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903025)

作品数:11 被引量:105H指数:7
相关作者:龚时薇张亮许燚李琳琳王英晓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药品
  • 6篇罕见病
  • 5篇用药
  • 4篇药品可及性
  • 4篇可及性
  • 4篇罕用药
  • 2篇泰尔指数
  • 2篇评价指标
  • 2篇基尼系数
  • 1篇新医改
  • 1篇性卫生
  • 1篇药品目录
  • 1篇药事
  • 1篇药事管理
  • 1篇药学
  • 1篇药学服务
  • 1篇医改
  • 1篇医疗保险
  • 1篇医疗服务需求
  • 1篇医药

机构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市妇女儿...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4篇龚时薇
  • 8篇许燚
  • 5篇张亮
  • 4篇王英晓
  • 2篇李琳琳
  • 1篇金肆
  • 1篇黄杰敏
  • 1篇李志刚
  • 1篇张锦文
  • 1篇黄锐
  • 1篇阳波
  • 1篇李辉
  • 1篇胡娟娟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管理...
  • 2篇中国卫生经济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药事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药房
  • 1篇Curren...
  • 1篇2012年中...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提高我国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性的管理策略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索提高我国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性的管理策略。方法通过对我国近年典型罕见病用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对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专家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以及对我国目前罕用药医疗保险政策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药品可及性的含义,明确影响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性的障碍因素。结果我国医药卫生系统目前主要在科技、供应、信息传递和医疗保障能力四个方面存在主、客观障碍因素,影响罕见病患者用药的可及性,患者呈现出用不到药、用药不及时和用不起药的特点。结论提高我国罕见病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应明确罕见病与罕用药的基本概念和激励机制,设计提高医药卫生系统罕用药供应的反应性机制,构建政府、企业、患者三维主体协作模式,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龚时薇张亮金肆李琳琳
关键词:罕见病罕用药药品可及性药事管理
药品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30
2011年
药品可及性是评价医药卫生系统满足人们用药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探索评价药品可及性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药品的可及性指标包括药品的可获得性、可供应性、可利用性、可负担性和用药及时性五大方面,覆盖疾病类型、药品品种、数量、信息、成本、技术、时间、空间8个维度。因此,提高我国药品的可及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药品的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定价和保险等众多领域建立共识与合作。
龚时薇许燚张亮
关键词:药品可及性评价指标
我国罕见病及罕用药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现况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究适应于中国国情的罕见病医疗保险模式。方法以6大疾病系统的11类罕见疾病、35种治疗药品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这些罕见病和罕用药在我国不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中的覆盖现况。结果35种罕用药,在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和2012版中覆盖率分别为0和37.1%;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中覆盖率为54.3%(19种),8个省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中的平均覆盖率约为33.6%。总体上,我国基本医保纳入的罕见病种类过少。结论我国罕见病患者总体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较低,应提高罕用药保险报销目录覆盖率,建立罕见病及罕用药的专项报销计划,完善我国罕见病医疗救助机制,着手提高罕见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减轻其经济负担。
胡娟娟龚时薇许燚王英晓
关键词:罕见病罕用药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国外罕用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通过对国外罕用药的市场政策环境、上市罕用药的类型特点以及国外罕用药研发的企业特点等方面的分析,对国外罕用药的市场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国内企业及相关部门在以后的发展中提供参考依据。
王英晓许燚龚时薇
关键词:罕见病罕用药
新医改下我国促进罕见病药品可及性的激励政策体系及其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新医改下我国建立的促进罕见病药品可及性的政策体系及其实施效果。方法总结我国促进罕见病药品可及性的激励政策体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药品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的评价指标,分析现行的政策体系对我国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性的影响程度。结果截至2021年,我国颁布了至少15项关于促进我国罕见病药品可及性的激励和优惠政策。自从2018年罕见病目录发布到2021年底,我国有药可治的罕见病比例增长41.3%,治疗药品数量增长80.7%。在我国上市的167个罕见病治疗药品中,由公立医院省级集中招标平台采购的比例达到95.2%,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覆盖率73.1%。2021年在2020年呈现灾难性支出的18个罕见病治疗药品的平均家庭灾难性支出降低8.33倍。结论我国现行的新医改罕见病药品可及性的激励政策明显提高罕见病药品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但提高罕见病药品的可负担性仍然是医疗改革面临的难点问题。
赵宇航黄锐王青婷徐家童张雯雯龚时薇
关键词:新医改可及性
药品安全管理模式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索药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模式。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要药品安全事件的原因分析,结合管理理论研究成果和国际社会最新药品安全管理实践模式,探讨药品安全管理的类型。结果:从风险管理理论、药品安全管理覆盖人群、覆盖区域、药品风险程度、药品治疗疾病类型、安全管理的功能、安全管理设计思想的意识形态7大视角划分药品安全管理的类型,依据国内已发生药品安全事件的特点,找出我国目前药品安全管理中的成功措施、不足之处和管理盲区。结论:要开展有效的药品安全管理,我国目前还需要不断完善药品的生产管理和合理用药政策,建立针对儿童用药品、罕见病患者用药品、妊娠期用药和说明书之外用药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从多主体、多维度的管理思想设计药品安全管理模式,重视药品安全文化和药源性损害者的赔偿救济机制的建设。
龚时薇黄杰敏
关键词:药品安全管理安全文化
我国常见病与罕见病住院患者医疗服务需求特点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索不同疾病类患者住院医疗服务需求的经济成本与治疗选择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家庭卫生筹资贡献率划分灾难性卫生支出疾病类型,应用需求函数模型预测常见病和罕见病患者住院需求的弹性系数。结果:罕见病成为灾难性疾病的比例更高;11种常见病和11种罕见病患者住院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系数的估计值分别为-0.967、1.253和2.354、1.805。结论:我国常见病和罕见病患者的住院医疗服务均属奢侈性服务,罕见病患者的住院医疗服务需求短期呈现吉芬商品需求特点。
龚时薇张亮
关键词:常见病罕见病灾难性卫生支出
我国药学服务研究的内容与发展趋势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分析我国药学服务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1995-2011年10月31日我国药学服务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开展回顾性研究,并针对我国药学服务的概念模式、需求认知和质量评价进行了重点汇总分析。结果:获得1995年-2011年10月31日国内药学服务报道文献1 840篇,文献年度发表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目前药学服务研究的主体是医院,经济发达地区对药学服务的关注度更高,医务工作者重视呼吸系统、重症感染、心脑血管的药物治疗问题和抗菌药、中药的合理使用及药品的不良事件,药师在开展药学服务目前方面还存在疾病知识、临床知识、药物治疗知识和联合用药知识体系的缺乏。结论:我国药学服务的研究呈迅速发展趋势,成为医院药学研究的热点方向,但我国的药房还未真正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构建药学服务体系是个系统工程,现阶段我国还需要建立规范的药学服务研究范式、方法学体系与评价体系,在药房实施中急需明确服务流程、制度、方案、激励机制,以及质量评价体系和医务工作者之间围绕药学服务的责、权、利的管理系统。
李琳琳龚时薇
关键词:药学服务
美国罕见病用药的专业药房销售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索我国罕见病药品的销售模式,促进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性。方法采取文献研究方法对美国罕见病用药的专业药房销售模式进行分析,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选择我国罕见病药品销售模式的思路。结果针对罕见病用药的不规则低需求、高用药生理和心理需求、高个性化用药和及时性用药需求及高价格、高购买成本的销售特点,美国的罕见病用药生产、流通企业采取与常见病药品不同的营销方式,如建立专门的信息服务平台,采取同步性销售、示范促销、人员促销、服务促销、靶向性专业化销售、邮件预订和靶向公关策略等营销方式。结论在我国的每个省份或者地级市确定专业药房和罕见病用药生产与储备目录,把顾客群靶向性定位于罕见病患者,与罕见病患者、医生、药品生产商、保险方联合起来,提高罕见病药品的可及性。
许燚王英晓龚时薇
关键词:罕见病
Availability and Affordability of Therapeutic Monoclonal Antibodies After the New Medical Reform in Hubei Province,China
2022年
Objective In 2017,China launched a new round of medical reform(NMR)to address the inaccessibility of high-priced drugs for patients with serious diseases.This study explored the impact of the NMR on the accessibility and affordability of high-priced 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and the effective promotion policies after the NMR.Methods We used a standard method develop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o conduct two surveys on the availability of mAbs and their prices before and after the NMR in the public hospitals in Hubei province,China.By interviewing hospital pharmacy experts,we identified the potential value of the current NMR in improving the access to therapeutic mAbs.Results The average availability of 13 mAbs increased by 8.1%in the surveyed hospitals of Hubei province after the NMR.The median unit price of 10 mAbs dropped by 34.3%.The average affordability of a treatment cycle of 10 mAbs dropped from 680 days to 298 days of the disposable daily income for a middle-income resident(56.2%reduction).The drug price negotiation of medical insurance inclus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consistent evaluation of generic and original drugs coul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accessibility of mAbs.However,the zero markup of drug pricing and the limit on the proportion of drug revenues in public hospitals showed certain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availability of mAbs.Conclusion Not all current NMR policies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mAbs.To further improve the accessibility of mAbs in the future in China,it is therefore critical to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mAbs,establish localized guidelines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mAbs in clinical practice,and have a cost-sharing mechanism for high-priced drugs with multiple stakeholders.
Yu-feng DINGJin-wen ZHANGMei-jun XIAGuang-jie WUWei-jie LIDa FENGShi-wei GONG
关键词:AVAILABILITYAFFORDABILITY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