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76195)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钟卫鸿王畅赵雷严子琴黄海婵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素
  • 3篇硫酸乙酰肝素
  • 2篇杆菌
  • 2篇大肠杆菌
  • 2篇O
  • 2篇HEPARO...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修饰
  • 1篇生理
  • 1篇生理功能
  • 1篇同源重组
  • 1篇前体
  • 1篇转移酶
  • 1篇小鼠
  • 1篇硫酸
  • 1篇硫酸基转移酶
  • 1篇解聚
  • 1篇基因

机构

  • 7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7篇钟卫鸿
  • 3篇严子琴
  • 3篇赵雷
  • 3篇王畅
  • 2篇黄海婵
  • 1篇谢观莲
  • 1篇黎鸿平
  • 1篇吕沈聪
  • 1篇李杰
  • 1篇赵颖颖
  • 1篇李学亮
  • 1篇陈家乐

传媒

  • 4篇化学与生物工...
  • 2篇生物技术进展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肠杆菌K5产肝素前体heparosan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肝素是一种被广泛临床应用的抗凝血药物多糖。Heparosan是某些细菌荚膜中的GAG成分,其二糖骨架结构与脊椎动物中的肝素类似,可以作为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的生物合成前体。本文综述了肝素及肝素前体heparosan的功能与应用,heparosan在大肠杆菌K5中合成转运相关酶的研究,以及发酵法生产heparosan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赵雷严子琴王畅钟卫鸿
关键词:HEPAROSAN肝素发酵生产
基于修饰Heparosan合成肝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的抗凝血药物多糖,其在抗癌、抗病毒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化学合成肝素的成本高,且合成过程复杂,利用微生物来源的heparosan作为肝素前体的酶化学方法合成肝素,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其酶学和化学方法合成的相关研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王畅严子琴赵雷钟卫鸿
关键词:HEPAROSAN硫酸乙酰肝素肝素
硫酸乙酰肝素3-O-硫酸磺基转移酶Ⅰ研究进展
2017年
肝素/硫酸乙酰肝素是目前临床运用最广泛的抗凝血与抗血栓类药物。硫酸乙酰肝素3-O-硫酸磺基转移酶Ⅰ(Hs3stⅠ)是肝素/硫酸乙酰肝素酶化学法合成中的关键酶,可以催化硫酸基团转移到葡萄糖胺C3的羟基位置,从而形成重要的抗凝血结构单元。总结了近年来Hs3stⅠ的酶学特性、外源表达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陈家乐李杰钟卫鸿
关键词:硫酸乙酰肝素
Red同源重组在大肠杆菌基因敲除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3年
大肠杆菌基因敲除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新型技术的出现使得其基因组的改造较以往更为快速、简单,尤其是Red同源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基因敲除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成熟。综述了几种不同的Red同源重组技术,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原理及操作策略,指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优势。
吕沈聪赵颖颖钟卫鸿
关键词:大肠杆菌RED同源重组基因敲除
小鼠硫酸乙酰肝素2-O-硫酸基转移酶Hs2st的生理功能和体外应用
2013年
硫酸乙酰肝素(HS)是由多个硫酸化结构的二糖单位重复形成的线型多糖,并以共价键形式与核心蛋白质连接形成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而硫酸乙酰肝素2-O-硫酸基转移酶(Hs2st)为硫酸乙酰肝素多糖链硫酸化修饰的主要硫酸基转移酶,它将硫酸基团转移至L-艾杜糖残基的C2位。研究表明,HS的2-O-硫酸化对于HS与众多生长因子或受体进行相互作用是很重要的。缺乏功能性酶Hs2st的胚胎只能存活至出生前,临产时会由于无法形成完整的肾脏而死亡。这种致命性暗示了HS的2-O-硫酸化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上对Hs2st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在肝素/HS合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谢观莲李学亮钟卫鸿
关键词:硫酸乙酰肝素小鼠肝素
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2年
对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影响因素、培养方法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中的最新应用进行了介绍。
黎鸿平黄海婵钟卫鸿
关键词:大肠杆菌补料方法
低分子肝素制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肝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抗凝药物广受关注,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副作用使人们的目光转向了低分子肝素(LMWH)。LMWH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好的皮下注射药物动力学、更长的半衰期和更好的生物利用度。本文阐述了LMWH的各种制备方法,探讨了LMWH制备的发展趋势,为LMWH研究者选择适当的制备方法提供参考。
严子琴黄海婵王畅赵雷钟卫鸿
关键词:肝素解聚低分子肝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