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00027)

作品数:14 被引量:978H指数:11
相关作者:李晓兵陈云浩史培军张云霞李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遥感
  • 6篇植被
  • 3篇植被覆盖
  • 3篇降雨
  • 3篇暴雨
  • 3篇NDVI
  • 3篇城市
  • 3篇城市降雨
  • 2篇地表
  • 2篇遥感数据
  • 2篇植被覆盖度
  • 2篇转移矩阵
  • 2篇景观
  • 2篇覆盖度
  • 2篇BASED_...
  • 1篇地表反照率
  • 1篇地表植被
  • 1篇多尺度
  • 1篇信息熵
  • 1篇遥感测量

机构

  • 1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2篇李晓兵
  • 12篇陈云浩
  • 9篇史培军
  • 2篇李霞
  • 2篇张云霞
  • 1篇武建军
  • 1篇李加洪
  • 1篇李克让
  • 1篇熊惠波
  • 1篇蒋卫国
  • 1篇陈晋
  • 1篇周海丽
  • 1篇王瑛
  • 1篇窦闻

传媒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测绘学报
  • 1篇Acta B...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遥感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3
  • 4篇2002
  • 7篇2001
  • 1篇200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遥感的植被覆盖变化景观分析——以北京海淀区为例被引量:81
2002年
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分类的植被覆盖度计算的亚象元模型 ,针对不同的植被覆盖类型 ,综合利用“等密度模型”和“变密度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 ,使其能有效地从遥感数据中提取植被覆盖信息。在 GIS的支持下 ,应用该模型对北京海淀区 1 975年、1 991年和 1 999年 5月份植被覆盖度进行计算 ,并着重对其景观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 975至 1 999年来 ,海淀区植被覆盖整体表现为增加趋势 ,但空间格局分布不均衡 ,全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过分集中在西北部狭长地带 ,东南部则多为低植被覆盖区 。
陈云浩李晓兵史培军
关键词:植被覆盖变化景观分析遥感数据
不同热力背景对城市降雨(暴雨)的影响(Ⅱ)──降雨时序的混沌分析被引量:9
2001年
首先介绍了研究复杂性系统的混沌分析方法,并利用上海城市降雨的时序资料重构了相空间,计算了一系列表征其混沌系数的特征值,对其混沌特征进行了分析。随后,文章进一步探讨在不同热力背景条件下降雨系统混沌特征。研究发现:从自然、低温到高温热力背景其降雨序列之间的可比性依次增大,而表征系统所需的独立变量数目则是依次减小,平均系统可预报尺度依次减小,最大可预报尺度依次增大。
陈云浩史培军李晓兵
关键词:降雨城市
不同热力背景对城市降雨(暴雨)的影响(Ⅲ)──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集成预报模型被引量:15
2001年
在对降雨系统时序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集成降雨时序分析与预报模型。根据上海市降雨和实际测点布置的特点,提出了两套降雨预报策略。根据热力背景的不同,建立了城市降雨空间差异预报模型。经初步验证,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可为城市规划、排水市政工程建设服务。
陈云浩史培军李晓兵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降雨预报
不同热力背景对城市降雨(暴雨)的影响(Ⅰ)──降雨分布的空间差异被引量:9
2001年
如何准确描述和预测降雨(暴雨)的空间分布,已成为城市减灾防灾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利用热信息研究城市降雨空间分布差异的方法.在遥感、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对不同时期夏、冬季热图像的主成分分析和图像分割,将上海市1958~1998年热环境划分为自然、低温、高温3种不同的热力背景.在此基础上,就不同热力背景对城市降雨(暴雨)分布空间差异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为建立城市降雨空间差异预报模型奠定了基础.
陈云浩史培军李晓兵
关键词:降雨暴雨城市环境遥感GIS
中国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带植被的NDVI-Ts空间的年内变化特征(英文)被引量:12
2003年
利用多时相或时序植被指数(normalize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进行地表覆盖研究已取得了大量成果。随着陆地表面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Ts)遥感反演精度的不断提高,将Ts与NDVI结合起来进行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的监测已成为可能。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介绍了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NDVI、Ts和Ts/NDVI计算方法。2)讨论NDVI、Ts和Ts/NDVI数据对植被覆盖信息表达的差异,并分析了中国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带植被在NDVI-Ts空间的年内变化特征。3)利用信息熵和平均梯度,定量分析了NDVI、Ts和Ts/NDVI数据在信息表达丰富度方面的差异,并对在不同地表植被覆盖下,Ts/NDVI数据对信息提高程度的敏感性进行了讨论。
陈云浩李晓兵史培军窦闻李霞
关键词:植被指数信息熵地表植被
草地植被盖度的多尺度遥感与实地测量方法综述被引量:302
2003年
植被盖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学参数被用在许多气候模型和生态模型中。地表实测和遥感测量是获取植被盖度的两种基本途径。以草地植被盖度的测量为研究对象,综合讨论了目前地表实测和遥感测量常用的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对如何提高草地植被盖度的测量精度做出展望。数码相机、高光谱遥感以及多尺度遥感数据的综合使用可能是未来草地植被盖度测量发展的趋势。
张云霞李晓兵陈云浩
关键词:草地植被盖度遥感数据数码相机高光谱遥感
北京海淀区植被覆盖的遥感动态研究被引量:248
2001年
植被覆盖度 fg(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面积之比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态气候参数。为了有效地从遥感资料中提取植被覆盖度 ,发展了一套计算区域植被覆盖度的亚象元分解模型法。运用该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1975、1991和 1997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计算 ,并在此基础上 ,求得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等级的变化转移矩阵 ,分析了海淀区 2 2年来植被覆盖等级变化的空间过程和变化趋势。
陈云浩李晓兵史培军周海丽
关键词:遥感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
基于遥感与GIS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背景状况评价与分析被引量:19
2007年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比较突出,是生态环境退化研究的典型区和理想地带。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能反映生态环境特点的多种空间数据信息,利用数字网格模型,通过采用空间叠加的分析方法,评估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背景状况,并对其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背景状况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差;(2)在北方农牧交错带205个旗县中,绝大部分旗县的生态环境背景状况为一般;宁夏盐池县生态环境背景状况最差,河北兴隆县生态环境背景状况最好。
李加洪蒋卫国武建军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
多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监测土地覆盖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李晓兵陈云浩张云霞熊惠波
关键词:遥感监测遥感影像
基于遥感和GIS的上海城市空间热环境研究被引量:92
2002年
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对城市微气候、城市生态环境演变有重要影响。为探讨城市热环境空间格局的研究方法 ,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首次提出热力景观概念 ,以景观的观点来研究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在RS ,GIS的支持下 ,创建了热力景观空间格局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转移矩阵法对 1 990年 ,1 995年和 1 998年上海城市多时相热力景观的转移概率进行计算 ,分析了热力景观的动态变化和热力景观类型的组分转移过程。通过分析 ,揭示了上海城市近 1 0年热力景观类型的变化强度和趋势。
陈云浩史培军李晓兵
关键词:遥感热环境热力景观转移矩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