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作品数:1,718 被引量:4,817H指数:20
相关作者:康龙丽侯磊袁东亚雒伟群任毅华更多>>
相关机构: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92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7篇医药卫生
  • 435篇农业科学
  • 13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6篇生物学
  • 70篇文化科学
  • 6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4篇天文地球
  • 51篇经济管理
  • 51篇建筑科学
  • 48篇交通运输工程
  • 46篇轻工技术与工...
  • 38篇理学
  • 34篇电子电信
  • 32篇电气工程
  • 14篇哲学宗教
  • 14篇水利工程
  • 11篇化学工程
  • 8篇动力工程及工...
  • 8篇语言文字
  • 6篇艺术

主题

  • 68篇土壤
  • 54篇细胞
  • 53篇海拔
  • 49篇藏药
  • 47篇青稞
  • 43篇藏族
  • 35篇蛋白
  • 34篇植物
  • 33篇网络
  • 30篇色季拉山
  • 30篇基因
  • 28篇青藏
  • 26篇图像
  • 26篇肿瘤
  • 26篇微生物
  • 26篇活性
  • 25篇青藏高原
  • 24篇群落
  • 23篇结核
  • 19篇冷杉

机构

  • 379篇西藏大学
  • 324篇西藏民族大学
  • 277篇西藏农牧学院
  • 93篇西藏自治区农...
  • 87篇西藏自治区人...
  • 56篇西藏职业技术...
  • 38篇西藏自治区人...
  • 38篇西藏自治区农...
  • 35篇长安大学
  • 29篇中国科学院
  • 28篇教育部
  • 28篇北京协和医院
  • 25篇西藏自治区农...
  • 21篇西藏自治区农...
  • 19篇西藏自治区科...
  • 17篇武汉大学
  • 17篇日喀则市人民...
  • 16篇中国科学院上...
  • 15篇四川大学华西...
  • 14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4篇侯磊
  • 14篇雒伟群
  • 14篇康龙丽
  • 13篇布多
  • 13篇袁东亚
  • 12篇龚嘎蓝孜
  • 12篇德吉
  • 11篇田云
  • 11篇马利锋
  • 11篇郑维列
  • 11篇卢杰
  • 11篇普珍
  • 11篇孙芳云
  • 11篇潘虎
  • 10篇赵尔平
  • 10篇方江平
  • 10篇高屹
  • 9篇王波
  • 7篇王瑞
  • 7篇魏道凯

传媒

  • 116篇西藏科技
  • 53篇高原农业
  • 37篇高原科学研究
  • 35篇西藏医药
  • 31篇西藏农业科技
  • 24篇西藏大学学报...
  • 18篇江苏农业科学
  • 17篇西南农业学报
  • 12篇中国民族医药...
  • 1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0篇黑龙江畜牧兽...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北方园艺
  • 9篇基础医学与临...
  • 9篇中国农学通报
  • 9篇科技创新与应...
  • 8篇动物医学进展
  • 7篇生态学报
  • 6篇实验技术与管...
  • 6篇现代电子技术

年份

  • 145篇2023
  • 284篇2022
  • 274篇2021
  • 238篇2020
  • 209篇2019
  • 185篇2018
  • 130篇2017
  • 106篇2016
  • 40篇2015
  • 26篇2014
  • 35篇2013
  • 11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5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1,7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孔树脂富集纯化阿夏塞尔郡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2018年
目的研究AB-8型大孔树脂富集、纯化打箭菊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打箭菊总黄酮洗脱率和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大孔树脂富集、纯化打箭菊总黄酮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结果打箭菊样品液50 mL上大孔树脂柱(d10 mm×h50 mm,干重10g),用蒸馏水200 mL、30%乙醇180 mL依次洗脱,打箭菊总黄酮富集在30%乙醇洗脱液部分。打箭菊总黄酮精制度达510.2%以上,洗脱率达94.6%,30%乙醇洗脱液干燥后总固物中打箭菊总黄酮含量可达62.4%.结论采用此法可有效用于打箭菊总黄酮的分离富集,提高打箭菊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
泽仁达瓦林朝展
关键词:打箭菊总黄酮
GC-FID法测定白酒中甲醇的含量被引量:7
2019年
建立GC-FID法测定白酒中甲醇含量的分析方法。待测样品混匀后采用DB-WAX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选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测定。在本试验条件下,甲醇分离效果良好,其保留时间为8. 116 min,线性方程为Y=0. 2931X-3. 0734,相关系数r值为0. 9998,回收率为100. 9%~104. 3%,RSD值为1. 3%~2. 6%,方法检出限为7. 5 mg/L。该方法快速、准确,适合白酒中甲醇含量的精确定量分析要求。
潘虎潘虎代艳娜张一帆白军平杨晓凤杨晓凤
关键词:甲醇气相色谱法白酒
2018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细菌耐药监测
2021年
目的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剔除重复菌株后,共收集2035株分离菌。菌种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ATB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按2020年版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的标准药敏判读,用WHONET5.6分析数据软件进行。结果共收集2035株非重复菌,革兰阳性菌占32.9%(671/2035),革兰阴性菌占67%(1364/2035),检出率53%为(MRSA),检出率为83%为(MRCNS),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不敏感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的分离率在该院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86/1364,28.3%)、肺炎克雷伯菌(277/1364,20.3%)、流感嗜血杆菌(176/1364,12.9%)、鲍曼不动杆菌(159/1364,11.7%)、铜绿假单胞菌(104/1364,7.6%),肠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米诺环素和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均高于80%,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耐药率在50.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大于10.0%,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70.0%,其中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74%.结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较全国其他省市相比,细菌耐药率整体较低于全国水平,但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菌株仍有检出,对临床治疗造成严重威胁。本地细菌耐药监测结果进行充分利用,并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进行加强。
次白次仁央金嘎松卓嘎窦红涛秦绪珍罗桑次珍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监测耐药率细菌感染
综合干预措施预防结肠息肉复发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预防结肠息肉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结肠息肉患者(息肉组)296例,以及同期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健康体检组)240例。息肉组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148人。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息肉内镜下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宣教,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措施预防息肉复发。比较息肉组与健康体检组干预前息肉危险因素量表评分;比较干预前、后1年及2年干预组与对照组息肉危险因素量表评分,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1年、2年息肉复发率。结果息肉组干预前息肉危险因素评分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息肉危险因素评分与息肉发生呈正相关(OR=3.716,95%CI:2.955~4.672,P<0.01)。息肉组281例完成研究:干预组141例,对照组140例。干预组息肉危险因素评分下降趋势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后1年、2年危险因素评分分别为(9.15±1.48)分、(9.09±1.45)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干预后1年危险因素评为(11.73±2.01)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2年为(12.13±2.08)分,与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1年及2年危险因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后1年及2年息肉复发率分别为9.93%、12.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7%、21.43%(P均<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结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复发率,并使患者认识并避免与息肉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增加保护因素,在预防结肠息肉长期复发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贺星唐郡崔立红杨斌
关键词:结肠息肉综合干预措施复发
西藏雨季主要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对2014年雨季西藏境内63处水体中δD和δ^(18)O值的测定,分析其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水体δD和δ^(18)O的取值范围分别为-152.06‰^-19.05‰和-16.96‰~4.66‰,δD较δ^(18)O的标准差大,平均值分别为-101.38‰和-9.67‰;3种水体的δD和δ^(18)O值关系为湖泊δD相对河流δD富集,河流δD相对沼泽δD富集,湖泊δ^(18)O相对河流δ^(18)O和沼泽δ^(18)O富集,河流δ^(18)O和沼泽δ^(18)O无差异;蒸发趋势方程分别为δD湖泊=6.14δ^(18)O-45.48(n=22,R2=0.855),δD河流=7.83δ^(18)O-26.22(n=32,R2=0.858),δD沼泽=5.93δ^(18)O-52(n=9,R2=0.723),河流相比湖泊和沼泽水体的δD与δ^(18)O更易受大气降水的影响;氘过量参数特征为湖泊-79‰^-17‰,河流-40‰^-5‰,湿地沼泽-34‰^-7‰,表现出蒸发强烈的水体特征;沼泽水体δ^(18)O与纬度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67x-63.23。
李继荣赵健宇杨乐张唐伟仓决卓玛
关键词:雨季湖泊河流沼泽
不同密度条件下青稞藏青2000的冠层特征与产量效应
2019年
为探讨不同密度条件下高产青稞藏青2000冠层结构特征与产量的关系,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187.5、225.0、262.5 kg/hm^23个密度水平对藏青2000的冠层结构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藏青2000在高密度(262.5 kg/hm^2)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产量(5883.34 kg/hm^2),比低密度和中密度分别提高13.90%和11.49%;具有高产特性的株高为101.44 cm,穗长为6.42 cm,穗下节长为26.39 cm,茎粗为4.39 mm;叶面积指数除成熟期之外,各生育期内高密度显著高于其他2个密度处理;冠层透光率在高密度条件下出现在生育期的中期,即抽穗期,达27.0,显著高于中密度(22.0)和低密度(8.0),说明在高密度条件下植株生长最旺盛期底层透光率依然较高;旗叶SPAD值抽穗期之后随着生育进程降低,且在低密度条件下下降明显,从孕穗期至灌浆期下降了50%,而在高密度下下降不明显(32%),灌浆期高密度条件下叶片SPAD值最高,为33.55,其次中密度为26.41、低密度为23.45,说明后期高密度条件下叶片SPAD值高,旗叶叶片衰老较慢,延长了叶片光合时间,有利于后期产量的形成。以上特性均表明,在林芝市种植藏青2000时适当加大播种密度,将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卓嘎伦珠朗杰何燕尼玛次吉次仁央金
关键词:青稞
放牧藏猪、舍饲藏猪与商品猪粪便真菌群落组成及其与饲粮纤维消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饲养在西藏高原的放牧藏猪、舍饲藏猪和商品猪(杜长大猪,DLY猪)粪便中真菌群落组成的差异性,获取与饲粮粗纤维消化相关的真菌群落。【方法】以饲养在西藏高原的5月龄放牧藏猪、舍饲藏猪和DLY猪为研究对象,采用消化试验测定放牧藏猪、舍饲藏猪和DLY猪对饲粮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采集粪便样品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SMRT),测定粪便真菌ITS基因全长序列,分析粪便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获取饲粮粗纤维表观消化率与真菌群落的相关性。【结果】在放牧藏猪、舍饲藏猪和DLY猪的粪便样品中共鉴定出了4个门、13个纲、23个目、39个科、55个属、58个种,放牧藏猪在各分类水平的分类单元数均显著高于舍饲藏猪与DLY猪(P<0.05)。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优势菌门,在门水平下,放牧藏猪、舍饲藏猪和DLY猪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纲、目、科、属、种水平下,放牧藏猪多个真菌类群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藏猪与DLY猪(P<0.05)。放牧藏猪具有更高的菌群丰富度和独有分类操作单元(OTU)(P<0.05),通过主坐标分析发现放牧藏猪粪便真菌群落与舍饲藏猪和DLY猪之间差距明显。放牧藏猪对饲粮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舍饲藏猪与DLY猪(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Phialemonium atrogriseum、Phialemonium inflatum、Podospora communis与饲粮粗纤维表观消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放牧藏猪具有较强的纤维消化能力,可以从其肠道内鉴定出更丰富的真菌类群并进行深入开发,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藏猪耐粗饲等优良特性。
谭占坤池福敏商振达商鹏刘锁珠强巴央宗
关键词:藏猪商品猪真菌群落纤维消化
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高原与平原人群正常皮肤弹性的研究
2022年
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研究高原、平原常住人群正常皮肤弹性。方法招募113名高原地区(高原组)和92名平原地区(平原组)健康志愿者,分别用横切面和纵切面测量腹壁、胸壁、右侧前臂、右手中指、右侧脸颊5个部位皮肤弹性值(包括剪切模量、剪切波速度)。比较组间、组内弹性值差异,选取弹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行诊断性试验,并绘制ROC曲线。结果高原组各部位皮肤弹性值高于平原组(P<0.05);2组各部位皮肤横切面、纵切面弹性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部位皮肤横切面弹性值诊断高原地区皮肤的ROC曲线AUC大于纵切面;不防晒者右侧脸颊皮肤弹性值高于防晒者(P<0.001);高原组各部位皮肤横切面弹性值为右手中指>胸壁>右侧前臂,右手中指>胸壁>右侧脸颊,右手中指>胸壁>腹壁,平原组各部位皮肤横切面弹性值为右手中指>右侧前臂>右侧脸颊,右手中指>右侧前臂>腹壁,胸壁>右侧前臂>右侧脸颊,胸壁>右侧前臂>腹壁(均P<0.05),余不同部位弹性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原日光照射会使皮肤弹性值增加,同一人群,日光暴露时间越长的部位皮肤弹性值越大,临近骨面的皮肤弹性值更大,防晒措施能减缓皮肤弹性值增加,皮肤具有各向异性,横切面弹性值诊断效能大于纵切面。
徐晴刘红梅赵芸珂孙敏余玲肖蓉
关键词:皮肤各向异性
藏青杨虫瘿的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2
2017年
为明确蚜虫在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藏青杨(Populus szechuanica var.tibetica)叶片上的危害特征及其产生虫瘿的分布特点,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应用扩散系数(C)、Morisita指数(I)、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M*)、Lloyd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参数(K)、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指数法对该区藏青杨叶片上虫瘿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藏青杨叶片左上虫瘿出现率为25.36%、左下为24.30%、右上为24.98%、右下为25.36%,叶片左边为49.66%、右边为50.34%;藏青杨不同方向叶片上虫瘿出现的比率均在25%左右。藏青杨叶片上虫瘿主要以3~7个聚集的形式存在。虫瘿出现频次(y)与虫瘿数量级别(x)的拟合曲线为y=-2.150 3x^2+23.159x-7.309 1(R^2=0.818 4)。6级虫瘿数量最多,占总虫瘿数的22.15%。由虫瘿空间分布参数可知,藏青杨叶片上虫瘿空间分布呈聚集型,但虫瘿聚集强度不大。总体上虫瘿个体群大小随虫瘿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个体群指数L值平均大小为7.20。经拟合,虫瘿空间分布格局Iwao M*-M回归模型为M*=1.059 9m+0.523 4(R^2=0.993 9),Taylor模型为log S2=1.043 4logm+0.043 7(R^2=0.996 4),两模型均判定为聚集分布。综上,虫瘿在藏青杨不同方位的出现率相近,但在叶片上均呈聚集分布,虫瘿的聚集除与环境因素有关外,也与其生物学特性相关。
唐晓琴卢杰
关键词:虫瘿
亚东鲑幼鱼饥饿后的补偿生长试验及其补偿机制探讨
2017年
为研究亚东鲑幼鱼阶段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及食物转化率的变化,探讨其补偿机制。控制水温为14~16℃,溶氧6.5~8.5 mg/L,在长方形平列槽中对平均体质量(5.48±0.46)g的亚东鲑幼鱼进行饥饿0,7,14,21,28 d,之后进行再投喂试验,试验为期49 d。结果表明:鱼苗存活率为98.5%;增重率Ⅰ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特定生长率Ⅱ组和Ⅲ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Ⅰ组、Ⅳ组和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摄食率Ⅰ组、Ⅱ组和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饲料转化率Ⅲ组最高,为53.67%±1.29%,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知,饥饿7 d组、14 d组和21 d组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属于部分补偿生长类型,幼鱼饥饿后,通过提高摄食率和降低标准代谢共同来实现部分补偿生长的能力;而饥饿Ⅴ组,即28 d组体质量出现负增长,属于不能补偿生长类型,可能原因是饥饿时间过长,恢复投喂时间过短所致。
王万良王建银陈美群曾本和张驰周建设
关键词:幼鱼饥饿
共17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