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cyti-02)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何康来白树雄王振营杨瑞生姜义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地理种群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螟
  • 1篇玉米螟赤眼蜂
  • 1篇种群
  • 1篇系统树
  • 1篇系统学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序列
  • 1篇基因序列分析
  • 1篇基因遗传
  • 1篇分化
  • 1篇分化研究
  • 1篇分子系统
  • 1篇分子系统树
  • 1篇分子系统学
  • 1篇分子系统学研...
  • 1篇秆野螟属
  • 1篇MTDNA
  • 1篇不同地理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王振营
  • 2篇白树雄
  • 2篇何康来
  • 1篇李菁
  • 1篇姜义仁
  • 1篇杨瑞生
  • 1篇袁佳

传媒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秆野螟属昆虫线粒体COⅠ基因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鳞翅目:草螟科)被引量:6
2011年
以mtDNA-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中国分布秆野螟属(Ostrinia)8种螟虫的分子系统学和系统进化。结果表明:秆野螟属昆虫COⅠ基因全长1 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COⅠ基因全部核苷酸位点中多态性位点占6.08%,氨基酸突变率为3.11%。碱基转换数(Ts)明显高于颠换数(Tv)。总体上,秆野螟属COⅠ基因序列相似度较高,种内差异明显小于种间差异,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遗传距离在0.000 6~0.005 2之间,种间遗传距离为0.007 1~0.050 5。分别采用UPGMA法、NJ法和MP法构建秆野螟属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物种间进化关系基本一致:8种螟虫明显分为2个大群,即虎杖螟(O.latipennis(Warren))与其他种亲缘关系最远,单独形成一个大群,亚洲玉米螟(O.furnacalis(Guenée))等7个物种聚在一起形成另外一个大群。在第2大群中,刺菜螟(O.zealis(Guenée))与其他种类亲缘关系最远,单独形成一支,为一亚群,而亚洲玉米螟等6个种聚在一起形成一大丛,为另一亚群。在第2亚群中,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首先聚在一起形成一亚亚群;而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Hüber))等5个种聚在一起形成另外一亚亚群,其中麻螟(O.narynensis(Mutuura&Munroe))与酒花螟(O.kurentzovi(Mutuura&Munroe))亲缘关系最近聚在一起,二者与欧洲玉米螟、苍耳螟(O.orientalis(Mutuura&Munroe))、豆秆野螟(O.scapulalis(Walker))聚在一起。这些分子系统进化关系与形态学结果基本一致,是对传统形态系统学研究的有力支持。
杨瑞生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姜义仁
关键词:秆野螟属分子系统学分子系统树
玉米螟赤眼蜂不同地理种群mtDNA基因序列分析及遗传分化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本研究通过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不同地理种群的线粒体DNACOI、COII和Cytb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研究了我国玉米螟赤眼蜂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结果发现,玉米螟赤眼蜂群体内线粒体基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且各地理种群之间已产生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中性检测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进化遵循中性模型,且在过去呈现种群扩张趋势。玉米螟赤眼蜂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02~0.020之间。种群系统聚类树分支结构和Mantel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各地理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袁佳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李菁
关键词:玉米螟赤眼蜂地理种群基因序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