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850015)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卢鹏张永杰更多>>
相关机构:红河学院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哈尼族
  • 3篇民族
  • 2篇人类学
  • 2篇人类学分析
  • 2篇跨境
  • 2篇跨境流动
  • 1篇稻作
  • 1篇移民
  • 1篇仪式
  • 1篇原始宗教
  • 1篇认同感
  • 1篇山地环境
  • 1篇社会
  • 1篇社会适应
  • 1篇生态
  • 1篇生态问题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台地
  • 1篇梯田

机构

  • 11篇红河学院
  • 8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1篇卢鹏
  • 1篇张永杰

传媒

  • 4篇农业考古
  • 3篇红河学院学报
  • 1篇思想战线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八桂侨刊
  • 1篇黑龙江民族丛...
  • 1篇西南边疆民族...

年份

  • 1篇2015
  • 7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济交往对中越边民国家认同的影响——以“江外三猛屯方”哈尼族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作为嵌入社会之中的经济,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但是,经济交往并不必然带来社会的整合和文化的认同。尤其是当经济交往发生在有着明确疆域分野或者明确国界线的两侧时,这样的情形就会更有可能得到更加明显的呈现。“江外三猛屯方”是中越边境云南绿春段一个以哈尼族为主的特殊区域,历史上曾归纳楼土司管辖,后来分属于中、越两国。双方边民长期以来民族认同感较强。以互惠为主要目的的经济交往活动频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以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交往活动在双方边民的交往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加强的经济交往弱化了双方边民的民族认同,而强化了双方边民的国家认同意识。
卢鹏
关键词:经济交往国家认同哈尼族经济利益最大化民族认同感
滇越边民跨境流动及其特征——基于“江外三猛屯方”哈尼族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长期以来,滇越边民以地缘为条件,以族缘、亲缘为纽带的跨境流动非常频繁,并在中越两国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发生变化。从"江外三猛屯方"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双方哈尼族边民的跨境流动受中越两国关系影响甚大。市场经济时期,双方边民以族源、亲缘为重要纽带的跨境流动呈现出经济性流动占主导与经济利益优先的特征。
卢鹏
关键词:跨境流动
茶饮与产业:哈尼族生活中的茶
2013年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古老的农耕民族,同时也是最早栽培茶的民族。茶在哈尼人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用作饮料,沟通鬼神,很多时候还被用来治疗疾病。除此之外,茶在历史上还是哈尼族用来与其他民族交易的重要物资,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发展成为重要的产业。
卢鹏
关键词:茶饮哈尼族
哈尼族鬼魂世界的二元划分——基于箐口的个案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哈尼族对鬼魂世界进行了二元划分,将之分为祖先神和野鬼。从箐口的田野调查可以看到,留有后裔且正常死亡的亡魂成为祖先魂,无后、非正常死亡以及死在外面的亡魂划入野鬼行列,祭献时对祖先神和野鬼予以不同规格的对待。对鬼魂世界的二元划分,有其现实社会功能。
卢鹏
关键词:哈尼族祖先神
原始宗教与哈尼稻作农耕被引量:1
2013年
原始宗教深深地影响到了哈尼人的稻作农耕。出于保护寨子的需要,哈尼人在村头建造寨神林并予以维护,客观上为稻作农耕提供了水源;依农耕律令进行的祭祀活动,为哈尼人农耕生产提供了精神保证;而稻作农耕的困境,也使得原始宗教呈现式微态势。
卢鹏
关键词:原始宗教哈尼族
红河哈尼梯田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被引量:3
2012年
一、蜚声海内外的红河哈尼梯田 梯田是人类为适应山地环境而与自然斗争并最终达至和谐的产物。据说哈尼族源于古代羌人[1],由甘青高原迁徙到云南后,哈尼族先民选择了依山势修筑起一层层梯田,从事稻作农耕的生产方式。梯田一般选择在土质好、水源充足和向阳的缓坡地带开垦,但其建造过程却很是艰难。通常情况下,梯田建造包括选择田址、砍树除草、开挖台地、挖建水渠、台地改梯田等过程,其时间可能要五六年。修建梯田必然要改变原来的环境,
卢鹏
关键词:梯田生态问题山地环境哈尼族台地
中越哈尼族跨境流动与边疆稳定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长期以来,生活在云南红河州与越南老街省、莱州省等中越边境地区的哈尼族跨境流动频繁。中越哈尼族之间不仅有良性的跨境流动,同时还存在诸如跨境犯罪以及跨境比较对国家认同的影响等问题。只有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才有助于维护边疆社会的稳定,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与繁荣。
卢鹏
关键词:哈尼族跨境流动边疆稳定
哈尼族的形成:分化与融合
2013年
民族的分化与融合总是伴随着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哈尼族的形成就是民族分化与融合的结果。哈尼族先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从氐羌系统民族中逐渐分化为"氐"、"昆明"、"叟"、"和蛮"、"和泥",并在内部分化成"和泥"、"哈尼"、"豪尼"、"雅尼"等不同群体;同时,也有其他民族群体不断融合到哈尼族先民的群体中,最终分化与融合而成如今的"哈尼族"。如今的"哈尼族"依然发生着分化与融合,不仅分化成不同的支系,在支系内部进一步分化成更小的支系、胞族、家族等,同时也有其他民族融合到"哈尼族"中。
张文文
关键词:哈尼族民族融合
文化产业中民族文化的建构与现代意义——花腰彝女子舞龙的人类学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花腰彝是彝族人口较少的一个支系,近些年因女子舞龙才逐渐为世人所知。花腰彝女子舞龙并非原生态呈现,而是在文化产业语境下立足当地传统民族文化建构出来的。女子舞龙的成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伸张了自己文化的主张。
卢鹏张永杰
关键词:文化产业民族文化花腰彝
多元移民与仪式整合——哈尼村寨全福庄的人类学分析
2013年
哈尼族村寨的祭祀活动分为村社性质的公祭和家庭性质的私祭,其中公祭并不只具有祈福求祥的功能,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整合村社共同体的功能。全福庄是一个典型的哈尼族多元移民村寨,它由12个来源各异的家族组成,各家族居住相对集中,并在内部保留着较强的凝聚力。家族内部无限发展的向心力会不断增加村寨的离心力,并有可能最终导致村寨解体。当地传统节日"昂玛突""苦扎扎",通过仪式活动的举行不断更新村民的集体记忆,化解家族间的矛盾与纠纷,最终使村社共同体再次恢复动态平衡。
卢鹏
关键词:哈尼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