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08107)

作品数:47 被引量:189H指数:8
相关作者:韩德民曹洪欣谢雁鸣翁维良刘又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市卫生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1篇急性呼吸
  • 18篇严重急性
  • 18篇严重急性呼吸
  • 17篇综合征
  • 17篇呼吸综合征
  • 17篇急性呼吸综合...
  • 16篇SARS
  • 13篇严重急性呼吸...
  • 11篇康复
  • 9篇SARS患者
  • 6篇免疫
  • 6篇免疫学
  • 6篇康复期
  • 6篇抗体
  • 5篇证候
  • 5篇中医
  • 5篇免疫学指标
  • 5篇非典
  • 4篇细胞
  • 4篇坏死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北京市卫生局
  • 6篇北京医院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辽宁中医药大...
  • 5篇首都儿科研究...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中国中医研究...
  • 3篇北京华大吉比...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湖南中医学院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作者

  • 9篇韩德民
  • 8篇翁维良
  • 8篇谢雁鸣
  • 8篇解立新
  • 8篇刘又宁
  • 8篇曹洪欣
  • 7篇范保星
  • 7篇武阳丰
  • 7篇陈良安
  • 6篇陈颖娟
  • 6篇黄慈波
  • 6篇王钱
  • 6篇刘爱华
  • 6篇程永静
  • 6篇赖蓓
  • 5篇张明雪
  • 5篇肖峰
  • 5篇陈博文
  • 5篇谢高强
  • 4篇钟南山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医药学刊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国呼吸与危...
  • 2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医正骨
  • 1篇湖南中医学院...
  • 1篇解剖学杂志

年份

  • 3篇2007
  • 6篇2006
  • 20篇2005
  • 17篇200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对患者康复期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出院后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胸片和肺功能的跟踪观察,了解SARS急性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对其的影响。方法定期跟踪77例SARS患者出院后的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胸片和肺功能,将其分为两组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组和非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组,比较两组IgG的动态变化和出院后胸片与肺功能恢复的差异性。结果继发感染组的特异性抗体IgG于第2周高于非感染组,于第8周和第10个月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两组数据均于发病后逐渐增高,于第4个月达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与发病后时间呈高度相关(r=0811),配对t检验显示感染组的IgG明显低于非感染组。病程第6个月,非感染组66例中,42例胸片已恢复正常;感染组19例中,仅1例胸片正常。10例非感染组中,仅1例有轻度弥散功能障碍;7例感染组中,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重度弥散功能障碍1例,中度1例,轻度3例。结论SARS患者急性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者,康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比非感染组低,肺部病灶吸收速度和肺功能恢复速度较均缓慢。
郑则广陈荣昌吴华黎毅敏郑劲平曾庆思莫红樱任筱兰钟南山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胸片出院后康复期病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康复期患者血清抗体、肺功能和影像学资料动态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对北京地区临床诊断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者出院后进行定期临床随访,动态观察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肺功能和肺部影像学的变化。方法383例SARS患者康复后1年内定期进行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肺功能和肺部影像学检查,合并有肺弥散功能异常的康复者定期进行肺功能和胸部影像学复查,动态观察肺功能的恢复情况。部分合并有骨关节疼痛的患者进行股骨头磁共振检查。结果383例中有311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为阳性(812%),1年内动态观察康复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有明显下降。特异性IgG抗体为阳性的康复者中有85例(273%)合并有弥散功能(DLCO)异常,67例合并有肺部影像学异常。其中40例DLCO异常的康复者1年内肺功能和肺部影像学动态观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78例进行股骨头磁共振检查的康复者中18例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改变(231%)。结论临床诊断为SARS的康复者中可能有部分为误诊病例,SARSCoVIgG抗体水平在出院后1年内逐渐降低,合并有肺纤维化改变的SARS康复者在一定时期内可明显吸收和好转,部分康复者合并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改变。
解立新刘又宁范保星陈良安郝峰英曹璐田庆肖越勇马秀清马良陈唯军
关键词:康复肺功能影像学特异性IGG抗体SARS冠状病毒
SARS患者康复期肺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康复期肺功能的特征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对26例SARS患者出院后每隔3个月进行1次肺功能检查,分析康复期肺功能各指标的意义。结果SARS患者发病后第3~6个月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不同时间段(3~6个月、6~9个月、9~12个月、12~15个月、15~17个月)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RV)差异均无显著性,但随康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同时FEV1.0/FVC变化不大;而肺总量(TL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在不同时间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SARS患者发病后肺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但随康复时间的延长两者均逐渐恢复。
郑则广陈荣昌吴华刘晓青何为群徐远达陈思蓓黎毅敏郑劲平钟南山
关键词:患者康复期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弥散功能障碍FEV1.0
康复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肺一氧化碳的弥散能力
2005年
目的:对影响康复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因素进行计数和计量资料分析,观察性别、年龄、激素用量以及复检时特异性IgG抗体阳性与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7/08在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随访门诊复诊的北京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期患者208例,男79例,女129例。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根据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结果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期患者分为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正常组115例(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以≥80%预计值)和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组53例(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以<80%预计值)。③每例复诊的康复者均进行常规肺功能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查。首次就诊后1个月左右再次复诊,2次复诊时间间隔28~47d,平均(35±6)d。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查应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检测。⑤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和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或正常),并收集患病期间应用糖皮质激素用量数据(激素用量均换算为甲基强地松龙的累计用量)。⑥IgG抗体检测时,样本置酶标仪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值。阴、阳性对照和被检样本的A值即为计算值.临界值=0.11+阴性对照A均值,被检样本的A值大于临界值判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抗体IgG阳性反应。⑦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结果为因变量,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A值、性别、年龄和糖皮质激素用量等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后退法,以pe(0.05)和pr(0.06)标准对上述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建立较为优化的回归方程。结果: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期患者20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女性所占比例、应用激素例数比例、激
陈天狮陈良安解立新刘又宁郝凤英田庆范保星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肺弥散能力糖皮质激素类
SARS中医药分期治疗的文献研究报告被引量:3
2005年
肖桂林宋昆袁长津葛金文周慎郭子华闻晓东杨维华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中医药疗法
股骨头坏死证候学的研究概况被引量:4
2005年
张强刘道兵陈卫衡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证候学中医证候研究循证医学
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情和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影响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研究心脑血管基础疾病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与SARS病情和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 分析2003年北京市1291例SARS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既往无基础疾病、有其他基础疾病和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3组SARS患者重症患者所占比例和MODS的发生率。结果 SARS患者总的重症构成比和MODS的发生率分别是34.86%和13.71%。既往无基础病、有其他基础病和有心脑血管病的SARS患者重症构成比和MODS发生率分别为28.10%、43.70%、58.18%和9.83%、18.52%、27.27%。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调整年龄和职业后,合并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发生重症SARS和MODS的危险分别是无基础病者的1.819倍和1.974倍(OR=1.819,95%可信区间=1.276-2.592;OR=1.974,95%可信区间=1.273-3.060),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是SARS患者病情演化成发生重症和MODS的重要危险因素。
胡盛寿杨跃进朱曼璐陈祚邹治鹏何建国武阳丰韩德民
关键词:急性呼吸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SARS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总体疗效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对治疗SARS的主要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其总体疗效。方法:采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配合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两种形式。结果:得出了7个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的综合评价排序以及SARS主要治法和方药。结论:综合评价是对多指标多属性进行评价的理想方法,中医药在SARS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志国曹洪欣王永炎翁维良谢雁鸣
关键词:SARS中西医结合疗效综合评价
普通/合并基础疾病SARS患者各免疫学指标的不同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基础疾病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为探讨SARS患者的发病机制、预测病情变化及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91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病历数据库,记录普通合并基础疾病SARS患者发病1~5周各周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记数,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C3、C4、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数据,研究各免疫学及炎性指标在普通合并基础疾病SARS患者中的不同及意义。结果:合并基础疾病SARS患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CD3+、CD4+及CD8+T细胞绝对值明显低于普通患者(P<0.01或P<0.05),而CRP水平明显高于普通患者(P<0.01)。结论:合并基础疾病SARS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弱于普通SARS患者,对此类患者进行免疫支持治疗可能对改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程永静黄慈波谢高强王钱刘爱华赖蓓陈颖娟韩德民
关键词:CD3^+CD4^+CD8^+
论伏邪在SARS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7年
应用量表学的方法,制作调查问卷,并运用德尔菲法重新修订问卷结构和内容,进行一线专家大样本SARS中医证候及其演变规律的问卷调查。运用频数、决策树和神经网络明确证候因素的判断标准,归纳出主要证素。其中伏邪的证候因素在初期和极期较高,进入恢复前期和恢复后期依次递减。说明"伏邪致病"作为本病的证候因素是有其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的。
张明雪曹洪欣翁维良谢雁鸣
关键词:SARS发病证候因素伏邪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