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YW-319)

作品数:3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吴敬禄谢平曾海鳌龚志军李艳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记录
  • 1篇亚硝态氮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水平
  • 1篇水体
  • 1篇太湖
  • 1篇铜锈环棱螺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动态
  • 1篇系统聚类
  • 1篇硝态氮
  • 1篇湖泊
  • 1篇湖泊水体
  • 1篇不同营养水平
  • 1篇长江中下游
  • 1篇沉积物
  • 1篇沉积岩
  • 1篇沉积岩芯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吴敬禄
  • 1篇李艳玲
  • 1篇林琳
  • 1篇龚志军
  • 1篇曾海鳌
  • 1篇谢平

传媒

  • 2篇湖泊科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武汉东湖铜锈环棱螺的种群动态及次级生产力被引量:11
2009年
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对武汉东湖铜锈环棱螺的种群生态学进行了周年研究.铜锈环棱螺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2.2ind./m2和142.83g/m2,密度和生物量的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157ind./m2)和11月(205.78g/m2);东湖铜锈环棱螺为一年一代,其一年中种群含有5个年龄组,其中1998年龄组占绝对优势.利用瞬时增长率法计算东湖铜锈环棱螺的周年生产量带壳湿重为91.56g/m2,去壳干重为5.32g/m2,P/B系数为0.64.同时研究了铜锈环棱螺的生产力动态变化,其生产量累积多数季节均有发生,且以1998年龄组占优.
龚志军李艳玲谢平
关键词:铜锈环棱螺
太湖梅梁湾沉积岩芯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多元统计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通过沉积岩芯元素含量垂直分布和富集因子分析,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如系统聚类和模糊聚类分析,研究了太湖梅梁湾沉积岩芯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湖泊环境演化过程.以系统聚类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为基础,将梅梁湾地球化学记录的环境过程划分为如下几个层段:0-6cm为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阶段,25-50cm和55-72cm层段都是自然过程的表现,反映了流域物源的影响,而两层段元素记录的差异反映了不同自然作用驱动下的湖泊环境变化;6-25cm和50-55cm层段则是不同环境特征的过渡阶段,因此,综合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可以更直观更精确地量化影响湖泊环境的因素,有助于恢复湖泊环境历史演化过程.
林琳吴敬禄
关键词:太湖沉积物系统聚类
长江中下游不同营养水平湖泊水体环境变化特征及机制被引量:11
2007年
选择长江中下游49个湖泊进行不同季节的水体溶解无机氮(DIN)、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无机磷(DIP)以及叶绿素a(Chla)等环境参数分析,开展不同营养水平湖泊水体环境变化特征及生物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DIN、TN/TP随TP的变化规律反映了不同营养水平和季节下地球化学作用的影响;氨氮(NH4-N)、TP、DIP、Chla尤其是NH4-N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营养水平关系密切;TP<0.05 mg/L时,NH4-N随总磷升高的趋势夏季大于其他季节,TN/TP与硝态氮(NO3-N)、TN相关性好,营养源组成和氨化作用是主要影响因素;0.05 mg/L0.1 mg/L,冬季NH4-N随总磷升高的趋势明显大于其他季节,TN/TP在冬季和春季与TN、NO3-N相关性好,夏季和秋季与TP相关性好,其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和秋季水生植物对DIN的利用量、反硝化作用和湖泊内源释放的显著增强。
曾海鳌吴敬禄
关键词:硝态氮亚硝态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