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11C028)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1
相关作者:王晓丹包威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叙事
  • 2篇文本
  • 1篇叙事特征
  • 1篇身份
  • 1篇深层回指
  • 1篇所罗门之歌
  • 1篇图像
  • 1篇图像叙事
  • 1篇主题
  • 1篇文本图像
  • 1篇文学
  • 1篇文学文本
  • 1篇小说
  • 1篇空间叙事
  • 1篇回指
  • 1篇管窥
  • 1篇《所罗门之歌...
  • 1篇《爱药》
  • 1篇《大瀑布》

机构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黑龙江大学

作者

  • 3篇王晓丹
  • 1篇包威

传媒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扬州教育学院...
  • 1篇林区教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从《凡人》和《爱药》管窥文本中的深层回指与身份主题
2014年
文学文本的解读作为语篇分析的重要实践行为之一,常要运用语用分析作为主题阐释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深层回指分析的效果会影响文本主题阐释的效果。文本语言经常具有无先行项的回指,歧义回指和零代词回指等深层回指的形式,在句法范围内无法分析,需要借助语用推理方可解决。《凡人》和《爱药》从叙事形式和语言特征等方面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因此,以这两部小说为例,说明文学文本中的深层回指形式与作品中的身份主题的关系。
王晓丹
关键词:深层回指文学文本
卡森·麦卡勒斯小说中的精神空间与身份
2012年
文章从人物的精神空间入手考察卡森·麦卡勒斯小说中人物的身份主题,运用空间理论、身份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通过麦卡勒斯的三篇作品研究其小说中人物的精神空间和身份诉求的关系:《婚礼的成员》中的精神乌托邦与人物的身份构建,《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两性精神空间和身份诉求,《神童》中的梦想空间与身份认同。人物身份的认同、消解或重新建构在作者搭建的精神空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晓丹
关键词:身份
空间、身份与命运——《大瀑布》的空间叙事特征与主题被引量:9
2012年
现代主义语境下的文学空间不仅是时间的停滞或僵化的场景。文学的叙事要素若具有唯心性、共时性和参与意义建构的特征,就应进入空间叙事的研究范畴。本文以空间叙事为理论观照,考察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大瀑布》的空间叙事特征与主题的关系。虽然《大瀑布》的情节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但文本的深层结构具有同时性和空间并置的美学特征,小说中的地点、物品、记忆等叙事要素的唯心性、共时性和意义建构活力深刻地反映了人物身份认同危机和命运之不可抗拒的主题。
王晓丹
关键词:《大瀑布》空间叙事
《所罗门之歌》的文本图像叙事被引量:1
2015年
文本图像是指语言艺术的图像化。本文在承认语言和图像叙述差异的基础上,结合两种叙述方式自身革命化的需求和趋势,以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为文本案例,力图说明语言叙述(即小说)是一种非分离性的符号体系;小说的结构,情节和人物塑造具有强烈的空间意识,从而使语言叙述具有了图像叙事的功能。
包威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文本图像叙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