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HJJD720017)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陈丛兰肖群忠杨建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伦理
  • 2篇中国居住
  • 2篇居住
  • 2篇居住方式
  • 2篇建筑
  • 1篇正义
  • 1篇日常生活伦理
  • 1篇生活伦理
  • 1篇权利
  • 1篇居住环境
  • 1篇居住建筑
  • 1篇环境伦理
  • 1篇建筑伦理

机构

  • 2篇西安工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2篇陈丛兰
  • 1篇肖群忠
  • 1篇杨建强

传媒

  • 1篇中州学刊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天府新论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近30年来中国居住伦理研究述评被引量:2
2013年
中国的居住伦理研究主要从居住学的研究成果中得到体现。研究涉及居住建筑伦理、居住环境伦理和居住方式伦理三大领域。其中,居住建筑伦理研究立足传统与西学,反思建筑实践的伦理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初步构建起建筑伦理学体系;基于生态伦理、环境伦理和生活伦理,居住环境伦理研究重在探讨居住观念、居住行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既有之利"、"现有之弊"与"应有之义";居住方式伦理研究则从人本主义、政治伦理、制度论理、关怀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出发,分析当代居住方式的伦理困境,思索走出困境的理路。学理化、系统化和人居价值指导是未来居住伦理的研究趋势。
陈丛兰
中国居住伦理百年研究述要
2013年
居住伦理旨在探索人居建筑之于个体和居住主体之间、人之居和居之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及人类幸福的实质及达致的途径。其研究范畴为居住建筑、居住环境和居住方式。百年以来,中国学界对居住建筑伦理研究得最为充分、系统;居住环境伦理的研究虽已起步,但仍存在滞后现象;居住方式伦理的研究取得一些成就,然也有非独立、非系统的特征。这些局限性正是未来居住伦理研究的起点。
陈丛兰
关键词:居住建筑居住环境居住方式
论生活与伦理的关系被引量:6
2018年
生活是人谋生的活动以及对其存在意义和价值、合理活动方式的追求。对生活价值与意义的探索,必然会使人们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观,也必然会以一定的观念、规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规范、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就是生活伦理。伦理源于生活,是生活观念与价值规范的凝结。因此,生活对于伦理来说具有存在的优先性,而伦理则赋予生活以价值与意义。生活是事实存在,伦理是价值意义。日常生活与伦理有着更为直接与密切的联系,而且通过风俗直接交集在一起。日常生活伦理就是指直接产生于日常生活中的与习俗、礼仪、行为方式及生活方式保持高度一致性的伦理观念与行为规范。日常生活伦理具有基础性与先在性、实然性与应然性高度统一、习而不察的自发性与世俗性、经验性与具体性等特点。
肖群忠
关键词:生活伦理日常生活伦理
权利的基础与制度的正义
2016年
作为现代社会核心价值的自由平等精神,是经过思想家们不断追问权利的来源和基础后在价值理念层次上的确立。正义的制度就是要体现这些现代价值理念才能被称为是"善"的制度。制度的背后总有价值理念的支撑而使其在特定的时空内呈现出一定的合理性。从梳理对权利的来源的几种不同看法始,阐释了权利的基础和制度正义的统一关系。
杨建强
关键词:权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