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8B030301253)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3
相关作者:程浩夏阳洪海峰路晓明麦庆怡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端粒
  • 4篇端粒酶
  • 3篇制剂
  • 3篇葡萄膜
  • 3篇葡萄膜黑色素...
  • 3篇黑色素
  • 3篇黑色素瘤
  • 3篇表达及意义
  • 2篇端粒酶抑制
  • 2篇端粒酶抑制剂
  • 2篇抑制剂
  • 2篇酶抑制剂
  • 2篇病变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滴丸
  • 1篇滴丸
  • 1篇端粒酶反转录...
  • 1篇端粒酶活性
  • 1篇血栓
  • 1篇血栓通

机构

  • 7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中山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作者

  • 7篇程浩
  • 6篇洪海峰
  • 6篇夏阳
  • 5篇路晓明
  • 4篇麦庆怡
  • 3篇吴中耀
  • 3篇孙克清
  • 2篇夏天
  • 1篇郑建操
  • 1篇郑楗樑

传媒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6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IFN-α2b体外对人眼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端粒酶抑制剂IFN-α2b对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用特定时间下不同浓度以及特定浓度下不同时间的端粒酶抑制剂IFN-α2b作用于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采用PCR-ELISA法及PCR-PAGE法测定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IFN-α2b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端粒酶的活性出现逐步的下降,在药物浓度达到50kU/L以及作用时间达到24h后,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在500kU/L及48h达到抑制高峰。结论:IFN-α2b可有效降低体外培养的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程浩夏阳路晓明洪海峰麦庆怡吴中耀郑楗樑
关键词:端粒酶抑制剂葡萄膜黑色素瘤IFN-Α2B
两种复方中药制剂联合应用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两种中药制剂复方血栓通胶囊及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用药对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MD)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2例(64眼)AMD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及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维生素及复方芦丁片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维生素及复方芦丁片,连续服用3个月后,从视力及视觉电生理方面给予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有效率为79.41%,对照组为43.33%,经四格表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及闪光视网膜电流图a、b波的潜伏期均小于对照组,波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提高AMD患者视力及视网膜神经传导功能状态,为治疗AMD的安全、有效疗法。
程浩夏阳孙克清洪海峰路晓明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MD复方血栓通胶囊复方丹参滴丸
眼睑板腺癌中端粒酶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检测端粒酶在人眼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A)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睑板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18例睑板腺癌患者切除后的手术标本,采用PCR-ELISA法及PCR-PAGE法检测其端粒酶的含量及表达。结果:所选18例患者中端粒酶检测呈阳性表达16例(89%)。ELISA结果显示其中阳性病例中绝大多数呈中、高度表达,仅1例△A值<0.4,为低度表达。电泳结果显示为多少不等的梯形条带,其中16例显示为4条以上。结论:睑板腺癌患者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睑板腺癌的新型疗法之一。
程浩夏天洪海峰夏阳孙克清
关键词:端粒酶睑板腺癌ELISA
端粒酶抑制剂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两种端粒酶抑制剂干扰素α2b(IFN—α2b)和顺铂(CDDP)对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为临床化疗人葡萄膜黑色素瘤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IFN-α2b和CDDP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倒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法检测干扰剂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随着IFN—α2b和CDDP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出现生长抑制的形态学变化,电子显微镜显示细胞出现凋亡。作用72h,IFN-α2b和CDDP浓度分别大于500IU/ml及1.00mg/L时细胞出现抑制状态,并在浓度分别达到5000IU/ml及10.00mg/L时,其细胞抑制率(66.1±4.7)%及(74.0±3.3)%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N—α2b(5000IU/ml)和CDDP(10.00mg/L)浓度固定,作用时间达到48h后,细胞出现抑制状态;72h后抑制率(67.9±8.1)%及(76.5±1.6)%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随着两者浓度升高及作用时间增长,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受到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1)。结论端粒酶抑制剂IFN-α2b和CDDP可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且随着两者浓度升高及作用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加强,并导致细胞凋亡。
程浩夏阳吴中耀路晓明洪海峰麦庆怡郑建操
关键词:黑色素瘤端粒酶生长抑制物干扰素Α端粒酶反转录酶
玻璃体切除术前预测术后视力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预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功能的方法。方法:采用术前光定位、辨色力和视觉电生理检查方法,评估24例各种原因所致玻璃体出血或混浊,眼底不能窥入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功能情况。分别将术前光定位、辨色力和闪烁光VEP,常规闪光ERG结果与患者术后3wk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玻璃体出血或混浊术后视力与术前光定位、辨色力无相关性,与闪烁光VEP的振幅具有显著相关性,r=0.591,P=0.008。与术前明视白光ERG的a,b波振幅具有较显著相关性,r=0.549,0.495,P=0.015,0.031。结论:术前光定位和辨色力不能判定玻璃体切除术后的视功能情况,术前闪烁光VEP和明视白光ERG可以对术后视力进行准确预测。
程浩夏天孙克清麦庆怡洪海峰路晓明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
翼状胬肉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2009年
目的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α、α(GR—α、GR—β)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39例翼状胬肉组织(其中初发30例,复发9例),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GR—α、βmRNA和蛋白表达,并选择8例正常人的球结膜做为对照。结果翼状胬肉及正常人的球结膜组织中均存在GR-αmRNA表达,但GR-βmRNA表达均为阴性。其中39例翼状胬肉中的GR—αmRNA为(10.40±1.42)×10^3拷贝/μg,8例正常眼球结膜中GR—αmRNA为(2.23±0.32)×10^3拷贝/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P〈0.01)。其中初发性胬肉(30例)表达为(10.40±0.40)×10^3拷贝/μg,而复发性胬肉(9例)为(10.50±0.30)×10^3拷贝/μg,较初发性胬肉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P〉0.05)。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GR—α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这可能是翼状胬肉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其作用机制尚待于进一步研究。
程浩夏阳洪海峰路晓明麦庆怡
关键词:翼状胬肉糖皮质激素受体免疫组化
端粒酶在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检测端粒酶在人眼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16例因患葡萄膜黑色素瘤而行眼球摘除术的患者,取其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采用PCR-ELISA及PCR-PAGE检测其端粒酶的含量及表达。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的端粒酶检测呈阳性表达,占93.8%。PCR-ELISA结果显示其活性绝大多数呈中度、高度表达,仅1例△A值<0.15。电泳结果显示为多少不等的梯形条带,其中15例显示为4条以上。结论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新型疗法之一。
程浩夏阳刘敏吴中耀
关键词:端粒酶葡萄膜黑色素瘤PCR-ELIS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