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025)

作品数:14 被引量:133H指数:8
相关作者:周东坡平文祥赵凯金涛王世伟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紫杉
  • 9篇紫杉醇
  • 5篇内生真菌
  • 3篇细胞
  • 3篇红豆杉
  • 2篇树状多节孢
  • 2篇紫杉醇产生菌
  • 2篇发酵
  • 2篇发酵生产
  • 2篇TAXOL
  • 2篇产生菌
  • 1篇代谢产物
  • 1篇代谢调控
  • 1篇东北红豆杉
  • 1篇选育
  • 1篇诱变
  • 1篇诱变选育
  • 1篇诱导子
  • 1篇原生质
  • 1篇原生质体

机构

  • 11篇黑龙江大学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黑龙江省畜牧...

作者

  • 11篇周东坡
  • 8篇平文祥
  • 5篇赵凯
  • 3篇金涛
  • 2篇赵立斐
  • 2篇刘军
  • 2篇王世伟
  • 1篇林燕
  • 1篇周晓辉
  • 1篇迟彦
  • 1篇吴桐
  • 1篇孙宇石
  • 1篇马玺
  • 1篇朱婧
  • 1篇李姗姗
  • 1篇金媛媛
  • 1篇李旭业
  • 1篇张伟伟
  • 1篇张鹏
  • 1篇张凤岭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黑龙江大学自...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草药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高师理科学刊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High T...
  • 1篇菌物学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优化感受态细胞制备方法提高转化效率的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通过研究不同生长状态、处理溶液、保存时间及热激时间对感受态细胞制备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大肠杆菌株JM109和DH5α感受态细胞形成因素,优化了制备感受态细胞的方法。结果表明,OD600为0.43的大肠杆菌菌液经处理液(20 mmol/L MgCl2+80 mmol/L CaCl2)处理,-85℃放置12~14 h,42℃热激处理90 s,转化效率最高,可达5.5×105~6×105 cfu/μg DNA(pSilencer2.1-U6-neo),随着质粒放置时间增加,转化效率下降。
王世伟李旭业张伟伟
关键词:感受态细胞
树状多节孢HQD_(33)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
2005年
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 efaciens)介导的转化方法,以紫杉醇产生菌———树状多节孢HQD33的分生孢子为受体材料,分析影响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获得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转化率最高可达1.3×10-4.PCR检测表明,T-DNA已整合进树状多节孢HQD33的基因组中,而且大多数都是以单拷贝的形式整合,转化子都能够稳定遗传.结果表明,根癌农杆菌菌株类型、菌株生长状态、分生孢子浓度、共培养时间以及乙酰丁香酮的诱导等因素对转化效率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为建立紫杉醇产生菌———树状多节孢HQD33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奠定了基础.
李丽萍吴晨伟周东坡
关键词:根癌农杆菌
Screening and breeding of high taxol producing fungi by genome shuffling被引量:27
2008年
To apply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genome shuffling in breeding of taxol-producing fungi, Nodulisporium sylviform was used as starting strain in this work. The procedures of protoplast fusion and genome shuffling were studied. Three hereditarily stable strains with high taxol production were obtained by four cycles of genome shuffling.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axol produced was confirmed using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LC-MS. A high taxol producing fungus, Nodulisporium sylviform F4-26, was obtained, which produced 516.37 μg/L taxol. This value is 64.41%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tarting strain NCEU-1 and 31.52%―44.72%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arent strains.
ZHAO Kai, PING WenXiang, ZHANG LiNa, LIU Jun, LIN Yan, JIN Tao & ZHOU DongPo Laboratory of Microbi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关键词:TAXOLFUNGIPROTOPLASTGENOMESHUFFLING
TAIL-PCR技术获取树状多节孢融合子的FSTs序列
2007年
采用TAIL-PCR技术,对随机选取的6个HDF-68阳性T-DNA转化子进行扩增,只利用1 d的时间,即获取了T-DNA标签侧翼序列(FSTs),对其序列进行分析后,分析了影响TAIL-PCR扩增的主要因素.该项研究,为从T-DNA的突变子中分离紫杉醇产生菌产紫杉醇的相关基因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也为阐明紫杉醇产生菌的代谢途径以及最终构建高产基因工程菌株奠定了基础.
迟彦周东坡平文祥李姗姗朱婧
关键词:紫杉醇
用Genome shuffling技术选育紫杉醇高产菌株被引量:16
2008年
以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e)紫杉醇产生菌为研究对象,探索了紫杉醇产生菌的基因组重排育种的基本规律,重点研究了紫杉醇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融合和基因组重排育种的方法.采用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MS)分析筛选重组子,通过四轮基因组重排成功选育出了3株遗传稳定的高产紫杉醇菌株,其中一株重排菌株F4-26的发酵液中紫杉醇含量达到516-37μg几,比原始出发菌株NCEU-1紫杉醇产量提高了64.41%,比亲本菌株紫杉醇产量提高了31.52%-44.72%.
赵凯平文祥张丽娜刘军林燕金涛周东坡
关键词:紫杉醇紫杉醇产生菌原生质体融合基因组重排
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36
2008年
抗癌药物紫杉醇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受原料红豆杉树木短缺的制约,存在巨大的供需差距,而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是解决紫杉醇药源问题的很有前景的途径之一。结合课题组多年来开展的科学试验研究工作,概述了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的优势、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研究现状和生物多样性及提高内生真菌生物合成紫杉醇量的途径。
赵凯平文祥周东坡
关键词:紫杉醇生物合成内生真菌
NTG和UV复合诱变选育紫杉醇高产菌株的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对紫杉醇产生菌HD1-3的孢子分别进行了紫外线照射(UV)、亚硝基胍(NTG)和UV+NTG复合诱变处理,筛选制霉菌素抗性突变株。试验所确定的Nodulisporium sylviforme紫杉醇产生菌HD1-3孢子诱变的适宜条件为:将孢子悬液经过3.0mg·mL-1 NTG、处理20min后,在电磁搅拌下,用紫外灯(30w,距离30cm)照射处理45s。共筛选出17株正突变株。经发酵筛选试验,获得了一株遗传性状稳定、高产紫杉醇的诱变菌株——UN25-3,其紫杉醇产量从出发菌株的(232.73±4.61)μg·L-1提高至(327.14±7.63)μg·L-1。
赵凯王颖王旋孙宇石平文祥周东坡
关键词:紫杉醇内生真菌诱变
东北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产紫杉醇菌的鉴定被引量:13
2007年
金涛王伟刘军平文祥周东坡
关键词:东北红豆杉紫杉醇紫杉烷类化合物二萜类化合物TAXUS
一株产紫杉醇菌的分离及其代谢产物对HeLa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从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的主干和侧枝树皮及皮下分离筛选得到181株纯化的内生菌株。经过摇瓶发酵培养,再用甲醇、乙酸乙酯萃取抽提,抽提产物经以标准紫杉醇为对照的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MS)分析,发现有1株菌株HD181-23能够产生紫杉醇,其紫杉醇产量为206.34μg/L。对菌株HD181-23菌落、菌丝体和孢子形态和产孢特征进行了研究,表明菌株HD181-23为葡萄孢属的种,暂定为Botrytissp.。该菌株的发酵提取纯化产物经HeLa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对HeLa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赵凯赵立斐金媛媛魏海霞平文祥周东坡
关键词:内生真菌红豆杉
RAPD技术应用于紫杉醇产生菌的分类鉴定被引量:1
2007年
紫杉醇是一种用于癌症治疗的特效药物,微生物发酵法是生产紫杉醇的有效方法,采用RAPD技术对4株紫杉醇产生菌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重新从分子水平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鉴定;并将为下一步的基因工程育种工作中的基因定位和分子克隆提供丰富可靠的分子标记。
张鹏葛菁萍周晓辉平文祥周东坡
关键词:紫杉醇RAPDUPGMA聚类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