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636)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陈芳源沈莉菁钟敏钟济华林文洁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造血
  • 2篇造血调控因子
  • 2篇基因
  • 2篇斑马
  • 2篇斑马鱼
  • 1篇信号
  • 1篇血管
  • 1篇血液
  • 1篇血液肿瘤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造血系统
  • 1篇肿瘤
  • 1篇细胞
  • 1篇干细胞
  • 1篇癌基因
  • 1篇MYCN
  • 1篇MYCN基因
  • 1篇NOTCH
  • 1篇NOTCH信...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陈芳源
  • 4篇沈莉菁
  • 3篇钟敏
  • 2篇钟济华
  • 1篇卿恺
  • 1篇曹兰芳
  • 1篇张勇
  • 1篇钟华
  • 1篇林文洁

传媒

  • 2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N-Myc在造血和血液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N-Myc癌基因在胚胎期造血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旦机体发生血液恶性肿瘤时,其表达量可升高,并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本文就N-Myc的结构,对各系造血细胞的调控机制,参与各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国内、外的过表达造模研究、药物干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沈莉菁曹兰芳陈芳源
关键词:N-MYC癌基因造血系统血液肿瘤
AML1-EVI1转基因斑马鱼模型的建立及对造血转录因子的调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建立表达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同向性病毒整合位点(EVI)1融合基因斑马鱼模型,研究AML1-EVI1融合基因对造血转录因子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AML1-EVI1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胚胎单细胞期,建立生殖系稳定转染的转基因模型,常规养殖到F2代。以F2代转基因斑马鱼作为实验对象,运用反转录(RT)-PCR验证AML1-EVI1融合基因的表达,外周血涂片、肾细胞涂片检测血细胞形态学改变,全胚胎原位杂交及荧光实时定量PCR(RFQ-PCR)检测融合基因对造血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1(GATA1)、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结果:在性成熟146条嵌合表达的F0代斑马鱼中鉴定得到3条(2.1%)转基因阳性斑马鱼,其中雄鱼2条,雌鱼1条。外周血涂片及肾细胞涂片显示转基因斑马鱼出现造血细胞分化障碍,幼稚细胞增多,全胚胎原位杂交及RFQ-PCR均显示,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型斑马鱼造血转录因子MPO基因表达量无论造血细胞发育早期还是晚期都明显下降,转录因子GATA1则在发育早期上调,晚期呈现明显下调。结论:AML1-EVI1融合基因通过调节转录因子抑制髓系分化,红系发育,促进原始细胞增殖。
林文洁沈莉菁陈芳源钟敏孙瑞林钟济华
VEGF和Notch信号在血管形态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互调节被引量:1
2013年
血管形态发生是一个动态调节的形态变化过程,包括内皮细胞的变化、小管的相互连接并最后形成血管网络。这个复杂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多个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协调的信号通路。新的毛细血管的形成,包括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迁移、对齐的方式、增殖、管形成、分支、吻合和细胞间的连接及周边的基底膜的成熟。其中每一个阶段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otch信号通路中已知的或未知的基因密切相关。VEGF是血管开始萌芽的必须因子,还可调节毛细管顶端细胞迁移和血管基干细胞的增殖。Notch参与了血管形成,尤其是动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和顶端细胞与基干细胞表型的选择。现将主要对VEGF和Notch信号通路在血管形态发生中的作用及相互调节作一综述。
卿恺陈芳源
关键词:VEGFNOTCH
MYCN转基因斑马鱼对造血调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热激活启动子条件性过表达鼠源性MYCN基因,建立生殖系稳定转染的斑马鱼系,以研究MYCN基因对造血调控因子转录的影响。方法:构建携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MYCN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胚胎单细胞期,通过荧光筛选出F0代,继而建立生殖系稳定转染的转基因鱼系。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ogentic quantitative PCR,RFQ-PCR)及血涂片论证MYCN基因的过表达及其对造血调控因子的影响。结果:在256条嵌合表达的性成熟F0代斑马鱼中,鉴定发现有18条(7.0%)显示转基因阳性,其中雄鱼8条,雌鱼10条。同时,RFQ-PCR及外周血涂片均显示,转基因斑马鱼F1和F2代均发生明显的造血分化障碍,造血关键调控因子scl、mpo、gata1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斑马鱼在基因研究中具有直观及规模化优势,特别适用于单一基因的研究,MYCN基因产物可显著抑制红系生成和造血分化。
钟敏沈莉菁陈芳源张勇匡颖钟华钟济华
关键词:斑马鱼MYCN基因造血调控因子
斑马鱼造血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斑马鱼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优势,使其成为研究造血发育过程及调控机制的良好的生物模式.目前已经利用斑马鱼建立了若干和人类极为类似的血液疾病模型,如T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MPD)等.由于其胚胎透明便于观察,并且可以结合大规模的前向遗传学筛选,从而利于发现造血过程中的未知因子,进一步了解斑马鱼的造血过程及其调控方式.
钟敏沈莉菁陈芳源
关键词:斑马鱼造血调控因子造血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