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市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作品数:19 被引量:82H指数:5
相关作者:邵金陵李霞韩迎星张璇常彦海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陕西省人民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新石器
  • 4篇新石器时代
  • 4篇石器
  • 4篇石器时代
  • 4篇考古
  • 4篇出土
  • 3篇代人
  • 3篇腰椎
  • 3篇颌骨
  • 3篇磨耗
  • 3篇磨牙
  • 3篇考古学
  • 3篇古学
  • 2篇当代人
  • 2篇第三磨牙
  • 2篇牙周
  • 2篇牙周病
  • 2篇腰椎管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机构

  • 12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陕西省人民医...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武警陕西总队...
  • 1篇西安第四军医...
  • 1篇西安市第一医...
  • 1篇陕西省考古研...

作者

  • 11篇邵金陵
  • 3篇王晓庆
  • 3篇常彦海
  • 3篇韩迎星
  • 3篇张璇
  • 3篇李霞
  • 2篇孟勇
  • 2篇肖丹
  • 2篇李运明
  • 2篇蒋勇
  • 2篇凌鸣
  • 2篇李海涛
  • 1篇段清波
  • 1篇赵思桥
  • 1篇夏开勇
  • 1篇张利侠
  • 1篇段小红
  • 1篇范亚一
  • 1篇顾始伟
  • 1篇朱秀梅

传媒

  • 6篇牙体牙髓牙周...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临床口腔医学...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16例人群牙齿的平均磨耗程度调查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通过调查普通人群牙齿切缘及咬面的磨耗情况,研究牙齿磨耗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分年龄段对抽样人群进行牙齿随机检查,采用Smith和Knight牙齿磨耗指数TWI分度方法,对416例受检人群的11395颗牙齿的切缘和咬面进行磨耗度检查.对各个牙齿的磨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测得当代普通人群牙齿平均磨耗度为1.51.不同年龄段牙齿的磨耗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牙齿的磨耗程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加重.同名牙齿的平均磨耗程度在男女性别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齿磨耗呈现增龄性变化,但不存在性别差异.
刘东秀邵金陵万毅张旻
关键词:牙磨损
西安地区3000年前人颌骨隆起发育相关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对出土的3000年前人颌骨隆起发育状况进行观测,研究其与咀嚼力相关指标和口腔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以探讨与人颌骨骨质隆起的发育和退化有关的因素。方法:选取西安地区出土的3000年前人颌骨标本40例,观测上颌颊侧隆起(BE)以及下颌舌侧隆起(LME)的形态,并记录了颞下颌关节病理性形态表现、牙齿龋损状况、牙齿生前缺失、牙石状况、牙槽骨水平吸收、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磨耗、磨耗率等口颌健康、咀嚼力评估指标,数据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E、LME均与颞下颌关节病理性形态表现强相关;LME与M1、M2的磨耗率中等相关;BE与牙齿龋损状况、牙齿生前缺失、牙石状况、牙槽骨水平吸收弱相关。结论:研究3000年前人颌骨骨质隆起的一般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研究颌骨隆起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认识当时人类生产和生活情况积累资料。
康婷邵金陵刘呆运黄世友
关键词:考古咀嚼力
6000年前成人第三磨牙的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观察距今约6 000年前成人第三磨牙的位置情况。方法:研究了200个半坡博物馆内保存的新石器时代人颌骨标本,第三磨牙共383颗(上颌187颗,下颌196颗),观察第三磨牙的萌出情况。第三磨牙未萌出者经X线片证实,按有无第三磨牙牙胚,将其分别归为埋伏阻生组或先天缺失组。结果:上颌第三磨牙先天缺失率为26.74%,下颌第三磨牙先天缺失率为17.35%。上颌第三磨牙阻生率为2.67%,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率为14.79%。结论:现代人第三磨牙阻生率与先天缺失率均较新石器时代成人高,人类第三磨牙阻生与先天缺失是伴随整个人类进化而发生的咀嚼器官退化现象的一部分。
李霞邵金陵韩迎星蒋勇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成人第三磨牙先天缺失咀嚼器官
3000年前人与当代人牙齿磨耗的对比性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调查距今约3 000年前出土人牙齿的磨耗状况,并通过与当代人牙齿磨耗状况进行对比性研究,以探求3 000年来人牙齿磨耗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mith和Knight牙齿磨耗指数TW I分度方法,分年龄段观察记录了99例陕西长安区出土的3 000年前人颅骨标本中1 255个恒牙切缘和咬合面的磨耗度,并与416例当代人群牙齿平均磨耗程度进行比较。结果:3 000年前出土人不同年龄段各个牙位牙齿的平均磨耗程度均明显高于当代人,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和当代人相比,3 000年前人前牙相对后牙磨耗程度偏重。结论: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牙齿磨耗程度减轻,其中前牙相对后牙磨耗程度减轻更加明显。
夏开勇邵金陵刘东秀李运明刘呆运
关键词:磨耗当代人
西安地区出土的2200年前人与现代人下颌骨后段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对西安地区出土的2 200年前人下颌骨标本与现代人下颌骨标本的研究,探讨人下颌骨后段形态的演化。方法:选取保存较完整的2 200年前成人男性下颌骨标本36个,现代成人男性下颌骨标本38个。按第三磨牙萌出情况进行分组,采用数显游标卡尺及万能角度尺对下颌骨进行测量,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 200年前人标本下颌斜长OB、磨牙后间隙BX均大于现代人标本,两者之间的比值(OB/BX)现代人大于2 200年前人,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期内不同分组测量结果显示,萌出组下颌斜长、磨牙后间隙长度与阻生组、缺失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颌骨长度和磨牙后间隙长度影响下颌第三磨牙的生长发育。伴随咀嚼器官的不断退化,人下颌骨总长度呈负增长趋势,且磨牙后间隙长度退化幅度尤为显著。
闻静邵金陵李运明刘呆运
关键词:考古学现代人第三磨牙
陕西出土1000年前人牙齿的牙周病状况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调查距今1100~1300年前出土人牙齿的牙周状况,探求牙周病的发生发展趋势。方法:观察记录了62例陕西长安区出土1000年前人骨架全部牙齿的牙周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57个个体的529个牙齿患有牙周病,患牙占观察牙齿总数的83.84%,该人群牙周病的平均患病率为91.94%。56岁以上年龄组及36~55岁年龄组牙周病患病率(100%)>24~35岁年龄组(85.71%)>23岁以下年龄组(72.73%)。牙周病的罹患累及各个牙位,其中尖牙的罹患率最高,中切牙的罹患率最低。所有上下颌对称牙位牙齿之间的患牙率及上下颌总的患牙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牙周病患病率高于女性患病率(p<0.01)。结论:研究1000年前人牙周疾病的一般情况,进而认识牙周病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规律,并为研究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状况提供间接的实物证明。
孟勇邵金陵李海涛刘岚肖丹刘呆运
关键词:牙周病
腰椎板切开成形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预防硬膜外粘连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价腰椎板切开成形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行腰椎板切开关闭成形术患者,单纯组仅行腰椎板切开椎管成形术,联合组手术的同时给予透明质酸钠凝胶。观察手术前后腰痛和下肢疼痛VAS评分、病变腰椎椎间隙高度变化,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采用腰椎MRI测量比较椎管矢状径、硬膜囊形态改变。结果:腰痛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肢痛VAS评分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L4~5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临床疗效总体上基本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管矢状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硬膜囊面积优于单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板切开成形术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比单独手术预防腰椎管内粘连效果更好,能够进一步减轻椎管内粘连,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王晓庆王晓莉常彦海肖培芬刘洁
关键词:硬膜外腔
秦始皇陵区出土2200年前人下颌骨形态学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通过对陕西秦始皇陵区山任窑遗址出土的2200年前人下颌骨观察和测量,了解我国秦代人的下颌骨特征.方法:选取保存较完整的下颌骨49个,采用数显游标卡尺及0—360°游标万能角度尺对下颌骨进行三维测量,并记录其表面各标志性结构,结果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次报告了秦代人下颌骨的各项测量数据及非测量性状的研究结果,下颌骨的各项测量数据,除下颌角外,各年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颏孔位于第二前磨牙下方者居多,下牙弓形态主要以椭圆形为主.结论:为人类体质学和进一步研究人类下颌骨演化积累数据资料.
杨楠邵金陵段清波
关键词:考古学秦代下颌骨
烧伤病房病原菌构成比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病原菌的构成比,掌握病房空气、床头柜表面细菌与创面菌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内感染。方法:2006年至2007年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同时对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空气、床头柜表面进行采样,细菌分离、鉴定。结果:烧伤创面分离的菌株与病房环境细菌无相关依从性,而空气与床头柜表面的菌种在归属上存在相关依从性。结论:对烧伤病房定期进行有效的环境消毒处置及创面菌株监测,是预防烧伤创面和烧伤病房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吴红娟黄亚川张利侠王珣莉刘晓梅朱秀梅
关键词:烧伤病房细菌医院感染
新石器时代成人颌骨的测量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通过对距今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成人颌骨的测量,为中国人颌骨数据积累一定的资料。方法:采用0~360°游标万能角度尺及数显游标卡尺对半坡博物馆内保存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成人颌骨进行测量。其中,男性上颌骨55个,下颌骨64个;女性上颌骨34个,下颌骨40个。年龄为20~55岁。测量结果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下颌骨的各项测量数据,除下颌角及下颌切迹宽外,均为男性大于女性。结论:本研究得到的结果,可对考古学利用上下颌骨进行性别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霞邵金陵韩迎星张志敏
关键词:成人颌骨新石器时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