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汪双清林壬子沈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化学组成
  • 2篇稠油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粘度
  • 1篇黏度
  • 1篇微波化学
  • 1篇微波作用
  • 1篇辽河超稠油
  • 1篇化学组成特征
  • 1篇超稠油

机构

  • 2篇国家地质实验...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2篇沈斌
  • 2篇林壬子
  • 2篇汪双清

传媒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学报(石...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辽河超稠油的化学组成特征及其致黏因素探讨被引量:11
2010年
基于对辽河油田2个超稠油化学组成的系统剖析,研究了辽河油田超稠油的致黏因素,以及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稠油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辽河盆地曙光油田超稠油具有成熟度低,胶质、沥青质含量特别高,低相对分子质量组分特别少,并且遭受过严重生物降解等特征。胶质和沥青质的总质量分数接近70%,尤其是沥青质质量分数在40%以上,明显高于国内一般稠油。气相色谱可检测物的总质量分数在饱和烃、芳烃馏分中低于22%,在酸性非烃和中性非烃馏分中分别低于15%和1%。饱和烃中正构烷烃及支链、直链烷烃接近消耗殆尽,GC-MS检测到的几乎全部是孕甾烷、重排甾烷和降藿烷系列化合物。低成熟度和强烈的次生降解作用是其形成的石油地球化学条件,极高含量的大分子组分和极性非烃组分是其具有高黏度的化学组成基础。
汪双清沈斌林壬子
关键词:超稠油化学组成黏度地球化学
微波作用下稠油粘度变化及其化学因素探讨被引量:13
2010年
从重点分析研究稠油中的非烃化合物着手,对辽河、胜利、吐哈等3个油田的普通稠油在微波幅射作用前后的粘度和化学组成变化进行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微波作用导致了稠油中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改变了稠油的化学组成,使稠油的粘度降低或升高。稠油微波化学反应的主要方向是从较大分子碎裂为较小分子,并具有如下表现:1)微波作用优先使胶质和沥青质中的含杂原子化合物,尤其是含氧化合物分解;2)微波作用基本上不影响稠油中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组成,而非烃,尤其是含羟基的醇类和羧酸类化合物的分子分布模式发生显著变化;3)微波作用后稠油化学组成的改变是复杂微波化学反应的综合结果,因其原始化学组成而异,并决定了稠油粘度变化的方向和大小。
汪双清沈斌林壬子
关键词:稠油粘度化学组成微波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