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01404)

作品数:41 被引量:281H指数:9
相关作者:齐学斌樊向阳李中阳李平赵志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8篇灌溉
  • 12篇再生水灌溉
  • 10篇土壤
  • 9篇再生水
  • 9篇小麦
  • 7篇冬小麦
  • 6篇玉米
  • 5篇氮素
  • 5篇污染
  • 5篇夏玉米
  • 5篇
  • 4篇施氮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根系
  • 4篇根系形态
  • 4篇灌区
  • 4篇CD
  • 3篇设施土壤
  • 3篇生物有效

机构

  • 39篇中国农业科学...
  • 32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河南科技学院
  • 5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长安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0篇齐学斌
  • 24篇樊向阳
  • 20篇李中阳
  • 20篇李平
  • 17篇赵志娟
  • 11篇胡超
  • 9篇樊涛
  • 9篇乔冬梅
  • 9篇吴海卿
  • 8篇杜臻杰
  • 7篇胡艳玲
  • 7篇黄仲冬
  • 6篇朱东海
  • 5篇吴大付
  • 5篇任秀娟
  • 5篇郭魏
  • 4篇吕谋超
  • 4篇周媛
  • 3篇高青
  • 2篇宋正国

传媒

  • 13篇灌溉排水学报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9篇2016
  • 12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5篇201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_2浓度升高对2个品种水稻Cu吸收、根形态和植物络合素合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探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粤杂889(YZ)和荣优398(RY)对耐Cu胁迫性的变化特征,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不同Cu浓度下CO2浓度升高对2种水稻幼苗生物量、Cu含量、根形态及植物络合素(GSH和PCs)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铜处理对水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增加2种水稻生物量及根系根毛数、总根长、表面积和体积。随着Cu处理浓度升高,根系GSH和PCs含量分别呈现渐减和渐增趋势。CO2浓度升高条件下,2种水稻生物量显著增加,600μmol/L Cu处理时增加比例最大,YZ和RY分别增加59.8%和49.0%;水稻根、茎叶Cu含量降低,但根系形态各个指标明显增加,且在高Cu处理下其增加比例较大。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根系PCs合成,50μmol/L Cu处理时增加比例最大,YZ和RY分别增加121.6%,78.7%。在CO2浓度正常与升高条件下,根系GSH、PCs含量与Cu浓度都具有显著相关性。CO2浓度升高通过增加根系形态和PCs含量以增强水稻对Cu的抗逆性,但存在着品种差异,YZ的增加比例大于RY。
李中阳樊向阳宋正国居学海杜臻杰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根形态植物络合素水稻品种
不同灌溉方式下丛枝菌根对玉米产量及籽粒氮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以常规灌溉(CFI)为对照,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交替隔沟灌溉(AFI)条件下不同种类丛枝菌根(Glomus mossea,BEG167;Glomus Diuphauam,GD;Glomus Versiforme,GV)对玉米生长、产量、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AFI显著增加茎干基部直径、次生根数量、根干重和籽粒氮含量,分别增加了6.8%、10.9%、11.5%、11.5%。接种菌根对玉米株高没有影响,但在AFI处理下GV显著增加玉米单株叶面积,且茎干基部直径和次生根数量也分别显著增加了10.3%、15.2%。3种菌根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根干重,但只有GV对穗干重和籽粒千粒重的增加作用较为明显,尤其是在AFI处理下,穗干重和籽粒千粒重分别显著增加了8.4%和2.5%。3种菌根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籽粒氮含量,其中BEG增加效果最为明显。AFI条件下不同种类丛枝菌根对玉米生长、产量及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
李中阳齐学斌樊向阳李彩霞吕谋超赵志娟朱东海李林
关键词:交替隔沟灌溉丛枝菌根夏玉米
不同有机酸对重金属镉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探求根系分泌有机酸对重金属Cd2+存在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质量摩尔浓度酒石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乙酸和EDTA对重金属Cd2+各个形态的影响。研究得出,EDTA最有利于重金属Cd2+活性的增强,其次为柠檬酸和乙酸,苹果酸的效果最差。质量摩尔浓度为1、3mmol/kg的乙酸和柠檬酸以及5、6、7mmol/kg的EDTA最有利于重金属Cd2+生物有效性系数的提高。
乔冬梅樊向阳齐学斌高青樊涛葛亚明安志兴
关键词:有机酸生物有效性
不同施氮水平下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为探明再生水灌溉和氮素施用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种植小白菜,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在5种施氮水平下再生水灌溉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区系分布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理化学性状方面,再生水灌溉提高了土壤盐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氮素含量,降低了蔗糖酶活性;相同施氮水平下,再生水处理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均高于清水处理。在微生物数量方面,在低氮水平下,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真菌起促进作用,对氨化细菌无明显影响;在高氮水平下,再生水灌溉促进土壤细菌和氨化细菌增长,抑制土壤真菌生长。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性状相关分析表明,细菌总数与总氮和硝态氮(NO3--N)含量呈正相关,与有机质(OM)含量和pH呈负相关;氨化细菌总数与硝态氮、温度、细菌总数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微生物种类与土壤化学性质的CCA典范对应分析表明,NO3--N、总磷对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影响较大,pH和OM含量对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影响较大。再生水灌溉下120mg/kg氮素处理更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和生物活性的提高,提升土壤肥力。
郭魏齐学斌李中阳李平
关键词:再生水氮素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区系
不同类型保水剂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根系形态的影响被引量:34
2015年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石开究5种不同类型保水剂及2个施用水平对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根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茎蘖数、旗叶面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类型保水剂及施用量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5种保水剂处理冬小麦产量增加1.3%-7.9%水分利用效率由对照的17.1kg·hm^(-2)·mm^(-1)提高到18.0~20.7kg·hm^(-2)·mm^(-1).保水剂对冬小麦根系的平均直径、总根长和总表面积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在0~20和20~40 cm土层,总根长分别增加3.7%~19.1%和6.3%~27.3%总表面积分别增加6.5%~21.7%和2.9%~18.5%.冬小麦根系形态特征与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丙烯酰胺/无机矿物复合型保水剂对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促进根系生长效果最为明显.
李中阳吕谋超樊向阳杜臻杰胡超
关键词:保水剂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根形态
不同施氮水平对再生水灌溉土壤释氮节律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土壤供氮能力是影响土壤氮素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再生水灌溉和施氮水平均影响着土壤供氮能力,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长期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的转化特征可为合理施肥及农产品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河南新乡洪门试验站温室大棚内长期再生水灌溉和清水灌溉土壤,试验共设8个处理:A(N200)(施氮量200 mg·kg-1)、A(N160)(施氮量160 mg·kg-1)、A(N140)(施氮量140 mg·kg-1)、A(N100)(施氮量100 mg·kg-1)、A(N0)(施氮量0 mg·kg-1)、E(清水灌溉常规施氮)、CK(清水灌溉不施氮)、Re CK(再生水灌溉不施氮),采用实验室内常温培养法,分别在培养的7、14、21、28、35、42 d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全氮含量,并分析了土壤氮素矿化量和氮素矿化速率的变化,通过Freundlich线性等温吸附模型及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了土壤吸附参数Kd和氮素矿化势N0.结果发现,培养前期土壤氮素矿化较快,释放的氮量较高,中后期变化较慢,土壤供氮平稳,同一时段不同处理间土壤累积矿化氮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不同外源氮肥输入对土壤氮素的矿化能力影响显著,A(N160)处理的供氮能力最强;同时,在培养前期Re CK处理的土壤氮素矿化累积量显著高于CK处理,表明再生水灌溉较清水灌溉促进了土壤氮素的矿化,显著提高了土壤氮素活性;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降幅依次减小并趋于平稳,且不同施氮处理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矿化速率显著高于清水灌溉;不同土壤肥力水平(B0)、外源施氮A(N160)调控,土壤氮素矿化潜势可表达为N0=B0+117.5072t-0.1062.因此,外源氮肥输入显著影响了土壤氮素释放节律,再生水灌溉辅以适宜的施氮量可促进土壤氮素矿化,提高土壤氮素活性.
周媛李平齐学斌胡超郭魏
关键词:设施土壤再生水灌溉氮素矿化
城市污水再生水灌溉对黑麦草生长及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为了进一步明确城市污水再生水的农业利用价值,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种植黑麦草,以自来水(clean water,CW)灌溉为对照,分别进行全再生水(reclaimed municipal wastewater,RW)和混合再生水(自来水+再生水,CW+RW,1∶1)灌溉处理,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黑麦草生长和土壤磷素的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污水再生水灌溉显著增加了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的生物量,CW+RW处理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在播种55 d后分别较对照(CW)增加18.92%和6.42%,RW处理分别增加26.79%和10.55%;黑麦草地上部磷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48%和10.93%。再生水灌溉土壤全磷含量变化不大并有减少趋势,但土壤速效磷含量CW+RW和RW处理分别较对照(CW)增加29.15%和43.80%;CW+RW和RW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磷组分中的活性有机磷和中活性有机磷,与对照CW相比,其中活性有机磷增幅分别为50.30%和81.57%,中活性有机磷增幅分别为7.66%和13.68%;也显著增加了无机磷组分中的Ca2-P和Ca8-P,CW+RW和RW处理Ca2-P含量由对照的12.90 mg·kg-1分别增加到16.42 mg·kg-1和15.49 mg·kg-1,与对照相比,增幅分别为27.29%和19.38%,Ca8-P增幅分别为19.94%和16.03%。再生水灌溉显著降低了土壤pH并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这可能是增加土壤磷活性的原因之一。再生水灌溉对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有促进作用。
李中阳樊向阳齐学斌乔冬梅李平赵志娟
关键词:再生水黑麦草速效磷无机磷
再生水灌溉年限对设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探讨长期再生水灌溉氮素增效机制,以2011—2014年番茄收获后再生水和清水灌溉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年份0-10、10-20、20-30、30-40、40-60cm土层的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随着再生水灌溉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且再生水灌溉根层土壤脲酶活性高于清水灌溉,表明再生水灌溉可促进土壤矿质氮素的形成和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再生水灌溉提高设施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并且长期再生水灌溉后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清水灌溉,表明再生水灌溉增强设施土壤的解毒能力、改善土壤的缓冲性能,提高作物对土壤逆境的适应能力。
周媛齐学斌李平胡超郭魏
关键词:再生水设施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
施磷水平对再生水灌溉小白菜Cd质量分数和土壤Cd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为阐明施用磷肥水平对再生水灌溉下小白菜吸收Cd的影响,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3种施磷水平(80、110、140mg/kg)对3种再生水灌溉方式(清水再生水混灌、清水再生水轮灌、全再生水)下小白菜生物量和Cd质量分数以及土壤活性Cd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再生水灌溉显著增加小白菜生物量,也显著增加小白菜地上部Cd质量分数,在3个磷处理下Cd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54.4%、51.5%、31.7%。高量施磷(110、140mg/kg)显著降低了小白菜地上部Cd质量分数,和施磷80mg/kg处理相比分别降低了16.5%、33.8%。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土壤活性Cd质量分数降低,施磷140mg/kg处理下降低最为显著,和施磷80mg/kg相比,在3种再生水灌溉方式下分别降低13.5%、16.3%、15.1%。磷肥适量施用能减少再生水灌溉下小白菜对重金属Cd的吸收,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李中阳樊向阳齐学斌杜臻杰乔冬梅李平
关键词:磷肥再生水小白菜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对“环保育种”的呼唤被引量:5
2013年
因人类活动诸如采矿、冶炼、电镀、电源和燃料生产、垃圾堆积过程和农业集约化中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大量和超量使用等排入到环境中,导致重金属污染土壤,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而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避性和富集性及超富集性,使得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和利用成为可能。由于自然的超富集植物具有地域性、植物种类的差异性,且忍耐重金属浓度的有限性,因此,超富集植物具有修复时间长的特点。现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利用提出了"环保育种"的概念,以及开展"环保育种"的基础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加快修复和利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环保育种"迫在眉睫。
吴大付朱东海吴海卿张莉任秀娟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