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216061)

作品数:11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刘迎龙冯滨宋来凤阮英卯谢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脏
  • 5篇心脏瓣膜
  • 5篇细胞
  • 5篇瓣膜
  • 3篇体外循环
  • 3篇人骨髓
  • 3篇组织工程瓣
  • 3篇外循环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细胞
  • 3篇骨髓
  • 2篇液氮
  • 2篇液氮保存
  • 2篇体外
  • 2篇同种心脏瓣膜
  • 2篇去细胞
  • 2篇去细胞组织工...
  • 2篇人骨
  • 2篇人骨髓基质细...
  • 2篇基质

机构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南昌大学第二...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刘迎龙
  • 4篇冯滨
  • 3篇董啸
  • 3篇谢宁
  • 3篇徐建军
  • 3篇宋来凤
  • 3篇阮英卯
  • 3篇何雄
  • 2篇陈虎
  • 2篇崔彬
  • 2篇朱晓东
  • 2篇于存涛
  • 2篇冯凯
  • 2篇谢宁
  • 1篇吴松
  • 1篇晏明全
  • 1篇徐新林
  • 1篇龚茹
  • 1篇李建荣
  • 1篇冯滨

传媒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液氮保存具有活性的同种生物瓣脱细胞支架的制备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瓣提供脱细胞的同种生物瓣支架材料,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方法。方法选取经液氮保存、具有活性的同种生物带瓣管道作为实验材料,用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Tris低渗缓冲液脱去同种带瓣管道存在的细胞;固定剂固定后,分别行HE染色、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染色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摄片。结果用质量浓度为0.03%SDS的Tris低渗缓冲液与同种瓣膜共同孵育48h,完全脱去了表面的内皮细胞(ECs),又较完整地保留了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等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其形态学结构在脱细胞前后无明显改变;瓣叶中心部位有部分成纤维细胞存留。而对于脱主动脉壁细胞,质量浓度为0.1%SDS更合适。结论质量浓度为0.03%~0.1%SDS的低渗缓冲液对制备脱细胞的同种生物瓣支架效果较佳,有利于同种瓣再内皮化时种植细胞的粘附和扩增,可进一步应用于组织工程瓣体外构建的研究。
冯滨刘迎龙谢宁阮英卯徐新林宋来凤
关键词:组织工程瓣脱细胞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和向内皮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体外分离、扩增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和向内皮细胞(ECs)定向诱导分化,开辟心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新来源。方法:采用Percoll(1073g/L)从正常成人骨髓中分离出MSCs,纯化和扩增后流式细胞仪鉴定其纯度;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MSCs向ECs分化,Ⅷ因子(vWF)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TEM)鉴定细胞性质。结果:5·0×105个MSCs在体外扩增15代后,获得8·0×1012个MSCs,扩增了约1·6×107倍;MSCs在加入VEGF诱导培养大约14-21d,80%-90%的诱导细胞对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TEM可观察到胞浆内有Weible-palade小体,证实为ECs。结论:成人骨髓MSCs在体外具有定向诱导分化为ECs的潜能,这为心脏组织工程瓣体外构建,尤其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组织工程研究中种子细胞的来源提供了可能性。
冯滨刘迎龙冯凯龚茹陈虎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内皮细胞
大鼠体外循环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为研究大鼠体外循环(CPB)中肺损伤机制与肺保护方法,建立大鼠体外循环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两组,麻醉开胸组10只,体外循环组20只(实验鼠和供血鼠各加10只),颈静脉和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流量120~150 mL/min,预充液10 mL全血,5 mL代血浆,同时胸骨正中切口阻断肺动脉1 h后开放,逐渐脱离体外循环,开胸对照组10只是开胸全麻。结果所有数据均显示10例体外循环动物模型均建立成功。结论大鼠体外循环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上是可行的,是研究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优良动物模型。
董啸何雄徐建军
关键词:体外循环肺损伤
去细胞组织工程同种心脏瓣膜的构建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全面评价去细胞组织工程同种心脏瓣膜的生物学、生物力学及免疫学特性。方法采用低渗液-去污剂[0.5%去氧胆酸(DOA),1%DOA,1%Triton]-核酸酶去细胞法,测定了,47例去细胞同种心脏瓣膜去细胞前后组织学、免疫学、组织厚度、组织含水量、热皱缩温度、组织基因组DNA含量、胶原蛋白含量、应力应变曲线、破坏强度及组织伸长比变化。结果组织学检查1%DOA 24 h组完整地去除了同种心脏瓣膜、管壁及肌肉组织中所有的细胞成分,保留了完整的细胞外基质;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白细胞DR(HLA-DR)抗原表达明显下降;组织基因组DNA含量显著下降(瓣叶下降91.14%,管壁下降91.53%);与去细胞前相比,只有管壁组织的含水量(去细胞前75.4±1.8,去细胞后82.0±0.7,P<0.05)明显增加,组织厚度、瓣叶组织含水量、热皱缩温度、应力应变曲线、破坏强度及组织伸长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低渗液-去污剂(1%DOA)-核酸酶去细胞法方便有效,去细胞组织工程同种心脏瓣膜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特性稳定,免疫性显著下降,符合机体的要求,为受体细胞化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天然的纤维支架材料。
崔彬刘迎龙谢宁于存涛宋来凤李建荣吴松
关键词:去细胞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生物力学免疫学
经液氮保存同种带支架瓣膜的制备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探讨经液氮保存的同种带支架瓣膜的制作方法.方法 将制作完成的瓣架经液氮保存1个月后复温,进行几何形态检测(6枚).涤纶包布及缝线经液氮保存1~3个月后复温,检测机械强度变化(6例).采集同种带瓣主动脉和肺动脉,缝于瓣架上,缝制完成后打水观察瓣叶的闭合情况,初步粗略估算Rb/Rc、H/Rc和α值.将制作完成的瓣膜灭菌培养后,程控降温,液氮保存.结果 瓣架直径在液氮冷冻前为(21.1±0.06)mm,冷冻后为(21.1±0.05)mm,P>0.05;瓣架高度冷冻前为(14.03±0.02)mm,冷冻1个月后为(14.04±0.03)mm,P>0.05;几何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涤纶包布经液氮冷冻前纤维方向拉力强度纵向为(19.05±1.64)Mpa,冷冻1个月、3个月后分别为(17.29±1.79)Mpa、(18.23±1.6)Mpa(P>0.05);横向纤维冷冻前为(18.16±1.16)Mpa,冷冻后分别为(16.81±0.97)Mpa、(17.46±1.54)Mpa(P>0.05);包布物理强度未发生明显变化.缝线经液氮冷冻前拉力强度为(163.99±7.83)Mpa,冷冻1个月、3个月后分别为(168.88±6.28)Mpa、(168.74±1.85)Mpa,P>0.05;缝线物理强度未发生明显变化.初步估算Rb/Rc值为1.2左右,H/Rc值为1.4左右,α值为10°左右,瓣架构型均符合制作标准.结论 经液氮保存同种带支架瓣膜的材料选择、设计和制作方法均达到了人工瓣膜的技术要求.
李志强刘迎龙朱晓东谢宁
关键词:
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离及定向培养内皮细胞被引量:3
2004年
用Ficoll(比重1.077 g/ml)从正常成人骨髓中分离骨髓基质细胞(BMSCs),DMEM-HG 培养基内含20%FBS、GM-CSF(100 u/ml)、VEGF(10 ng/ml)、FGF(5 ng/ml)、L-谷氨酰胺(2mmol/ L)、肝素(90 u/ml),以及抗生素液进行定向培养和扩增其中的内皮细胞(ECs),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化法和透射电镜观察(TEM)鉴定其细胞的性质。结果5.0×105个BMSCs在体外经定向ECs 培养和扩增8代后,获得了6.0×109个ECs,扩增了约1.2×104倍。70%-80%的细胞对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呈阳性反应;光镜下细胞呈典型的“鹅卵石”样;TEM下可观察到胞浆内有Weible- palade小体,证实为内皮细胞。实验表明,BMSCs在体外分离和定向培养的ECs,经扩增后可能是心血管组织工程所需种子细胞的又一个重要来源。
冯滨刘迎龙冯凯陈虎龚茹
关键词:人骨髓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离内皮细胞种子细胞
P38 MAPK在大鼠体外循环肺组织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全麻开胸组(S组)、体外循环组(CPB组)、体外循环+P38 MAPK阻断剂组(SB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EMSA法检测激活蛋白(AP-1)的DNA结合活性变化,ELISA法检测TNF-α和IL-1β产量,并留取肺组织做HE染色病理检查。发现在磷酸化P38MAPK、AP-1、TNF-α、IL-1β方面,CPB组较S组明显增高,SB组较CPB组明显减少。认为P38 MAPK通过影响AP-1的激活而参与体外循环术后肺炎症反应的发生,SB203580通过阻断P38 MAPK的激活而减轻体外循环术后肺炎症反应的发生。
董啸徐建军何雄
关键词:P38体外循环肺炎
SB203580减轻体外循环肺组织炎症介质产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肺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变化对肺组织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全麻开胸组(S组)、体外循环组(CPB组)、体外循环+SB203580组(SB组)。不同时间段处死动物,留取标本,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P38MAPK、磷酸化P38MAPK,EMSA检测核因子(NF)-κB的DNA结合活性变化,ELIASA分别检测TNF-α和IL-1β产量。结果CPB组磷酸化P38MAPK较S组增加,NF-κB活性水平也较S组明显增加,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产量增加。SB203580减轻了肺组织中磷酸化P38MAPK活性水平,减少了肺组织中炎症因子的产生。结论(1)P38MAPK通过影响NF-κB的激活而参与体外循环术后肺组织炎症因子的产生;(2)SB203580通过阻断P38MAPK的激活而减轻体外循环术后肺炎症因子的产生。
董啸徐建军何雄
关键词: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体外循环SB203580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1Β
去细胞组织工程同种心脏瓣膜的生物学特征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构建去细胞组织工程同种心脏瓣膜 ,对比研究同种心脏瓣膜去细胞前后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取液氮保存的人同种主动脉带瓣管道 ,采用低渗液 -去污剂 ( 1%DOA) -核酸酶去细胞法 ,测定去细胞前后组织学、组织厚度、组织含水量、热皱缩温度、组织基因组DNA含量、胶原蛋白含量。结果 同种心脏瓣膜、管壁及肌肉组织中去除所有细胞成分 ,保留了完整的细胞外基质。与去细胞前相比 ,管壁组织的含水量 [( 75 4 4± 1 84 ) %对 ( 82 0 5± 0 71) % ,P <0 0 5 ]明显增加 ,组织基因组DNA含量显著下降(瓣叶下降 91 14 %、管壁下降 91 5 3% ) ;瓣叶组织含水量、组织厚度、热皱缩温度及组织胶原蛋白含量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低渗液 -去污剂 ( 1%DOA) -核酸酶去细胞法方便有效 ,去细胞的同种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生物学特性稳定 ,符合机体要求 ;
崔彬刘迎龙谢宁于存涛宋来凤
关键词:去细胞同种心脏瓣膜生物学特征生物假体人工心脏瓣膜
体外构建的同种生物组织工程瓣脉动流培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对静态培养条件下构建的同种生物组织工程瓣(TEHV)进行脉动流培养,增强种植的内皮细胞(ECs)抗切应力,改良其生物学性能,为今后动物实验和临床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路线。方法将静态培养的、再内皮化TEHV置入自行设计构建的脉动流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在培养介质流量和压力逐渐增加的条件下培养14d,不同时点取瓣膜片样本进行硝酸银染色立体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摄片。瓣膜表面内皮细胞(ECs)覆盖面积用百分率(%)表示,确定其ECs黏附率。结果在脉动流培养前,组织工程瓣内皮化程度为92%,而脉动流培养的第7、10、14d,其ECs黏附率分别为36%、23%和11%,说明种植的ECs脱落严重。结论TEHV脉动流培养的生物性能改良效果不佳,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在进行动物实验以及今后的临床应用之前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冯滨刘迎龙晏明全朱晓东谢宁阮英卯
关键词:心脏瓣膜干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