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301350)

作品数:18 被引量:73H指数:7
相关作者:张祥宏严霞邢凌霄王俊灵李月红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省肿瘤研究所石家庄卫生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9篇杂色曲霉素
  • 8篇小鼠
  • 6篇毒素
  • 5篇单个核细胞
  • 5篇曲霉
  • 5篇曲霉毒素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5篇外周血单个核
  • 5篇外周血单个核...
  • 5篇黄曲霉
  • 5篇黄曲霉毒素
  • 5篇核细胞
  • 4篇肺泡
  • 3篇蛋白
  • 3篇人外周血
  • 3篇人外周血单个...
  • 3篇上皮
  • 3篇上皮细胞

机构

  • 18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省肿瘤研...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石家庄卫生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张祥宏
  • 17篇严霞
  • 17篇邢凌霄
  • 16篇王俊灵
  • 10篇王凤荣
  • 10篇李月红
  • 7篇申海涛
  • 6篇郝庆卯
  • 3篇吕平
  • 3篇左连富
  • 3篇邢欣
  • 2篇姚荣芬
  • 2篇尹桂然
  • 2篇黄向华
  • 2篇薛丽英
  • 1篇许力军
  • 1篇刘贵生
  • 1篇张志刚
  • 1篇刘惠民
  • 1篇马常升

传媒

  • 4篇中国药理学与...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卫生研究
  • 2篇细胞生物学杂...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解剖学报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白求恩军医学...

年份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杂色曲霉素对小鼠脾细胞IL-4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IL-4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及ELISA方法,研究5种不同剂量ST(0.125mg/L、0.25mg/L、0.5mg/L、1mg/L、2mg/L)预处理2h、12h对小鼠脾细胞IL-4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观察ST对IL-4影响的时效及量效关系。结果:ST预处理2h,较小剂量ST(0.125、0.25、0.5mg/L)处理组小鼠脾细胞IL-4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以0.5mg/L组表达最高;当ST预处理达到12h时,较小剂量ST处理组IL-4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以ST0.125、0.25mg/L组降低最明显。而大剂量ST(1mg/L、2mg/L)处理2h及12h对小鼠脾细胞IL-4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在蛋白水平上的改变与mRNA水平变化相似。结论:ST对小鼠脾细胞IL-4mRNA表达的影响与其剂量和作用时间有关,既可表现为抑制作用,也可表现诱导作用。
邢凌霄张祥宏尹桂然李月红王俊灵严霞王凤荣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MRNA表达
杂色曲霉素单次灌胃后小鼠第四脑室外侧隐窝超微结构的变化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杂色曲霉素(ST)对外侧隐窝处室管膜细胞、神经元、神经纤维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ST单次灌胃,分别于灌胃后1、2、4、81、6 h处死动物,用透射电镜观察外侧隐窝室管膜细胞、神经元、神经纤维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变化。结果ST灌胃后1 h血管内皮细胞吞饮囊泡开始增多,2 h组室管膜细胞的顶浆分泌增多,部分神经髓鞘变性;4 h和8 h组神经纤维广泛变性,神经元线粒体变性、核切迹和空泡出现;16 h组神经元胞浆内线粒体变性更加明显,并出现脂褐素。结论单次灌胃后,ST即可引起外侧隐窝处室管膜细胞、神经纤维、神经元和内皮细胞的改变,但ST主要是对神经纤维和神经元的损伤。
郝庆卯张祥宏邢凌霄严霞王俊灵马常升刘贵生王凤荣
关键词:室管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杂色曲霉素小鼠
杂色曲霉素对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分泌和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及ELISA方法,研究5种不同剂量ST(0.125mg/L,0.25mg/L,0.5mg/L,1mg/L,2mg/L)预处理对小鼠脾细胞直IL-2及IFN-γ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ST预处理2h均可引起小鼠脾细胞IL-2及法IFN-γ表达的改变,但不同剂量影响不同,小剂量ST处理组(0.125、0.25mg/L)在ST处理后2h,可诱导脾细胞IL-2及IFN-γmRNA的表达;而大剂量ST处理组(1 mg/L、2mg/L)可明显抑制脾细胞IL-2及IFN-γmRNA表达及其相应蛋白的分泌,尤以ST 1mg/L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ST可影响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表达和分泌的改变,较小剂量组(0.125、0.25mg/L)表现为诱导作用,而较大剂量组(1 mg/L、2mg/L),则表现为明显抑制作用。
邢凌霄张祥宏李月红严霞王俊灵王凤荣邢凌霄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杂色曲霉素对小鼠小脑Purkinje细胞TNF-α和TGF-β_2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本研究观察了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T)对小鼠Purkinje细胞TNF-α和TGF-β2 mRNA表达的影响。给予BALB/c小鼠一次灌胃ST(3000μg/kg),分别于灌胃后0.5、1、2、4、8和16h处死动物,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Purkinje细胞TNF-α和TGF-β2 mRNA的表达。TNF-α和TGF-β2mRNA在对照组和处理组各时间点的Purkinje细胞均有阳性表达。但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和TGF-β2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上述结果说明单次ST灌胃后TNF-α和TGF-β2 mRNA在Purkinje细胞表达明显增加,TNF-α和TGF-β2在ST对脑组织的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郝庆卯姚荣芬张祥宏邢凌霄严霞夏建春许力军
关键词:杂色曲霉素TNF-ΑTGF-Β2原位杂交小鼠
杂色曲霉素对体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2表达与分泌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0 .12 5 ,0 .2 5 ,0 .5 ,1.0和2 .0mg·L- 1ST预处理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IL) 12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 在0 .12 5~1.0mg·L- 1范围内,ST处理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 12p4 0和IL 12p35mRNA的表达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蛋白水平,对IL 12分泌的影响不明显。当ST浓度达到2 .0mg·L- 1时,可明显抑制IL 12p4 0mRNA的表达及IL 12的分泌。结论 ST可抑制巨噬细胞IL 12的表达或分泌,提示ST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邢凌霄张祥宏尹桂然李月红王俊灵严霞王凤荣
关键词:杂色曲霉素白细胞介素12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I分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9
2004年
研究探讨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I(human leuco-cyte antigen I)分子表达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印迹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DON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I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FCM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DON处理均可一定程度降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I分子的表达,DON 50ng/mL、100 ng/mL、1000 ng/mL和2000 ng/mL组HLA-I类分子的平均表达量分别为6.92±0.68、6.64±0.69、5.95±0.48和5.48±0.77,在50~2000ng/mL范围内随着DON浓度增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I分子表达降低,两者是显著负相关(r=0.737,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大剂量DON(1000ng/mL和2000 ng/mL)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I分子表达明显减弱。研究结果表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可剂量依赖地抑制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I分子的表达。
李月红张祥宏邢凌霄严霞王俊灵王凤荣
关键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光度术WESTERN印迹
支气管内给予黄曲霉毒素G_1对大鼠肺组织的作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一次性支气管内给予黄曲霉毒素G1(AFG1)对大鼠肺组织的影响。方法经支气管一次性给予30μg.kg-1AFG1处理雄性SD大鼠。AFG1处理1,3,7和14 d后,分别处死实验动物,以扫描电镜方法观察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情况,测定H2O2的降低量代表抗氧化能力。结果溶剂对照组肺组织超微结构、TNFα-mRNA表达和抗氧化能力和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改变。AFG1处理后,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肺泡壁增厚且粗细不均,肺泡腔表面细胞有隆起,细胞肿胀,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变短、消失,病变以AFG1处理后7和14 d为明显。原位杂交法结果表明,AFG1处理后1,3,7和14 d组肺组织肺泡细胞TNF-αmR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2.1±4.0)%,(20.3±4.2)%,(32.3±4.2)%和(24.7±3.8)%,明显高于溶剂对照1 d组(1.2±0.3)%(n=5,P<0.01)。AFG1处理后除d 1外,d 3,7和14肺组织抗氧化能力分别为(53.4±12.4),(42.7±10.8)和(47.2±11.0)mo.lm in-1.g-1蛋白,明显低于溶剂对照1 d组(61.9±4.3)mo.lm in-1.g-1蛋白(n=5,P<0.05)。结论AFG1对大鼠肺组织有一定的损伤作用,降低肺组织抗氧化能力,上调肺泡细胞TNFα-mRNA的表达。
申海涛张祥宏吕平郝庆卯王丽邢凌霄严霞王俊灵
关键词:上皮细胞肺泡活性氧
杂色曲霉素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Ⅰ分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PBMc)HLAⅠ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定量术(FCM)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浓度ST(0.125、0.25、0.5、1和2mgL)处理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Ⅰ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FCM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ST处理24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各组细胞HLAⅠ的平均荧光强度均降低,以较高浓度(0.5、1和2mgL)ST处理组降低更明显(P<0.05)。在0.125mgL到2mgL的浓度范围内,随ST处理浓度的升高,HLAⅠ荧光指数逐渐降低,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r=-0.841,P<0.01)。免疫印迹结果也表明,随ST浓度的增高,HLAⅠ分子降低越明显。结论提示在0.125mgL到2mgL的浓度范围内,ST抑制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Ⅰ分子的表达呈现出负的剂量-反应关系。
邢凌霄张祥宏李月红严霞王俊灵王凤荣
关键词:杂色曲霉素免疫印迹分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黄曲霉毒素G_1长期灌胃对NIH小鼠肺泡上皮细胞SP-C和PC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黄曲霉毒素G1长期灌胃对NIH小鼠肺泡上皮细胞SP-C和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NIH小鼠随机分为3组:AFG1小剂量组(3μg/kg组)、AFG1大剂量组30μg/kg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口灌胃NIH小鼠AFG1,对照组灌胃同等容量生理盐水,3次/周,连续灌胃24周。实验第58周处死实验动物,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特异分化标志物SP-C蛋白和细胞增殖活性相关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小剂量AFG1组和大剂量AFG1组肺泡上皮细胞SP-C标记指数分别为(31.63±5.51)%和(33.58±4.84)%明显高于对照组(19.72±1.92)%,P<0.01。小剂量AFG1组和大剂量AFG1组肺组织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27.64±9.22)%和(30.08±9.3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91±1.89)%,P<0.01。结论黄曲霉毒素G1长期灌胃NIH小鼠可以促进肺泡上皮细胞中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特异分化标志物SP-C和细胞增殖活性相关抗原PCNA的表达。
申海涛张祥宏黄向华李月红邢凌霄严霞王俊灵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肺泡上皮细胞
杂色曲霉素灌胃后小鼠脉络丛细胞超微结构和TNF-α表达的改变被引量:2
2006年
本研究观察了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T)对小鼠脉络丛细胞超微结构和TNF-α表达的影响。给BALB/c小鼠一次灌胃ST3000μg/kg,分别于灌胃后0.5,1,2,4,8和16h处死动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脉络丛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并且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脉络丛细胞TNF-α的表达。结果显示:ST灌胃1h后脉络丛细胞上出现火山口样改变,并且分泌颗粒增多,分泌颗粒在处理4h后最多,处理8h后分泌颗粒明显皱缩,处理16h后分泌颗粒明显减少。TNF-α在对照组和处理组各时间点脉络丛细胞均有表达,但处理组在ST灌胃0.5h后TNF-α表达迅速增加,4h达最高峰,之后开始下降,16h后下降到最低点。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表达显著增加(P<0.01)。上述结果表明,单次ST灌胃后对脉络丛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损伤,而TNF-α在脉络丛细胞损伤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郝庆卯张祥宏薛丽英严霞邢凌霄王俊灵张志刚申海涛
关键词:杂色曲霉素TNF-Α原位杂交脉络丛小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