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727)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冯晓彬董家鸿李昆郑树国马正伟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缺血
  • 6篇肝脏
  • 4篇乙醇
  • 4篇再灌流
  • 4篇受性
  • 4篇胃饲
  • 4篇耐受
  • 4篇耐受性
  • 4篇肝脏缺血
  • 3篇再灌流损伤
  • 3篇再灌注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缺血再灌流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灌注损伤
  • 1篇蛋白
  • 1篇预处理
  • 1篇预试验

机构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冯晓彬
  • 5篇董家鸿
  • 4篇郑树国
  • 4篇李昆
  • 2篇马正伟
  • 1篇朱瑾
  • 1篇罗明奎
  • 1篇陈莉
  • 1篇蔡昌启

传媒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消化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乙醇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胃饲乙醇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 ,动物乙醇预处理后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 ,于术后 0到 72h内不同时相活杀大鼠 ,留取血及肝脏标本保存待检。结果 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较正常组ALT值明显升高 ,72h后基本恢复 ,实验组恢复较快 ,但实验组和对照间统计学差异不明显 ;病理观察见实验组较对照组表现为较轻的病理损害 ;免疫组化结果 :正常肝脏仅见弱阳性 ,散在分布于胞浆 ;术后随再灌注时相的延长 ,HSP70表达逐渐增强 ,实验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和正常组 (P <0 .0 5 ) ;WesternBlotting显示HSP70阳性条带于再灌注 3h开始增强 ,6h明显增强 ,持续至 72h达到最强 ,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差显著。结论 胃饲乙醇预处理能够明显增强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HSP70的表达 。
冯晓彬郑树国马正伟李昆董家鸿
关键词:胃饲肝脏乙醇缺血再灌注
胃饲乙醇预处理诱导肝脏缺血耐受性的可行性探讨
2005年
目的探讨胃饲乙醇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影响,并初步评价其预处理的可行性。方法40%乙醇胃饲Wistar大鼠。分组:①大鼠36只,随机分6组:A组8g/kg、B组7g/kg、C组6g/kg、D组5g/kg、E组4g/kg、正常组0g/kg;以中毒症状及肝组织病理为指标,判定大鼠乙醇急性中毒剂量。②大鼠7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单纯乙醇组(E)、单纯缺血组(ISCH)、胃饲乙醇预处理组(EPC);采用尾叶转流下的肝缺血模型,于再灌流3、6、12、24h留取标本。结果急性胃饲乙醇≤5g/kg预处理后,动物中毒症状轻,无死亡;乙醇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脏90min的缺血再灌流损伤。结论适当剂量的乙醇胃饲预处理是一种安全的预处理措施,有望成为增强肝脏对缺血再灌流损伤耐受性的一种较好的预处理方式。
陈莉冯晓彬
关键词:缺血耐受肝脏缺血乙醇胃饲
胃饲乙醇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HSP70表达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胃饲乙醇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 ,动物乙醇预处理后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 ,于术后 0~ 72h内不同时相活杀大鼠 ,留取血及肝脏标本保存待检。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较正常组ALT值明显升高 ,72h后基本恢复 ,实验组恢复较快 ,但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统计学差异不明显 ;病理观察见实验组较对照组表现为较轻的病理损害 ;免疫组化结果 :正常肝脏仅见弱阳性 ,散在分布于胞浆 ;术后随再灌注时相的延长 ,HSP70表达逐渐增强 ,实验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和正常组 (P <0 0 5 ) ;WesternBlotting显示HSP70阳性条带于再灌注 3h开始增强 ,6h明显增强 ,持续至 72h达到最强 ,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差显著。结论 胃饲乙醇预处理能够明显增强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HSP70的表达 ,从而提示与较好肝脏保护相关。
冯晓彬董家鸿
关键词:胃饲缺血再灌注肝脏热休克蛋白70缺血再灌注损伤
乙醇预处理肝脏对重度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
2007年
目的 证实胃饲乙醇预处理对重度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耐受性的增强效应。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20只,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胃饲乙醇预处理组(采用40%乙醇5g/kg胃饲预处理大鼠)。采用门静脉转流的肝脏缺血模型,缺血时间90min,于再灌注不同时相点观察动物肝功能、肝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细胞凋亡及肝组织病理。结果胃饲乙醇预处理组从形态结构到肝功能,均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可有效减少IR后肝细胞的坏死和凋亡,更大程度地保留肝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结论胃饲乙醇预处理可有效增强肝脏对重度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预处理措施。
冯晓彬郑树国李昆马正伟董家鸿
关键词:乙醇预处理缺血再灌注肝脏
正交试验设计在“胃饲乙醇预处理诱导增强肝脏对缺血-再灌流的耐受性”预试验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用正交试验设计安排多因素多水平进行方差分析 ,确定乙醇诱导肝脏自身保护效应充分表达的最优组合模型。方法 根据正交表L2 7(3 13 )安排“胃饲乙醇预处理诱导增强肝脏对缺血 -再灌流的耐受性”试验。应用方差分析给出乙醇诱导肝脏自身保护效应充分表达的适当剂量和喂饲后距缺血手术时间。结果 诱导肝脏自身保护效应充分表达的最优模型为A1B1C3 ,即 40 %、5g/kg喂饲后 2 4h行缺血再灌注手术。结论 用正交试验设计安排多因素多水平进行方差分析 ,可大大减少实验动物数和实验次数 。
蔡昌启罗明奎冯晓彬
关键词:正交试验肝缺血耐受性预试验
乙醇预处理诱导增强肝脏对缺血再灌流的耐受性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胃饲乙醇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影响,确定适当预处理方案,并作初步评价。方法 雄性成年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6组,胃饲乙醇浓度40%,A组8g/kg、B组7g/kg、C组6g/kg、D组5g/kg、E组4g/kg、正常组0g/kg;以中毒症状及肝组织病理为指标,判定大鼠急性乙醇胃饲中毒剂量;选定剂量范围继续本实验。大鼠7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胃饲乙醇组、缺血组(IR)、胃饲乙醇预处理组(EP);采用尾叶转流下的肝缺血模型,于再灌流3、6、12、24h留取标本;采用正交设计,以乙醇浓度、剂量、胃饲时机为因素,分设3个水平,大鼠54只,肝缺血90min,于再灌流24h采样检测。结果 急性胃饲乙醇≤5g/kg预处理后,动物中毒症状轻,无死亡;乙醇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脏90 min的缺血再灌流损伤;在A1B1C3预处理模式下,即40%乙醇5g/kg胃饲后24 h行肝缺血手术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结论 适当剂量的乙醇胃饲预处理是一种安全的预处理措施,有望成为增强肝脏对缺血再灌流损伤耐受性的一种较好的预处理方式。
冯晓彬郑树国李昆朱瑾董家鸿
关键词: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耐受性
乙醇预处理与HSP70的诱导及对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乙醇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影响以及与热休克蛋白70诱导的关系。方法雄性成年Wistar大鼠232只,胃饲乙醇浓度40%,剂量为5 g/kg体重,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组)、胃饲乙醇组(E组)、缺血组(IR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NPC组)、胃饲乙醇预处理组(EPC组)。动物手术采用门静脉转流下的肝脏缺血模式,肝门阻断时限为90 min,于再灌流0、13、、6、12、24、72 h活杀留取血液及肝脏标本。结果EPC组3、6 h血清ALT(1 230.88±132.50、888.88±126.67)IU/L、AST(1 866.38±61.77)(、1 433.88±42.74)IU/L均明显低于IR组及NPC组,肝脏病理改变较轻,而肝组织HSP70含量高于后者。结论乙醇预处理可以减轻大鼠肝脏90 min的缺血再灌流损伤,其肝脏保护作用与肝组织HSP70升高相一致,HSP70可能是其发挥肝脏保护的物质基础之一。
冯晓彬郑树国李昆董家鸿
关键词:再灌流损伤肝脏HSP70缺血再灌流损伤肝脏缺血成年WISTAR大鼠肝脏保护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