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W012)

作品数:49 被引量:109H指数:5
相关作者:刘锋杰莫先武薛雯范永康范永康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南京晓庄学院上海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5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0篇文学
  • 23篇政治
  • 7篇文论
  • 6篇文学政治
  • 5篇意识形态
  • 5篇审美意识形态
  • 5篇文学政治学
  • 5篇美意
  • 4篇文艺
  • 3篇诗性
  • 3篇去政治化
  • 3篇文化政治
  • 3篇西方文论
  • 3篇论争
  • 3篇反本质主义
  • 3篇本质主义
  • 2篇当代西方文论
  • 2篇形态论
  • 2篇学艺
  • 2篇意识形态论

机构

  • 36篇苏州大学
  • 8篇南京晓庄学院
  • 5篇上海理工大学
  • 4篇牡丹江师范学...
  • 4篇曲靖师范学院
  • 3篇清华大学
  • 2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22篇刘锋杰
  • 8篇莫先武
  • 5篇薛雯
  • 5篇范永康
  • 4篇范永康
  • 4篇尹传兰
  • 3篇张亚骥
  • 3篇周景耀
  • 2篇高磊
  • 2篇刘淮南
  • 1篇章池
  • 1篇杨菊
  • 1篇李涛
  • 1篇赵学存

传媒

  • 7篇安徽师范大学...
  • 6篇合肥师范学院...
  • 4篇学习与探索
  • 3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理论导刊
  • 2篇文艺争鸣
  • 2篇内蒙古社会科...
  • 2篇河北学刊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学术月刊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当代作家评论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作家
  • 1篇人文杂志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曲靖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11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观点之质疑被引量:12
2008年
钱中文、童庆炳等人试图在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之间建立关联,这产生了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识形态的观点。但从构词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偏正结构",落脚点仍然在意识形态之上,并没有摆脱"意识形态中心论"。事实上,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是它的本体性质,意识形态只是它的功能性质。
刘锋杰
关键词: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偏正结构
从“自律”、“他律”看“文学是意识形态”及其他被引量:4
2008年
从"自律"与"他律"的关系来看,文学的价值性既不在于它是意识形态上,也不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上,而在于它的既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又不限于这种影响和制约上。所以,意识形态的强调和审美意识形态的凸现对文学和文艺学的进一步发展而言未必是积极的。
刘淮南
关键词:自律他律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从“文化政治诗学”走向“诗性政治诗学”——读范永康《文化政治与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化》被引量:1
2013年
范永康在其新著《文化政治与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化》一书中细致分析了西方当代文论政治化的四条路径: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与晚期马克思主义,绘制了当代西方政治化文论的全景图,并将其命名为"文化政治诗学",总结了"文化政治诗学"的政治性、批判性、反思性与公共性四大特征。同时,他指出,西方当代文化政治诗学建立在审美性与政治性对立的基础之上,忽略了文学的审美性,故在审美性与政治性融合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超越性的"诗性政治诗学",从而超越"文化政治诗学"。
莫先武
关键词:文学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政治学被引量:2
2010年
阿尔都塞深入研究了意识形态的独特内涵和运行机制,由"症候阅读"法发现文本—意识形态离心结构,开启了文本意识形态研究史。其后继者马歇雷、伊格尔顿、詹姆逊对此加以丰富和发展,他们从文本形式或文本生产策略入手,开展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范永康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政治学
“文学政治”及其存在形态——关于“文学政治学”的思考之五被引量:2
2013年
文学政治学作为研究"文学政治"的学科,主要包括四组相对应的概念,分别是:文学政治与政治文学、作家政治与政治作家、文本政治与政治文本、接受政治与政治接受,由此构成了文学政治学的概念体系。
刘锋杰
关键词:文学政治学文学政治
文学“艺象形态”性的心理发生学研究
2011年
针对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或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所提出的文学是"艺象形态"论,还可以通过文艺心理学、审美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进行更进一步的证明,这说明将文学定位于"艺象形态"上具有充足的理由与依据。
莫先武
关键词:文艺心理学审美心理学儿童心理学
当代中西文论“向外转”的理论异质探析
2013年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代中国文论受西方文化研究的影响,开始了"向外转",这被视为中西文论"向外转"的"合流"。但深入地看,中西之间仍然存在着理论上的异质性,在依据阶级政治还是依据文化政治、强调审美的形式功能还是强调审美的救赎功能上有所不同。随着西方"后理论"的出现,反思"理论"时代忽略文学性的种种弊端,与中国学者反思文学的再政治化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共同指向对文学审美性的肯定,代表着中西文论"向内转"的悄然到来,应当承认,这才回归了文学研究的学科本位。
刘锋杰范永康
关键词:中西文论
文学与政治:可以“想象”与超越偏见被引量:3
2011年
突破从属论、独立论和多元论的二元对立思维,文学与政治之关系理应是一种相互缘起的想象关系,它们因想象一种好的生活而有所关联。这种想象具有否定性、超越性和不可能性。落实到具体的政治生活和文学创作时,两者也应以一种想象的关系而存在,一方面政治须从文学文本中汲取制度策划的资源,同时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对政治的实际运作也有所影响。另一方面文学也须对现实政治的种种存在可能性进行积极的想象,将之作为自己不可缺失的资源之一。
周景耀刘锋杰
关键词:文学政治
建构主义文论再反思被引量:2
2011年
建构主义从本质主义的实体性思维转向反本质主义的生成性思维,建构主义文论无意于文学或文学理论本身的研究,转而关注建构其历史社会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从而走向了文学的知识社会学或文化政治学。建构主义文论的学理依据主要包括索绪尔的建构论语言学、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和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建构主义文论在破除纯文学研究和纯文学理论幻象方面是有功绩的。但是,建构主义文论也只是建基于后现代哲学基础之上的一种文论形态,具有回避文学内部研究、反人文主义、缺乏价值论维度等理论缺陷。故其并不具有普遍有效性,即只适用于对文学的文化研究,而不是对文学本身的研究。
范永康刘锋杰
关键词:反本质主义价值论
试论“诗性政治”概念及其美学特征被引量:4
2009年
"诗性政治"是建基于"心理本体"、融入艺术世界、化为文学形象的审美政治,具有想象性、人文性、体验性、超越性、整体性等美学特征。
范永康
关键词:美学特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