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市科技局社会发展计划项目

作品数:36 被引量:235H指数:9
相关作者:石一宁陈研明杜晓琨李静杨乐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市中心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屈光
  • 9篇近视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6篇等效球镜
  • 6篇流行病学调查
  • 5篇眼屈光
  • 4篇眼压
  • 4篇眼轴
  • 4篇年级
  • 4篇屈光状态
  • 4篇中学生
  • 4篇关节
  • 4篇高度近视
  • 3篇眼底
  • 3篇眼底改变
  • 3篇一年级学生
  • 3篇年级学生
  • 3篇小学生
  • 3篇近视眼

机构

  • 11篇西安市中心医...
  • 9篇陕西省人民医...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安徽省淮南市...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陕西省微生物...
  • 2篇宝鸡市人民医...
  • 1篇陕西省科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西安市第四医...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 1篇西安体育学院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荆门市第一人...
  • 1篇西安市红十字...
  • 1篇陕西省第二人...
  • 1篇西安市儿童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5篇石一宁
  • 7篇陈研明
  • 6篇杜晓琨
  • 3篇胡笳
  • 3篇高登峰
  • 3篇孙烨
  • 3篇朱丹
  • 3篇桂保松
  • 3篇石蕊
  • 3篇宁宁
  • 3篇刘耀梅
  • 3篇宋国玲
  • 3篇杨乐
  • 3篇李静
  • 2篇曹文静
  • 2篇赵宏英
  • 2篇何萍
  • 2篇卢美欢
  • 2篇卫小红
  • 2篇安雪芬

传媒

  • 7篇临床眼科杂志
  • 4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国酿造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湖北造纸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Eye Sc...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睫状肌麻痹剂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屈光状态的影响及其相关生物参数测量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睫状肌麻痹剂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屈光状态的影响,并监测相关生物参数变化,为青少年眼保健提供基础保健预防数据。方法对小学一年级学生377人动态眼屈光状态等指标进行采集,同时进行1%阿托品点眼3 d、0.5%托品酰胺点眼1 d验光,和眼轴、眼压、身高、体重测量,输入专用数据库,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1)屈光状态:377人的近视检出率为48.1%,其中低度近视占41.1%,正视眼占45.5%,远视眼6.4%。动态平均屈光度(等效球镜,SE)为(-0.83±1.45)D,女生(-0.96±1.57)D,男生(-0.70±1.27)D,右眼(-0.83±1.45)D,左眼(-0.81±1.39)D(P)。右眼球镜(-0.44±0.74)D、柱镜(-0.61±1.37)D,左眼球镜(-0.46±0.74)D、柱镜(-0.58±1.34)D,女生球镜(-0.71±1.50)D、柱镜(-0.49±0.80)D,男生球镜(-0.50±1.21)D、柱镜(-0.41±0.69)D(P=0.030)。平均散光-0.45 D,分布于+1 D~-3 D。(2)晶状体调节:以动态屈光度为比较基准,35人阿托品点眼3 d后,平均屈光度改变+0.56 D,63人托品酰胺点眼1 d后,改变+0.22D,31人托品酰胺联合阿托品点眼3 d,平均屈光度改变+0.81 D。以用药后屈光度为比较基准,42人阿托品点眼24 d后,平均屈光度改变-0.38 D,21人托品酰胺点眼2 d后,改变-0.48 D。(3)相关眼生物参数:A超测量81人,眼轴22.76 mm时,平均屈光度+0.41 D;其中,右眼眼轴22.84 mm时,屈光度0.27 D,左眼眼轴22.68 mm时,屈光度+0.55 D;平均角膜厚度右眼535μ、左眼530μ,平均眼压右左眼均为16 mm Hg。(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屈光度的变化与眼轴、眼压呈负相关。多元回归方程:屈光度(y)=83.731-2.1眼轴-0.809曲率-0.187眼压+1.095前房深度。结论 (1)儿童眼球发育已经在7岁提前进入近视化状态。(2)睫状肌麻痹剂对调节性近视的影响以托品酰胺联合阿托品最强,但晶体的调节作用对儿童屈光变化的影响较小。(3)儿童近视性质为伴以眼轴过长、远视缓冲基本消失、眼球过度发育的轴性近视,并且�
单武强宋国玲石一宁陈研明王云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学生等效球镜近视化眼轴
兔角膜碱烧伤的共焦显微镜及病理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采用角膜共焦显微镜活体动态观察兔角膜碱烧伤的病理改变,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NaOH造成兔角膜碱烧伤模型,烧伤后4d、20d、36d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碱烧伤后4d,角膜即有炎性细胞浸润,出现少许CD4+、CD8+细胞;碱烧伤后20d,角膜基质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CD4+、CD8+细胞增多,瘢痕及新生血管形成;碱烧伤后36d,炎性细胞浸润减少,CD4+、CD8+细胞消失,仍可见瘢痕及新生血管。结论角膜共焦显微镜活体观察碱烧伤后角膜的创伤修复,反映角膜的病理状态,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汪玲朱秀萍吴洁杨华王伟
关键词:碱烧伤免疫组化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型与MYH7-H1717Q、MYLK2-K324E和KCNQ1-R190W基因突变的关系初探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初探肥厚型心肌病一家系心电图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观察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早期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入选基因型明确的肥厚型心肌病一家系,3代共8名家庭成员,男性4例,女性4例。收集入选成员的临床资料,2次不同时间点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资料。分析家系成员的临床特点、心电图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结果发现该家系成员共携带4种错义基因突变,分别为MYH7-H1717Q、MYLK2-K324E、KCNQ1-R190W和TMEM70-I147T。先证者携带全部4种基因突变,另有5名成员各携带2种突变。KCNQ1-H1717Q基因突变携带者校正QT间期(QTc)均显著延长,符合长QT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MYLK2-K324E和KCNQ1-R190W基因突变携带者心电图表现为前侧壁或下壁导联可见q波和(或)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家系中携带致病基因,但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心肌肥厚的成员,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仅带有TMEM70-I147T1个突变的携带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心脏离子通道和肥厚型心肌病相关致病基因的联合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表型有关系。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心电图改变可早于超声心动图改变和临床症状。心电图异常或可作为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携带者进展成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预警筛查指标之一。
邵虹张艳敏刘丽文马志玲左蕾耶闯魏晓梅孙超陶凌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性心电描记术
维甲酸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2006年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组)、UUO组(B组)、UUO+苯那普利组(C组)、UUO+维甲酸小剂量组(D组)、UUO+维甲酸大剂量组(E组)。于造模前1d分别给C、D、E组苯那普利10mg/(kg·d)、全反式维甲酸10mg/(kg·d)和20mg/(kg·d)。A、B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术后第14d取术侧肾组织行HE、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检测各组肾间质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Ⅲ型胶原(colⅢ)的表达。结果各造模组CTGF、TGF-β1、α-SMA及colⅢ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A组(P<0.05),而全反式维甲酸或苯那普利均能明显抑制此变化。结论维甲酸及苯那普利可能通过下调CTGF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朱丹宁宁高登峰周琳安雪芬桂保松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肾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西安市城区重点中学初中学生眼屈光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对在校初中学生眼屈光情况进行调查,为青少年眼保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对初中学生2326人4652眼进行动态眼屈光状态指标采集,输入编辑的专项应用程序,用SPSS11.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初中学生(年龄13~15岁)近视眼的发病率为89.4%,其中57.6%为低度近视,26.9%为中度近视,4.9%为高度近视;正视眼仅占6.9%,尚有3.7%为远视眼。中高度近视在初三年级明显升高,正视、远视在3a间递减。平均屈光度(-2.39±2.10)D,其中低度近视平均(-1.62±0.75)D,中度近视平均(-4.32±0.83)D,高度近视平均(-7.45±1.41)D。初一年级平均屈光度为(-1.57±1.66)D,初二(-1.94±2.04)D,初三(-3.26±2.09)D,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女生平均屈光度(-2.54±2.12)D,大于男生(-2.24±2.06)D(P=0.000);低高近女生平均屈光度大于相应男生(P=0.010)。右眼平均屈光度(-2.47±2.05)D大于左眼(-2.31±2.14)D(P=0.009)。低近组右眼平均屈光度大于左眼(P=0.018)。结论:近视眼的构成比在初三年级发生了变化,近视眼的屈光度在初三年级有明显的增加,女生在近视进展期早于男生,女生右眼在近视进展期早于左眼。
石一宁曹文静何萍赵宏英
关键词:初中学生屈光状态等效球镜流行病学
西安市2004年度7~9岁初小学生动态眼屈光状况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对在校小学生眼健康状况中的动态屈光基本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为青少年眼保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设计,对初小学生(小学1~3年级)1093人2186眼动态眼屈光状态等指标进行采集,输入编辑的专项应用程序,用SPSS11.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初小学生近视眼的发病率为54.7%,其中45.7%的低度近视,8.2%的中度近视,0.8%的高度近视;正视眼占40.5%,尚有4.8%的远视眼;3个年级各屈光构成比相比,正视和低度近视组为主要构成。平均屈光度(-1.02±1.48)D,其中,3个年级平均屈光度分别为:小1(-0.82±1.42)D,小2(-1.06±1.55)D,小3(-1.18±1.45)D,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组平均屈光度(-1.15±1.57)D,大于男生组(-0.91±1.39)D;低近、高近组女生平均屈光度大于相应男生组。提示初小阶段右眼组平均屈光度(-1.05±1.53)D大于左眼组(-0.98±1.43)D。女生右眼组平均屈光度大于女生左眼组。低近右眼平均近视屈光度大于左眼。结论:初小各年级学生的眼屈光状态,特别是小学1年级已呈现近视化,主要构成是低度近视。女生的近视进展趋势仍早于男生,右眼近视化进展期早于左眼。
石一宁冯丹杜晓琨何婷孙欢
关键词:等效球镜流行病学
223例高中学生3年间眼屈光状况的纵断面变化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观察高中学生3年间眼屈光状况及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 对2007届高中学生追踪观察,全年级共完成3次完整记录和检查者223例,其中,男性115例(51.6%),女性108例(48.4%).采用NIKON SPEEDY-K自动验光仪、在非睫状肌麻痹情况下进行动态眼屈光指标进行采集;检查项目包括:(1)客观眼部检测;(2)问卷调查.结果 ①进入16岁的高中阶段,学生的眼屈光度平均为-3.00D以上的中度近视;与初三年级的屈光度相比,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眼近视化过程呈现近视减缓(暂称为&quot;回退现象&quot;),并在高二、高三年级学生眼近视化过程呈现近视加重(暂称为&quot;递增现象&quot;);高一、高二球镜回退时,柱镜呈进展趋势,早于高二、高三的近视加速.在高中3年间,左眼的近视加重速度高于右眼、男生的近视加重速度高于女生,近视屈光度的眼别的差异和性别的差异在高三消失.身高、体重、眼压等参数随屈光改变发生相应的变化.②高中3年期间,男生身高增加1 cm,女生仅0.35 cm;体重男生增加1.62 kg,女生1.06 kg.到高3时,男生平均身高174.83 cm,女生162.39 cm;男生平均体重64.88 kg,女生52.51 kg.③高中3年期间,眼压呈降低趋势,右眼降低幅度大于左眼,女生眼压降低幅度大于男生,男生右眼降低0.7 mm Hg、左眼0.45 mm Hg,女生右眼降低1.46 mm Hg、左眼1.51 mm Hg.高一时女生、右眼眼压偏高,到高三时左右眼、男女生眼压趋于一致,男生平均眼压右眼16.73 mm Hg、左眼16.76 mm Hg,女生右眼16.68 mm Hg、左眼16.65 mm Hg.结论 进入高中阶段,持续医源性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近视的发展,有可能将近视度数控制在较为安全的单纯性的低度近视范围,具体措施包括有效的矫正散光,关注身体发育速度,检测和控制眼压在正常平均值以下,同时控制的关键点是青春发育期的13~15岁,应将近视的医源性干预工作重点放在近视�
宋国玲杜晓琨石一宁陈研明方严
关键词:眼压散光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肱骨小头骨折13例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肱骨小头骨折28例,传统组15例采用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改良组13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比较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肘关节功能的恢复。结果:两组患者骨折分类无差异,术中所有骨折均达牢靠固定,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6-21月,平均11.4月。传统组、改良组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65.2±3.4d、45.6±2.8d;对肘关节术后功能根据Cassebaum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传统组关节功能为优10例,良3例,一般2例,优良率86.7%;改良组关节功能为优11例,良1例,一般1例,优良率92.3%;两组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肱骨小头骨折,克氏针张力带较无头加压螺钉能提供更坚强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临床效果较好。
乔锋郑世成贺金龙
关键词:肘关节
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基因型与表型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对1个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西安市儿童医院心内科2018年10月确诊的1个HoFH家系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共20人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并在家系内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家系成员杂合突变携带者和未携带者的基因型与表型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为7岁10月龄男性患儿,生后尾骨处皮肤可见圆形绿豆大小黄色皮肤突起,3~4岁起双侧肘关节、膝关节及跟腱处皮肤逐渐出现直径0.5~1.5 cm的黄色瘤样结节,患儿身高、体重、智力发育与同龄儿相同.家族其他成员无类似皮肤黄瘤.患儿总胆固醇(TC)18.16~21.2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4.08~15.51 mmol/L,颈部超声提示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弥漫性硬化斑块,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瓣增厚、钙化.基因检测确定了先证者LDLR基因携带c.418G>A(p.E140K)纯合突变,分别遗传自患儿父母,二人为近亲结婚,均携带LDLR-E140K基因杂合突变.家系中携带LDLR-E140K基因杂合突变成员TC、LDL-C和载脂蛋白B分别为(8.40±0.13)、(6.79±0.01)、(1.95±0.05)mmol/L,明显高于未携带者[(4.59±0.28)、(3.35±0.39)、(0.86±0.10)mmol/L,t=7.269、4.595、6.311,P均<0.05].结论LDLR-E140K基因纯合突变致儿童HoFH,携带纯合突变的先证者临床表型最严重,携带杂合突变的家系成员均有高胆固醇血症表型,LDLR-E 140K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致病性变异.
王丹颖张艳敏车凤玉楚建平张李钰李环刘百灵姚振宇赵煜雯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基因表型
西安市2004年度4~6年级小学生动态眼屈光状况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对在校小学生眼健康状况中的动态屈光基本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为青少年眼保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设计,对4~6年级小学生953人1906眼动态屈光状态等指标进行采集,输入编辑的专项应用程序,用SPSS11.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4~6年级小学生在正常动态情况下,近视眼的发病率为74.5%,其中57.9%的低度近视,15.0%的中度近视,1.6%的高度近视;正视眼仅占22.2%,尚有3.4%的远视眼;3个年级组各屈光构成比相比,正视和低度近视组仍为主要构成,但较初小的低度近视比重上升,导致在其他构成基本稳定的同时,近视检出率升高。4~6年级小平均屈光度(-1.67±1.67)D,其中3个年级平均屈光度为:小4(-1.46±1.57)D,小5(-1.74±1.73)D,小6(-1.82±1.68)D,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女生平均屈光度(-1.74±1.64)D,大于男生(-1.61±1.69)D,提示4~6年级阶段女生的近视进展趋势仍早于男生。右眼平均屈光度(-1.73±1.63)D大于左眼(-1.611.69)D。结论:4~6年级各年级小学生总体屈光状态呈近视化上升趋势,右眼、女生在4~6年级屈光近视化进展期早于左眼、男生。
石一宁冯丹杜晓琨孙欢
关键词:等效球镜流行病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