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基金(0812060SZO)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白静雷富安林茂盛范芳丽郭俊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单次
  • 1篇粘红酵母
  • 1篇生物吸附
  • 1篇酵母
  • 1篇光度
  • 1篇光度法
  • 1篇光谱
  • 1篇红酵母
  • 1篇红外
  • 1篇红外光
  • 1篇红外光谱
  • 1篇分光光度法
  • 1篇
  • 1篇LA
  • 1篇U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近...

作者

  • 2篇李小飞
  • 2篇秦芝
  • 2篇丁华杰
  • 2篇郭俊盛
  • 2篇范芳丽
  • 2篇林茂盛
  • 2篇雷富安
  • 2篇白静
  • 1篇吴晓蕾
  • 1篇张丽娜
  • 1篇王菊芳
  • 1篇吴晓磊

传媒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原子核物理评...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粘红酵母对铀的吸附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研究了粘红酵母对水溶液中铀的吸附行为,发现其吸附铀的最佳pH值为6~7,最大吸附量为149.4mgU.g-1,其吸附等温线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符合较好,相关系数R2达到0.99;比较吸附铀前后粘红酵母的红外光谱图发现,吸附过铀的菌体的红外光谱在904cm-1处出现了一个新的峰,此峰为UO2的伸缩振动峰,说明粘红酵母确实对铀发生了吸附作用。此外,氨基或羟基的伸缩振动峰由3309移至3287cm-1,细胞壁中碳水化合物或醇中C—O键伸缩振动发生位移,由1068移至1080cm-1,说明这些基团可能参与了吸附过程;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峰(1653,1540,1237cm-1)在吸附前后基本无明显变化,表明粘红酵母的主要成分及结构仍保持完整。吸附后的菌体利用0.1mol.L-1的NaHCO3处理后可解吸出其中96%的铀,可见该菌在铀矿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白静秦芝王菊芳郭俊盛张丽娜范芳丽林茂盛丁华杰雷富安吴晓磊李小飞
关键词:生物吸附红外光谱粘红酵母
单次分子镀法制备部分La系及^(238)U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单次分子镀方法研究了异丙醇-硝酸体系中电流密度、分子镀持续时间及两极间距离对镀层性能和电沉积效率的影响,确定了制备La,Sm,Eu,Gd,Tb靶及238U靶的最佳工艺条件。因制备的靶不同,电流密度一般介于2—8mA/cm2之间,两极间最优距离为3cm,分子镀1h,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靶的沉积效率均高于85%。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部分靶的表面形貌分析后发现靶面结构均匀致密。目前制得的Gd靶和Tb靶已用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加速器SFC低能核化学终端上,利用19F束流轰击,分别产生了Ta和W的短寿命同位素,从而成功完成了Db(Z=105)及Sg(Z=106)的模型试验。
白静吴晓蕾林茂盛范芳丽丁华杰雷富安李小飞秦芝郭俊盛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