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93068)
-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 相关作者:黎韦华严浩徐建刚林浩添凌士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的实验研究
- 2010年
- 目的动态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的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的变化,并阐明二者之间的关联。方法制备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于碱烧伤后1周、2周行角膜组织电镜检查,检测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ase-alkaline phos-phatase,5’-NA-ALP)双重酶组织化学染色及全角膜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碱烧伤后6h、1d、3d、1周、2周、3周、4周、5周、6周、7周、8周的角膜新生淋巴管和新生血管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淋巴管计数(lymphatic vessels counting,LVC)和血管计数(blood vessels counting,BVC)比较。结果电镜观察结果:角膜碱烧伤后1周,角膜基质层出现新生血管,未见淋巴管;碱烧伤后2周,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均出现。酶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碱烧伤后6h有新生血管,1周时角膜基质层存在新生淋巴管,2周时LVC和BVC均达到高峰,分别为(16.41±1.00)个和(50.40±1.56)个;以后逐渐下降,5周时LVC为(0.33±0.50)个,BVC为(12.52±2.51)个;8周时均为0。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和新生血管呈显著性正相关(y=0.2938x,r2=0.6703,P<0.01)。全角膜免疫荧光染色:角膜碱烧伤后3d,角膜可见新生淋巴管;碱烧伤后1周,新生淋巴管明显增多;2周达高峰,3周开始减少;5周时仅有角膜新生血管;8周时新生血管逐渐消退。结论角膜碱烧伤后有新生淋巴管生成,2周达到高峰,5周消退;角膜新生淋巴管和新生血管之间密切关联。
- 凌士奇柳灿黎韦华林浩添
- 关键词:角膜碱烧伤新生淋巴管
- 角膜移植后患者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和炎症的关联
- 2010年
- 目的:研究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和炎症的关联。方法:人角膜取自行二次角膜移植的患者19例。淋巴内皮细胞受体(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LYVE-1)和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adhesion modecule-1,PECAM-1)双重免疫组化法标记角膜中的新生血管和淋巴管,进行淋巴管计数(lymphatic ves-sels counting,LVC)和血管计数(blood vessels counting,BVC),比较BVC、炎症指数(inflammation index,IF)、移植历史(transplantation history,TH)与LVC之间的关联。结果:角膜移植后BVC,IF与LVC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而TH与LVC间呈显著性负相关。角膜移植后新生淋巴管、血管、眼表炎症间大致成平行发展,新生淋巴管最先退化,其次是眼表炎症,新生血管最后消退。结论:人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眼表炎症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 严浩凌士奇黎韦华黎韦华梁凌毅
- 关键词:角膜移植新生淋巴管新生血管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