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949)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李菁锦张颜波杨琳李慧杨连雪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节间
  • 2篇脊神经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C
  • 1篇氧化物
  • 1篇镇痛作用
  • 1篇神经节
  • 1篇生物素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征
  • 1篇示踪
  • 1篇示踪技术
  • 1篇顺行
  • 1篇痛觉
  • 1篇痛觉调制
  • 1篇内脏痛
  • 1篇逆行
  • 1篇阻断
  • 1篇阻断剂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李菁锦
  • 2篇刘娜
  • 2篇景朋
  • 2篇陈亚亮
  • 2篇杨连雪
  • 2篇张颜波
  • 2篇李慧
  • 2篇杨琳
  • 1篇吕国蔚
  • 1篇牛敬忠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蛋白激酶C与躯体内脏痛觉调制被引量:14
2003年
张颜波李菁锦
关键词:蛋白激酶C痛觉调制生物学特征
N型钙通道阻断剂SNX-111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大鼠内脏痛的镇痛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进行福尔马林诱导的大鼠内脏痛行为及N型钙通道阻断剂SNX-111镇痛效果观察和评价。方法采用福尔马林直肠黏膜下注射复制的内脏痛模型,鞘内注射SNX-111(0.1μg/kg;0.5μg/kg;1μg/kg)观察镇痛效果。致痛后以15min为一个时间段,共记录2h,分别计算疼痛分数。结果各组大鼠在注射福尔马林后30min均达到疼痛评分的最大值[(39.88±5.32)分-(89.84±8.61)分],从注射福尔马林后45-120min内,疼痛评分逐渐降低[(2.96±0.91)分-(38.50±5.16)分]。前60min内行为表现主要以伸展身体、腹部收缩、全身收缩反应为主;而在后60min内主要以腹部舔食和轻咬反应为主。SNX-111能明显减少疼痛评分[(4.48±0.45)分-(46.83±5.28)分],抑制内脏疼痛反应,SNX-111剂量越大,镇痛效果越显著(P〈0.01或P〈0.05)。结论福尔马林具有较强的内脏致痛效应,疼痛分数能反映内脏疼痛程度,可作为量化指标;SNX-111对内脏痛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的镇痛效果。
张颜波吕国蔚牛敬忠
关键词:内脏痛福尔马林
应用生物素葡聚糖胺顺行示踪技术探索左右侧脊神经节间纤维的联系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对大鼠左、右侧脊神经节间纤维的联系进行探求,以寻找两侧脊神经节(背根节)的神经元交互支配这一电生理学现象的形态学基础。方法:①实验于2005-01/05在首都医科大学解剖学实验室完成,选用 7-8周龄健康Wistar大鼠14只,动物编号RBL1-14。将大鼠按编号分为3组:左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注射组(动物编号RBL1-4,n=4)、左侧脊神经节注射组(动物编号RBL5-10,n=6)、脊髓左侧注射组(动物编号 RBL11-14,n=4)。②麻醉大鼠,手术寻找到注射部位,在左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注射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左侧脊神经节注射组在左侧脊神经节(第3或第4腰节)、脊髓左侧注射组在腰髓(第3或第4 腰椎)左后外侧沟注射100g/L的神经束路顺行示踪剂生物素葡聚糖胺1.0-2.0μL。③左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注射组的实验动物(RBL1-4) 存活9-10 d;左侧脊神经节注射组分别存活9-10 d(RBL5-8)和15 d (RBL9-10);脊髓左侧注射组RBL11-14存活6 d。④存活期满后,麻醉大鼠,借助灌注泵经升主动脉灌杀动物,取出脊髓腰骶膨大部(第13 胸髓至第6腰髓)及双侧3对神经节(注射节及其上下各1节),进行固定。脊髓为横切、神经节按长轴方向作连续水平冰冻切片。采用图像分析仪光镜下观察并照像。结果:大鼠1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一侧脊神经、脊神经节注射生物素葡聚糖胺的动物,其脊髓相应节段的双侧背角、灰质后连合及腹角均可见生物素葡聚糖胺标记的阳性反应,但注射侧染色明显强于非注射侧; 脊神经节生物素葡聚糖胺标记阳性反应(除存活15 d动物外),一般仅见于注射侧;存活15天的动物,神经节生物素葡聚糖胺标记阳性反应则两侧相似。②在脊髓一侧注射生物素葡聚糖胺的动物,其两侧神经节也均有生物素葡聚糖胺标记阳性反应,但注射侧更为显著。结论:一侧背根节细胞的中枢突可达到两侧后角,是否能直
刘娜杨连雪杨琳景朋李慧陈亚亮李菁锦
关键词:生物素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技术观察左右侧脊神经节间纤维联系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左右侧脊神经节之间的纤维联系,以寻找两侧脊神经节 (背根节)的神经元交互支配这一电生理学现象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3在首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系解剖学实验室进行,取Wistar大鼠48只,根据注射示踪剂的不同随机分为3 组:游离辣根过氧化物酶(300-500g/L)组,麦芽凝集素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10-50 g/L)组和霍乱毒素B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3g/L) 组,按注射部位不同又分为左侧脊髓(L3或L4)、左侧脊神经节(L3或L4)、左侧坐骨神经和左侧股神经4小组,每小组4只,注射量均为3μL。注射示踪剂后两三天麻醉状态下处死取材,钨酸钠法显色。观察各组动物左右侧脊神经节、脊髓组织切片阳性标记的细胞及纤维。结果:48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论注射哪种标记物,一侧神经、神经节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仅在单侧前角有标记细胞,背外侧束、后角、中央管后灰质处有标记的纤维,个别对侧可见标记的纤维,偶见一两个标记细胞。脊髓一侧注射的除同侧有标记细胞外,对侧(脊髓、神经节)也有少量标记细胞。结论:一侧背根节细胞的中枢突可达到两侧后角,不能直接定论是否存在或不存在直接联系,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电镜和神经递质研究。
杨琳刘娜杨连雪陈亚亮李慧景朋李菁锦
关键词:脊神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