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741)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曾洪梅邱德文刘华袁京京石怀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免疫
  • 4篇蜡螟
  • 4篇大蜡螟
  • 3篇蛋白
  • 3篇线虫
  • 2篇蛋白抑制
  • 2篇血细胞
  • 2篇皮蛋
  • 2篇细胞
  • 2篇免疫反应
  • 2篇免疫抑制
  • 2篇昆虫
  • 2篇昆虫病原
  • 2篇昆虫病原线虫
  • 2篇格氏线虫
  • 2篇表皮蛋白
  • 2篇病原
  • 2篇病原线虫
  • 1篇培养基
  • 1篇品系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作者

  • 6篇邱德文
  • 6篇曾洪梅
  • 3篇袁京京
  • 3篇刘华
  • 2篇杨秀芬
  • 2篇石怀兴
  • 1篇杨君
  • 1篇林华峰
  • 1篇郭立华
  • 1篇张利莉
  • 1篇刘峥
  • 1篇刘劲
  • 1篇姚庆

传媒

  • 2篇昆虫学报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格氏线虫表皮蛋白和分泌蛋白抑制昆虫免疫活性的比较被引量:2
2012年
格氏线虫表皮蛋白和分泌蛋白都具有抑制昆虫免疫反应的能力,能够帮助侵染期线虫侵染寄主,但两者所含蛋白组分并不相同,从而导致蛋白活性也有所差异。本研究采用乙醇萃取和昆虫匀浆诱导,分别从侵染期的格氏线虫体表及分泌物中得到了表皮蛋白和分泌蛋白,并比较了这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昆虫体内还是体外,侵染期线虫表皮蛋白和分泌蛋白都具有抑制昆虫免疫反应的生物活性,并且分泌蛋白的活性更强。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线虫侵染与昆虫免疫间的相互关系和线虫抑制昆虫免疫反应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科学佐证。
刘劲刘华袁京京刘峥杨秀芬张利莉邱德文曾洪梅
关键词:格氏线虫表皮蛋白分泌蛋白
伯氏致病杆菌IDP16蛋白抑制大蜡螟的免疫反应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从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 bovienii)胞外组分中分离纯化出能够抑制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免疫反应的一种蛋白,研究其在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共生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硫酸铵沉淀和柱层析的方法对活性蛋白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体内注射并观察血淋巴黑化进行活性蛋白的筛选;采用荧光微球和琼脂糖小球评价活性蛋白对血细胞吞噬、包被作用的影响;采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分析对活性蛋白进行鉴定,设计引物用PCR的方法克隆其编码基因,利用pET 30a载体进行原核表达,以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结果】纯化得到一个昆虫免疫抑制蛋白,命名为IDP16,该蛋白可显著抑制大蜡螟血淋巴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血细胞的吞噬和包被作用。克隆得到其编码基因并进行了原核表达,重组蛋白仍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结论】伯氏致病杆菌产生的IDP16蛋白能够抑制昆虫的免疫反应,在共生菌和宿主昆虫互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石怀兴曾洪梅邱德文
关键词:大蜡螟免疫抑制
烯醇化酶在病原生物侵染寄主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2年
烯醇化酶(enolase)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除在细胞内参与糖酵解过程外,还在病原生物侵染寄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定位于不同位点的烯醇化酶发挥着不同的功能。近年来对病原生物表面的烯醇化酶参与侵染过程的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对烯醇化酶的理化特性、分布特征、在不同病原生物侵染中的作用和参与侵染的机理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烯醇化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对利用烯醇化酶的方式提出了建议。
刘华曾洪梅邱德文
关键词:烯醇化酶病原生物侵染
大蜡螟中类肽聚糖识别蛋白Gm21的鉴定、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调查毒素蛋白免疫下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产生的免疫相关蛋白,采用双向电泳的方法,从大蜡螟血淋巴中鉴定得到一种昆虫肽聚糖识别蛋白Gm21,通过RT-PCR、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得到其全长基因,该基因全长cDNA具有完整的编码框,编码21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是一种具有潜在酰胺酶活性的S型肽聚糖识别蛋白。本研究中Gm21蛋白在免疫压力下的上调表达及其cDNA序列的克隆,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昆虫肽聚糖识别蛋白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石怀兴曾洪梅邱德文
关键词:大蜡螟肽聚糖识别蛋白免疫
拟双角斯氏线虫D43品系鞘蛋白对大蜡螟幼虫的免疫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侵染期的拟双角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eratophorumD43品系体外都包裹着一个透明的体鞘。为探明体鞘对线虫侵染力的影响,了解鞘蛋白(sheath proteins,SPs)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幼虫的免疫抑制作用,本研究通过化学方法使拟双角斯氏线虫D43脱鞘,以对寄主的致死率和侵入点数量为指标,与包鞘线虫比较对大蜡螟幼虫的侵染力;采用乙醇提取的方法获得线虫鞘蛋白,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对鞘蛋白进行鉴定分析;从血细胞数量和酚氧化酶活力两个方面评价鞘蛋白对大蜡螟幼虫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0.5%次氯酸钠处理20min可以保证95%以上的线虫存活和脱鞘。与包鞘线虫相比,脱鞘线虫对大蜡螟幼虫的致死率显著降低,致死时间延后,节间膜侵入点数量显著减少。以35%乙醇提取的鞘蛋白提取物可鉴定出6种鞘蛋白,其中一个被鉴定为丝氨酸蛋白酶。此外,血腔注射鞘蛋白提取物可导致试虫血细胞数量明显降低,酚氧化酶活力受到显著抑制。由此说明,体鞘对拟双角斯氏线虫D43的侵染力具有显著影响,鞘蛋白在抑制寄主昆虫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杨君曾洪梅邱德文林华峰杨秀芬郭立华袁京京
关键词:昆虫病原线虫大蜡螟免疫反应
不同培养基上繁殖的昆虫病原线虫格氏线虫表皮蛋白的差异被引量:2
2011年
表皮蛋白(surface coat proteins,SCPs)是格氏线虫Steinernema glaseri克服寄主免疫系统的关键因素,能够抑制昆虫免疫反应,促进线虫的侵染。为了进一步研究表皮蛋白抑制昆虫免疫的作用机理和线虫与寄主间的相互关系,我们比较分析了不同培养基繁殖的格氏线虫表皮蛋白的差异。我们用人工培养基和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末龄(5龄)幼虫分别培养得到格氏线虫侵染期幼虫,利用酒精提取表皮蛋白。SDS-PAGE和非变性PAGE分析显示,大蜡螟来源的格氏线虫的表皮蛋白具有更多的蛋白条带。体外和体内的裂解血细胞实验表明,大蜡螟来源的格氏线虫的表皮蛋白表现出强烈的裂解血细胞活性,而人工培养基来源的格氏线虫的表皮蛋白活力不明显;且具有裂解血细胞活性的表皮蛋白为诱导表达型蛋白。不同培养基来源的格氏线虫的表皮蛋白组成的差异和活性的不同,表明格氏线虫表皮蛋白的产生受线虫培养条件影响较大。
刘华姚庆袁京京曾洪梅邱德文
关键词:格氏线虫表皮蛋白培养基大蜡螟血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