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3JCQNJCl3500)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晓东孙元明陈婕吴迪宋莎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毒性
  • 1篇增敏
  • 1篇增敏作用
  • 1篇细胞毒
  • 1篇细胞毒性
  • 1篇细胞毒性研究
  • 1篇纳米
  • 1篇金纳米颗粒
  • 1篇聚乙二醇
  • 1篇聚乙烯二醇类
  • 1篇谷胱甘肽
  • 1篇二醇
  • 1篇放射增敏
  • 1篇放射增敏作用
  • 1篇HELA细胞
  • 1篇HEPG2细...
  • 1篇HELA

机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篇孙元明
  • 2篇张晓东
  • 1篇沈秀
  • 1篇刘培勋
  • 1篇宋莎莎
  • 1篇吴迪
  • 1篇陈婕

传媒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15nm聚乙二醇保护的Au纳米颗粒对HepG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Au纳米颗粒对HepG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首先制备典型的15nm聚乙二醇(PEG)包裹的Au纳米颗粒,然后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时定量检测纳米颗粒的血浆稳定性,同时使用噻唑蓝法研究给药后24h和48h的细胞活性,最后,通过克隆形成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Au纳米颗粒对HepG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结果PEG包裹的Au纳米颗粒具有较好的血浆稳定性,在24h及以后未见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有明显的偏移。细胞活性实验表明,24h后,细胞的活性有所降低,但是48h后细胞的活性迅速恢复到90%。进一步研究克隆形成发现,Au纳米颗粒具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结论15nmPEG包裹的Au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血浆稳定性、较低的细胞毒性和较好的放射增敏作用。
张晓东宋莎莎陈婕吴迪沈秀孙元明刘培勋
关键词:聚乙烯二醇类金纳米颗粒放射增敏
谷胱甘肽保护的金纳米团簇对HeLa细胞毒性研究
2016年
目的探究由谷胱甘肽作为表面保护剂的金纳米团簇(GSH-AuNCs)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毒性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用含有GSH-AuNCs的培养基处理HeLa细胞后不同时间点的荧光强度,观察HeLa细胞对GSH-AuNCs在1、2、6、12、24h内的摄取情况。同时采用BALB/c荷瘤小鼠进行体内实验,分别腹腔注射0.2ml浓度为3mmol/L的GSH-AuNCs和等体积的蒸馏水(对照组)后24h取出肿瘤组织,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组织中的金元素含量以探究纳米团簇在肿瘤处随时间的摄取情况。最后用噻唑蓝(MTT)比色法研究不同浓度(0.003~0-3mmol/L)的GSH-Au NCs处理HeLa细胞24、48h的细胞毒性。结果HeLa细胞对GSH-AuNCs的摄取率在24h内不断升高,24h时达峰值73.13%。荷瘤小鼠实验表明,腹腔注射GSH-AuNCs24h后,肿瘤组织对GSH-AuNCs的摄取量(320±15)ng/g较对照组(腹腔注射蒸馏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不同浓度的GSH-AuNCs处理HeLa细胞24h,对细胞存活率有轻微影响,随浓度升高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GSH-AuNCs浓度为013mmol/L时的HeLa细胞存活率降为对照组(GSH-AuNCs浓度为0)的86%(P〈0.05);处理48h时,各浓度组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虽然GSH-AuNCs在体外和体内均易被细胞和肿瘤组织摄取,但其本身对HeLa细胞并无明显细胞毒性,可安全应用于影像、载药及靶向给药等生物医药领域。
王骏滢薛虚慧张晓东孙元明
关键词:细胞毒性HELA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