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125)

作品数:10 被引量:96H指数:7
相关作者:陈少宗郭珊珊邱学梅傅心昊魏凌波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英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取穴
  • 7篇取穴规律
  • 5篇针灸
  • 4篇针刺
  • 3篇针刺治疗
  • 3篇针灸治疗
  • 3篇神经节段
  • 3篇灸治
  • 2篇针刺疗
  • 2篇针刺疗法
  • 2篇针灸疗法
  • 2篇组方
  • 2篇组方规律
  • 2篇文献计量学
  • 2篇灸疗
  • 2篇灸疗法
  • 2篇计量学
  • 2篇刺疗法
  • 1篇督脉
  • 1篇信息挖掘

机构

  • 9篇山东中医药大...
  • 8篇山东省中医药...
  • 2篇山东英才学院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8篇陈少宗
  • 3篇邱学梅
  • 3篇郭珊珊
  • 2篇张丽丽
  • 2篇傅心昊
  • 2篇魏凌波
  • 1篇杜广中
  • 1篇刘瑜
  • 1篇阎兆君
  • 1篇秦照梅
  • 1篇卜彦青
  • 1篇杜帅
  • 1篇陆永辉
  • 1篇魏鹏飞

传媒

  • 2篇山东中医杂志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选穴组方规律及文献质量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采用信息挖掘技术探析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选穴组方规律及文献质量。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1990—2017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以及SPSS Clementine软件中Apriori算法进行信息挖掘。结果统计发现纳入的458篇文献中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腧穴涉及129个穴位,其归经涉及十二正经、督脉、任脉、经外奇穴;使用频次前3位的腧穴依次是风池、颈夹脊、百会;穴位频次前3位的经脉依次是胆经、督脉、经外奇穴;在穴位关联度分析中,作为主要穴位的风池、颈夹脊、百会的穴位组合支持度为31.66%。经Jadad评分分析统计,仅1.53%为高质量文献,其中采用随机对照的文献占72.05%,有明确诊断标准的文献占79.48%,明确提出疗效判定标准的文献占92.58%。结论针刺治疗颈性眩晕在选穴、组方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高质量文献所占比例仍较低。
李二井张丽丽魏鹏飞陈少宗
关键词:颈性眩晕选穴文献计量学
针灸治疗便秘取穴规律文献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针灸治疗便秘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1911年1月1日~2013年3月31日中国知网针灸治疗便秘的临床文献,对纳入文献相关穴位的使用频次及归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240篇文献中,针灸治疗便秘涉及13条经脉的72个穴位,以膀胱经、胃经、任脉居多,其中只有天枢、足三里、大肠俞等10个穴位的使用频次超过10%。结论:目前针灸治疗便秘最常使用的穴位多数分布在与支配胃肠相同或相近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内。
邱学梅杜帅陈少宗
关键词:针灸疗法便秘取穴规律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取穴规律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取穴现状及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选取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相关文献,对选用穴位的使用频次、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83篇文献中,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涉及了12条经脉的73个穴位。穴位归经属前三位的为胃经、任脉和膀胱经。结论: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取穴主要分布在与乳腺处于相同或相近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内。
魏凌波陆永辉邱学梅陈少宗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针刺疗法取穴规律
针灸治疗盆腔炎常用腧穴文献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现代针灸治疗盆腔炎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盆腔炎文献。检索项为主题,检索词为盆腔炎。检索并记录盆腔炎文献量及所有腧穴使用频次。分析针灸防治盆腔炎的常用腧穴、少用腧穴及归经分布。结果检索出190篇有关针灸防治盆腔炎的临床医学期刊文献,涉及的穴位共有98个,常用腧穴(文献>10篇者)有三阴交、关元、中极、足三里、气海、子宫、阴陵泉、归来、肾俞、次髎、水道、血海、太冲、地机、带脉、太溪、中髎、合谷、下髎、气冲、脾俞、行间、命门、上髎、中脘、肝俞、委中、天枢,共计28个腧穴;少用腧穴(文献≥2但<10篇者)有中都、蠡沟、关元俞等38个腧穴。分部选穴是以腹部、肩背腰骶部、下肢部远端选穴为主,归经主要为脾经(57.14%)、任脉(54.17%)、肾经(37.04%)、肝经(35.71%)。结论现代针灸防治盆腔炎常用腧穴有三阴交、关元、中极、足三里、气海、子宫、阴陵泉、归来、肾俞、次髎等,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腹部、腰骶部和下肢部。
刘瑜杜广中卜彦青
关键词:盆腔炎文献计量学针灸疗法针刺穴位
针灸治疗消化系统适宜病症的现代文献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回顾消化系统适宜病症针灸治疗方案的现有证据并整合最佳证据,对临床穴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胃炎、胃下垂、肠梗阻、便秘的临床文献,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方法对文献进行分析,统计整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特征,初步研究针灸治疗适宜病症的取穴规律。结果:针灸上述病症的治疗中存在诸多问题,在经脉主治方面无明显规律可循,上述病症中有88%的高频穴位都与疾病所在系统处于相同或相近的神经节段区,而少数处于较远神经节段区的穴位仅占12%。结论:腧穴的主治范围主要由相关神经节段的支配空间决定,针刺的节段性效应及整体性效应可作为针灸取穴理论的有力补充。
郭珊珊傅心昊张鑫陈少宗
关键词:针灸取穴规律神经生物学神经节段
针灸治疗耳鸣的取穴组方规律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根据文献统计分析针灸治疗耳鸣的取穴与组方规律。方法:使用万方数据库检索1982-2013年2月针灸治疗耳鸣的相关文献,对文献中穴位的使用频次及归经情况等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61篇文献中,针灸治疗耳鸣涉及穴位80个、组方57个,其中只有听会、听宫等8个穴位的使用频次超过15%,组方以4~6个穴位的文献占50.82%。结论:针灸治疗耳鸣的取穴组方虽然繁多,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邱学梅魏凌波陈少宗
关键词:针灸耳鸣取穴规律组方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的神经节段效应对取穴规律的影响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回顾并整合适宜病种针灸治疗方案的现有证据,探讨神经节段效应对穴位作用规律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系统的5个针灸优势病种(面神经麻痹、脑卒中吞咽障碍、贝尔面瘫、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收录文献进行分析,统计整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的穴位使用频次、相关经脉归属、局部解剖特征,对针灸治疗适宜病种的取穴规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上述适宜病种的针灸临床取穴涉及几十个乃至上百个穴位,多依靠个人经验;通过对上述疾病的循证研究发现,常用穴位有90%与调节器官有密不可分的神经生物学联系,针刺穴位与调节对象处于相同或相关的神经节段支配区时能够获得更好疗效;少部分穴位与相关神经节段之间无密切的神经解剖及生理学联系。结论:腧穴的主治范围主要是由相关神经节段的支配空间决定的,针刺的节段性及整体性效应可作为取穴理论的有力补充。
郭珊珊傅心昊秦照梅张鑫陈少宗
关键词:针灸神经系统取穴规律神经生理学神经节段
特定穴在针刺治疗偏头痛中的应用规律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查阅近20年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相关临床文献,统计分析特定穴在针刺治疗偏头痛中的地位和选用规律。方法:检索从1996年1月—2015年12月来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已经公开发表并收录的关于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型文献,对相关穴位的使用频次、归经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233篇文献中针刺治疗偏头痛一共涉及14条经脉、114个穴位,其中特定穴有83个,占据总穴的72.81%,在特定穴中又以交会穴使用最多,五输穴次之。结论:特定穴在针刺治疗偏头痛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与规律,但规律性不够明确,需进一步探讨。
魏鹏飞陈少宗
关键词:针刺疗法偏头痛取穴规律特定穴
针刺治疗原发性抑郁症取穴及配伍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挖掘针刺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选穴配伍规律,为临床取穴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发表的针刺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Excel软件整理文献中的腧穴处方数据(使用频次、分布部位、归经、特定穴等),并对使用频次大于10的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9篇,其中中文文献61篇,英文文献18篇。(1)针刺处方中单穴累计为69个,取穴总计546频次,腧穴使用频率较高的为百会、印堂、太冲等。(2)特定穴在原发性抑郁症的针刺治疗中应用广泛,以五输穴、交会穴的使用频次最高。(3)取穴涵盖了手太阳小肠经外的13条正经,较常用的经脉包括督脉、足厥阴肝经等,其中以督脉的使用频率最高,经外奇穴的使用频率也较高,且均位于头部。(4)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本病腧穴使用相对集中,以百会-印堂、百会-太冲,百会-内关,百会-三阴交为主。结论:原发性抑郁症的针刺取穴以百会、印堂、太冲、内关、三阴交为主,多督脉、足厥阴肝经穴位,特定穴及头部经外奇穴应用较多。
郭珊珊阎兆君张丽丽宋沂晓陈少宗
关键词:印堂太冲督脉五输穴
神经节段效应对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取穴的影响初探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回顾并整合针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适宜症的现有证据,并对现代针灸学理论进行有力补充。方法:选取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针灸优势病种(更年期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泌尿系结石、尿潴留),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进行分析,统计整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CCT、RCT文献)的穴位使用频次、使用穴位的相关经脉归属、相关穴位的局部解剖特征,对针灸治疗适宜疾病的取穴规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针灸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存在诸多问题,每个病种往往涉及几十个乃至上百个穴位,临床取穴多依靠个人经验和心得;通过循证研究,常用穴位有94%与调节器官有密不可分的神经生物学联系,针刺穴位与调节对象处于相同或相关的神经节段支配区时能够获得更好疗效;少部分穴位与相关神经节段之间无密切的神经解剖及生理学联系。结论:针灸对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有良好的疗效,但临床医生在具体选穴时多缺乏规律性指导,针刺的节段性及整体性效应可作为取穴理论的有力补充。
郭珊珊
关键词: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取穴规律神经节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