秸秆
  • 2篇作物秸秆
  • 2篇纤维素酶
  • 2篇结晶度
  • 1篇得率
  • 1篇电子能
  • 1篇电子能谱
  • 1篇丁醇
  • 1篇丁二酸
  • 1篇选育
  • 1篇亚硫酸
  • 1篇亚硫酸盐浆
  • 1篇盐浆

机构

  • 4篇合肥工业大学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安徽建筑工业...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安徽丰原集团...

作者

  • 4篇林鹿
  • 3篇潘丽军
  • 3篇姜绍通
  • 2篇杨培周
  • 2篇庞春生
  • 1篇刘模
  • 1篇欧阳平凯
  • 1篇杨英
  • 1篇陈小举
  • 1篇何北海
  • 1篇吴连祯
  • 1篇袁忠娣
  • 1篇杨秋林
  • 1篇施建斌
  • 1篇闫智培
  • 1篇庄军平
  • 1篇张俊华
  • 1篇吴锦长
  • 1篇薛培俭
  • 1篇刘世界

传媒

  • 4篇林产化学与工...
  • 3篇食品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科技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固体纤维素酶制剂的规模化制备技术研究
2010年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植物纤维资源十分丰富,农作物秸杆每年产量达7亿吨,但秸秆利厢率只占发达国家利用率的35%左右。随着石油资源的短缺,利用可再生的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制备能源燃料和化学品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农作物秸秆等纤维素原料一般含有纤维索35%~45%,半纤维素20%~30%,木质素15%~25%。
薛培俭
关键词:规模化农作物秸秆农作物秸杆生物质资源
以活性氧-固体碱对甘蔗渣制浆及其废液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新型的活性氧联合固体碱法对甘蔗渣进行蒸煮,研究所得浆及其废液的特性,探讨其浆在造纸方面的应用性及废水的环境影响性。结果表明,活性氧-固体碱浆的得率为44.74%,卡伯值为21.82,黏度为6.26 mPa.s,白度为34.21(ISO)。纸张的耐破指数为2.18 mN.m2/g,抗张指数为29.68 N.m/g,撕裂指数为9.16 mN.m2/g,耐折度为52次。废液的pH值7.98、化学需氧量(CODcr)4.165×104mg/L、生物需氧量(BOD5)1.2×104mg/L和悬浮物含量6.18×104mg/L。
谢土均林鹿庞春生杨秋林施建斌
关键词:甘蔗渣活性氧
秸秆两步发酵法制备丁二酸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以秸秆为原料进行生物转化制备有机酸。方法:在秸秆汽爆法预处理的基础上,以绿色木霉为菌种进行秸秆降解发酵,对降解单糖接种放线杆菌进行二次发酵制备丁二酸。结果:第一步绿色木霉发酵时,通气量0.3L/L·min,30℃发酵36h,后将发酵扩增8倍进行55℃酶解24h,五、六碳糖累积浓度达到49.4g/L。第二步产丁二酸放线杆菌发酵时,控制温度37℃、罐内CO2压力0.11MPa、转速250r/min,发酵40h,最终产丁二酸累积浓度为67g/L。结论:秸秆制备丁二酸的两步发酵法工艺具有工业推广价值。
李兴江陈小举姜绍通潘丽军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丁二酸绿色木霉
复合诱变选育丙酮丁醇梭菌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提高丙酮丁醇梭菌CICC8012产丁醇能力。[方法]采用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EMS)复合诱变选育丙酮丁醇梭菌CICC8012。[结果]紫外辐照120 s,5%EMS处理60 m in条件下,筛选得到1株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产突变株M-31,其在葡萄糖培养基中总溶剂产量10.39 g/L,丁醇产量6.55 g/L,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6.48%和20.62%。对M-31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工艺组合:初始水解糖浓度为80 g/L,(NH4)2SO43 g/L,KH2PO40.6 g/L,MgSO4.7H2O 0.4 g/L,FeSO4.7H2O 15 mg/L,并选择亚硫酸盐法对秸秆水解液进行脱毒,丁醇和总溶剂产量分别达到5.19和8.27 g/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55.39%和55.74%。[结论]得到的高产突变株较出发菌株丁醇产量更高、更适合于生物质发酵。
袁忠娣潘丽军杨培周
关键词:甲基磺酸乙酯复合诱变丁醇丙酮丁醇梭菌
响应面法优化雄烯二酮生物转化法工艺被引量:1
2010年
在已有的雄烯二酮(AD)微生物转化法单因素试验最适条件基础上,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在多项影响植物甾醇转化制备AD的因素中,有效筛选出主效因素:底物浓度、植物油、废糖蜜。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以上3个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并建立响应面及等高曲线图,比较分析了各主要因子间交互规律。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到生物转化法最适条件为废糖蜜58.49mL/L、葵花油211.63mL/L、甾醇6.01g/L,结合均匀试验最适条件:硝酸氨3.2g/L、磷酸二氢氨0.8g/L、氯化汞0.055g/L进行生物转化实验,得到AD产量达到2.55g/L,且重复性实验结果较好。
杨英姜绍通刘模
关键词:生物转化均匀设计响应面分析法
不同结晶指数纤维素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以离子液体处理纤维素得到不同结晶指数(Icr)的纤维素样品。对所得样品首次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C1 s能谱图与O1 s能谱图,来分析不同结晶指数纤维素分子的化学状态。结合纤维素固体核磁共振(CP/MAS13C NMR)的分析结果可知,纤维素的C2峰及O1 s1峰与纤维素大分子中的氢键关系密切,其峰面积相对含量与纤维素的Icr值呈现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992和r20.9679。
张景强林鹿何北海刘世界欧阳平凯
关键词:纤维素结晶度X射线光电子能谱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4
2011年
以康宁木霉为出发菌株,利用N+注入技术进行诱变选育,采用响应面法对诱变菌株HF-6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菌体的存活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呈"马鞍型"曲线,注入剂量在(10~12.5)×1014ions/cm2区域内有高的正突变率。在注入能量为15keV、注入剂量为12.5×1014ions/cm2条件下,筛选得到1株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产菌株HF-6,其产纤维素酶活力稳定在0.217U/mL左右,较出发菌株提高52.82%;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出影响产纤维素酶的3个重要因素:pH值、装液量及硫酸铵质量浓度,通过响应面分析Box-Behnken设计法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优化评价,得到滤纸酶活与3个因素的最优回归方程。通过验证实验,确定滤纸酶活最大时的最佳组合:pH5.75、硫酸铵质量浓度4.23g/L、装液量63mL/250mL,此时酶活可达0.233U/mL。
姜绍通吴锦长杨培周潘丽军
关键词:纤维素酶康宁木霉
Ru/C催化生物质基乙酰丙酸合成γ-戊内酯的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将高活性的负载型Ru/C催化剂应用到乙酰丙酸的加氢实验中,对影响Ru/C催化下乙酰丙酸加氢反应制备γ-戊内酯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Ru/C催化剂在使用前后的变化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反应的可能路径。得出适宜的反应条件:温度130℃、压力1.2 MPa、催化剂用量为5%(质量分数)、溶剂为无水甲醇,该条件下原料乙酰丙酸转化率达92%,产物γ-戊内酯选择性达99%,与Pd/C、雷尼镍、漆原镍相比,原料转化率和产物γ-戊内酯的选择性均比较高。
闫智培林鹿
关键词:乙酰丙酸加氢
亚硫酸盐蔗渣浆的纤维素酶水解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研究了影响纤维素酶水解亚硫酸盐蔗渣浆的一些影响因素,采用离子色谱、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水解液成分、纤维素超分子结构及纤维形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最适条件下,未漂浆和漂白浆的水解得率分别为74.89%和70.67%,漂白浆的水解得率低于未漂浆。水解产生的纤维二糖的质量浓度随反应进行逐渐降低,其中未漂浆的纤维二糖质量浓度由6 h时的7.95 g/L降到了72 h时的2.44 g/L,漂白浆的纤维二糖质量浓度由6 h时的6.59 g/L降到了72 h时的3.11 g/L。酶解使纤维素结晶度升高,但没有改变晶型。
吴连祯张俊华林鹿庄军平刘颖庞春生
关键词:亚硫酸盐浆纤维素酶结晶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