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746)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纪明山谷祖敏张丽李兴海于志国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毒素
  • 5篇茎点霉
  • 4篇除草
  • 3篇活性
  • 3篇除草活性
  • 2篇稻瘟
  • 2篇稻瘟病
  • 2篇稻瘟病菌
  • 2篇鸭跖草
  • 2篇印楝
  • 2篇真菌
  • 2篇内生放线菌
  • 2篇瘟病
  • 2篇放线菌
  • 2篇病菌
  • 2篇除草剂
  • 1篇代谢
  • 1篇代谢产物
  • 1篇代谢组学
  • 1篇新型除草剂

机构

  • 10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纪明山
  • 4篇谷祖敏
  • 3篇张丽
  • 3篇李兴海
  • 1篇潘强
  • 1篇王晓红
  • 1篇付丹妮
  • 1篇吴德财
  • 1篇吴玉星
  • 1篇杨亚飞
  • 1篇王毅婧
  • 1篇朱赫
  • 1篇田宏哲
  • 1篇刘欣
  • 1篇李修伟
  • 1篇李思嘉
  • 1篇靳强
  • 1篇祁之秋
  • 1篇于志国
  • 1篇王智

传媒

  • 2篇农药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杂草科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入侵植物小飞蓬光合日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为从生理生态角度探讨小飞蓬的光合特性与入侵潜力之间的关系,在小飞蓬生长旺盛期测定其叶片光合日变化进程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飞蓬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为28.72、24.36μmol/(m2·s),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此时净光合速率为21.22μmol/(m2·s),小飞蓬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限制因素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飞蓬叶片净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且各环境因子之间显著相关。将小飞蓬净光合速率与各环境因子做回归分析得出r=0.926,说明小飞蓬净光合速率92.6%的日变化是由生态因子日变化引起的。小飞蓬具有的上述光合特性及其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为其具备超强侵染能力,进而成为入侵植物提供了基础条件。
王晓红纪明山
关键词:入侵植物净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
接种体和叶龄对草茎点霉菌SYAU-06侵染鸭跖草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以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鲜重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生防真菌的接种体和杂草的发育阶段对草茎点霉菌SYAU-06侵染鸭跖草的影响。以浓度为1.03×109 cfu/m L菌丝体悬浮液接种,鸭跖草的发病率、病情指数、鲜重抑制率分别为91.16%、74.26和53.35%;相同浓度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接种引起鸭跖草发病率为56.62%和41.58%,病情指数25.76和21.02,鲜重抑制率为15.39%和11.96%。菌丝体的接种浓度要高于107 cfu/m L,培养时间控制在7~9 d,寄主植物鸭跖草处于3叶期前,可以利用草茎点霉菌SYAU-06成功控制鸭跖草危害。
谷祖敏纪明山
关键词:鸭跖草侵染力真菌除草剂
草茎点霉毒素Ⅲ衍生物的合成与除草活性(英文)
2016年
[目的]提高草茎点霉毒素III(2-甲基-3,5-二硝基苯甲酸甲酯)的除草活性,对其结构进行衍生优化。[方法]以邻甲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硝化、酰化等反应合成了16个新的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IR和1H NMR确证,并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除草活性筛选。[结果]在100μg/ml时,J-L-59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根的抑制率为93.7%;活体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1000 g/hm^2时,J-L-59对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的鲜重防效均达100%。毒力测定结果表示,J-L-59对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的ED50值为有效成分94.06 g/hm^2。[结论]J-L-59有较高的除草活性。
刘欣李兴海高云云王智纪明山
关键词:苯甲酰胺除草活性
娄彻氏链霉菌YL-2代谢产物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其稳定性被引量:13
2014年
从印楝叶片中分离筛选获得1株对稻瘟病菌具有优异拮抗效果的内生放线菌YL-2。采用不同溶媒萃取法获得粗提物,试验结果表明:由乙酸乙酯萃取的粗提物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可达24.2mm;以此粗提物作为抑菌剂,采用悬滴法和抑制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浓度时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粗提物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浓度为0.8g·L-1时,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7%;而在浓度为1.6g·L-1时,对菌丝抑制率为92.2%。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明显下降,室温时抑菌直径达到最大值(27.5mm);在弱酸性条件下抑菌活性比较稳定,pH值为4.0条件下最稳定;粗提物对日光的稳定性较差,高度感光会逐渐失去活性。
张丽纪明山于志国
关键词:印楝内生放线菌代谢产物稳定性
草茎点霉毒素Ⅲ对鸭跖草叶片希尔反应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初步研究草茎点霉毒素Ⅲ对鸭跖草叶片的致病机理。[方法]提取鸭跖草离体叶绿体,通过离体叶绿体光合放氧量测定毒素对希尔反应活力的抑制率。[结果]随着毒素质量浓度的增加,对鸭跖草叶绿体希尔反应的抑制率逐渐增强,毒素质量浓度达到2 000 mg/L时希尔反应活力下降最高,达65.82%。[结论]草茎点霉毒素Ⅲ对鸭跖草叶片希尔反应活力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纪明山郭佳付丹妮赵铂锤
关键词:毒素鸭跖草
印楝内生放线菌鉴定及对稻瘟病菌拮抗作用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从印楝叶片和果实中分离93株内生放线菌。生长速率法测定表明29株内生放线菌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具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YL-2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达82.65%。杯碟法测定表明菌株YL-2发酵液对供试的18种植物致病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盆栽试验表明菌株YL-2发酵液对稻瘟病防效达85.41%,显著高于浓度为25 mg/L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的防效。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成分和16S rDNA序列,初步鉴定菌株YL-2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
张丽纪明山谷祖敏田宏哲李修伟李兴海
关键词:印楝内生放线菌拮抗作用稻瘟病菌
取代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杀菌活性被引量:3
2013年
以取代苯甲酸和异戊醇为原料,合成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取代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确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4个新化合物对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稻瘟病菌Piricularia oryzae和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活体杀菌活性均好于离体杀菌活性,尤其是化合物3j在500μg/mL下对黄瓜灰霉病的活体防效达96.4%,3e(500μg/mL)对水稻稻瘟病的活体防效为96.3%。
纪明山蔺丽文潘强杨亚飞祁之秋李兴海
关键词:杀菌活性灰霉病菌稻瘟病菌纹枯病菌
草茎点霉毒素分离及除草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开发防治鸭跖草的新型生物除草剂,从草茎点霉中分离纯化除草毒素并对其组分的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乙酸乙酯浸提获得草茎点霉粗毒素,通过TLC、柱层析和HPLC法对茎点霉粗毒素进行分离,并采用针刺法测定分离组分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经TLC和柱层析分离后,得到8组组分,其中6号组分活性最高,病斑面积达到10.48mm2。6号组分经HPLC分析后,得到5组馏分,其中4号馏分活性最强,病斑面积达到12.69mm2。
纪明山李思嘉谷祖敏靳强吴玉星张丽
关键词:毒素除草活性
草茎点霉粗毒素的产生条件及活性测定
2011年
为了寻求能够充分发挥草茎点霉粗毒素活性的最佳培养条件,笔者利用有机溶剂萃取草茎点霉发酵液,获得粗毒素,采用针刺法、种子萌发法确定草茎点霉毒素合适的提取条件及对鸭跖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草茎点霉胞外毒素活性较高,3种有机溶剂中乙酸乙酯萃取效果最好,产毒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32℃、培养时间14天、培养方式为150r/min震荡培养。粗毒素浓度在1000μg/mL时种子萌发抑制率为26.09%,病斑面积达到6.85mm2。萃取毒素采用有机溶剂的种类以及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方式对草茎点霉粗毒素的活性影响很大。
纪明山刘聃谷祖敏吴德财王毅婧刘畅
关键词:毒素
基于代谢组学的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
2013年
目前代谢组学是生物活性物质高效筛选的重要工具,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展现出良好的前景。综述了代谢组学的概念、实验方法、分析方法、数据处理以及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及农药学领域的研究前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代谢组学研究杀菌剂作用机理可能的发展方向。以高通量检测和数据处理为手段,建立代谢指纹图谱库,创建一个可以快速筛查未知杀菌剂作用机理的方法,在新型农药的研制、毒理学分析、安全评价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将成为农药现代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陈溪纪明山
关键词:代谢组学杀菌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