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6B00)

作品数:33 被引量:191H指数:9
相关作者:邹曙明陈杰蒋霞云郑国栋李福贵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6篇团头鲂
  • 5篇中华绒螯
  • 5篇中华绒螯蟹
  • 5篇绒螯蟹
  • 4篇养殖
  • 4篇微卫星
  • 4篇耐低氧
  • 4篇基因
  • 3篇形态学
  • 3篇幼蟹
  • 3篇中华绒螯蟹幼...
  • 3篇微卫星标记
  • 2篇蛋白
  • 2篇低氧
  • 2篇低氧胁迫
  • 2篇氧化酶
  • 2篇杂交
  • 2篇杂交后代
  • 2篇生长性状
  • 2篇饲料

机构

  • 14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盘锦光合蟹业...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湖南省水产科...
  • 1篇天津市农业科...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江阴市水产指...
  • 1篇湖北百容水产...
  • 1篇新疆奔腾生物...

作者

  • 14篇邹曙明
  • 12篇陈杰
  • 10篇蒋霞云
  • 8篇郑国栋
  • 6篇李福贵
  • 5篇吴成宾
  • 4篇刘红
  • 4篇王卫民
  • 3篇张倩倩
  • 3篇徐跑
  • 2篇何杰
  • 2篇强俊
  • 2篇李胜忠
  • 2篇姜玉声
  • 2篇杨弘
  • 2篇欧阳海鹰
  • 2篇孙英泽
  • 2篇胡婧
  • 2篇王辉
  • 2篇丁祝进

传媒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水产学报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水产科学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齐鲁渔业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世界农业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团头鲂MSTN基因cDNA结构、表达及过表达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研究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克隆得到团头鲂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的c DNA全长并分析了MSTN基因在团头鲂胚胎、成鱼组织中表达以及MSTN基因在胚胎中过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团头鲂MSTN基因的c DNA全长为2187 bp,ORF(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128 bp,编码376个氨基酸。组织逆转录PCR(RT-PCR)结果显示,MSTN基因在肌肉、脑和精巢组织中大量表达,肝脏、脾脏和卵巢组织中的少量表达,肠、腮、心、眼和肾组织中的微量表达。胚胎逆转录PCR(RT-PCR)结果显示,在0—44 hpf胚胎发育阶段,MSTN基因表达量较低;而在48—52 hpf胚胎发育阶段,MSTN基因表达量逐渐升高。整胚原位杂交(WISH)结果显示,胚胎发育的16 hpf时期MSTN基因主要在脊索中表达,胚胎发育的28 hpf和55 hpf时期MSTN基因在脑中表达。MSTN基因过表达结果显示,胚胎在体节发生期出现前-后轴拉长,背-腹轴变短;脊索发生扭曲,强烈抑制体节发育而导致不分化等现象。研究为后续团头鲂MSTN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团头鲂分子育种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杜尚可沈睿杰陈杰蒋霞云邹曙明
关键词:MSTN基因团头鲂原位杂交过表达
不同鳊鲂属鱼类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运用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我国鳊属长春鳊(Parabramis.pekinensis)、鲂属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东江三角鲂(Megalobrama.terminalis)、钱塘江三角鲂(Megalobrama.terminalis)、厚颌鲂(Megalobrama.pellegrini)和广东鲂(Megalobrama.hoffmanni)6个群体的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的形态学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鳊鲂属鱼类6群体在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背鳍条数、胸鳍条数、腹鳍条数、臀鳍条数等7项形态可数性状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对9项可量比例参数和20项框架比例参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团头鲂与同属的厚颌鲂、三角鲂亲缘关系较近,这3个鲂属种群与鳊属长春鳊形态差异较大,与同为鲂属的广东鲂形态差别最大;另外,聚类分析表明三角鲂的2个地理群体(东江三角鲂、钱塘江三角鲂)也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判别分析构建了鳊鲂属鱼类6群体的判别函数,其综合判别率为93.7%。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7.9%,其中主成分1的贡献率为70.9%,对鳊鲂属鱼类群体间形态学差异起决定性作用的特征集中在背腹轴方向。
陈杰李福贵黄创新蒋霞云邹曙明
关键词:形态学亲缘关系
江鳕精子在不同激活液中的活力测定被引量:8
2015年
为提高江鳕的受精率,进行了Na+、Ca2+、pH和葡萄糖溶液对额尔齐斯河江鳕精子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Na+溶液中,浓度为45mmol/L时精子激活率达90%,且精子快速运动时间(FT)、精子寿命时间(LT)均最高,分别为(44.25±1.72)s和(77.42±1.55)s。在Ca2+溶液中精子活力最高值出现在30mmol/L,其激活率为90%,FT、LT分别为(35.43±3.1)s、(59.98±2.2)s。在葡萄糖135mmol/L溶液中精子FT、LT最高,分别为(80.05±3.7)s和(120.09±5.33)s,精子激活率为90%。pH 8~8.5时,精子激活率高于80%;pH 8.5时FT最高,为(31.53±1.7)s;LT最高值出现在pH 7.5时,为(41.26±2.99)s。江鳕精子适宜存活于pH 8~8.5弱碱性环境中,葡萄糖溶液作为激活介质的精子活力好于Na+和Ca2+。
王位莹李胜忠张俊杰马允
关键词:精子活力离子PH葡萄糖
水温、饲料蛋白及其互作效应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与血清能源物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探讨了温度(20~34℃)、饲料蛋白水平(25%~50%)及其互作效应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饲料效率与血清能源物质(葡萄糖、甘油三酯和总蛋白)的影响。整个实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温度与饲料蛋白水平的一次效应对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与饲料蛋白水平的互作效应对饲料效率、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和总蛋白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对生长、饲料效率和血清甘油三脂与总蛋白水平的影响较饲料蛋白明显,而对血清葡萄糖的效应则与之相反。因子与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及总蛋白水平这5项响应值间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58、0.955、0.971、0.977和0.870(P<0.01),可用于预测。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温度/饲料蛋白水平最优组合为29.9℃/40.3%,此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较高,分别为2.748%/d和0.775,其可靠性达0.888。不同饲料蛋白水平下,水温对吉富罗非鱼血清代谢物质的影响也不同,增加水温有助于更好地利用饲料蛋白,提高血清中蛋白的分解与转化。
强俊杨弘王辉徐跑何杰
关键词:吉富罗非鱼水温饲料蛋白总蛋白
红壳色中华绒螯蟹仔蟹养殖方式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探讨养殖方式对红壳色不同家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群体养殖、室内单体养殖和室外稻田养殖3种方式,比较了红壳色(A)、红壳家系中正常壳色(B)、"光合1号"(C),以及拟建立的早熟(D)、近亲早熟(E)育种家系仔蟹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室内群体养殖方式下,红壳色A组仔蟹的存活率为35.8%,仅与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仔蟹头胸甲宽的变异系数(CV)为27%,个体大小差异较小,与其余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仔蟹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为7.0%/d,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室内单体养殖方式下,红壳色A组仔蟹的存活率为86.7%,显著高于B、E组(P<0.05);A组仔蟹头胸甲宽的CV为52%,个体大小差异较大,与C、D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仔蟹体质量SGR为5.7%/d,A组与B、C、E组仔蟹生长差异明显(P<0.05)。室外稻田围隔养殖方式下,红壳色A组仔蟹的存活率为3.2%,极显著低于B、C、D组(P<0.01);A组仔蟹头胸甲宽的CV为12%,极显著低于E、D组(P<0.01);A组仔蟹体质量SGR最低,为8.1%/d,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室内单体养殖红壳色仔蟹能显著提高其成活率,有助于获得更多育种家系相关性状的信息。
司永国李晓东姜玉声王玉玮刘胥郑岩索建杰孙娜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育种体色养殖方式
团头鲂耐低氧新品系雌核发育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为了指导团头鲂耐低氧群体的后续选育工作开展,利用筛选出的20对微卫星引物,比较分析了团头鲂耐低氧群体(TN)及其减数分裂(TNM)、有丝分裂(TNDH)雌核发育后代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团头鲂TN、TNM、TNDH及团头鲂"浦江1号"(TPJ1)对照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分别为3.90、3.55、3.45、4.25,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7853、0.3934、0.2768、0.8075,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6491、0.5563、0.4870、0.685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695、0.4796、0.4181、0.6105,TPJ1对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TN群体较TPJ1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有所降低,但不存在显著差异,仍保持了较高的遗传杂合度,而2个雌核发育群体(TNM和TNDH)的遗传多样性显著低于TPJ1和TN群体,TNDH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显著低于TNM群体。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偏离指数也表明团头鲂TPJ1和TN群体出现杂合子过剩现象,而TNM、TNDH雌核发育群体则出现了杂合子缺失现象,纯合子比例高。聚类分析表明,TPJ1和TN群体聚类成一个分支,而TNM、TNDH雌核发育群体聚类成另一分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在TN群体中实施雌核发育可加速遗传物质的纯合,可用于团头鲂进一步耐低氧性状基因的纯化。
徐湛宁李福贵郑国栋陈杰蒋霞云邹曙明
关键词:团头鲂雌核发育微卫星标记
江鳕精子的形态及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为江鳕精子活力及人工繁殖受精率的提高提供参考,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江鳕精子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江鳕精子由头部、颈部和尾部3部分构成,没有植入窝。头部呈椭球形,长(1.6±0.3)μm;颈部前宽后窄,长(0.6±0.2)μm;尾部细长,长(16.1±4.3)μm。江鳕精子头部有背腹之分,背部有少量细胞质;腹部主要是细胞核,其中染色质的电子密度呈均匀、致密分布,没有网络状间隙,细胞核前端无顶体。江鳕精子颈部由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构成。中心粒复合体分为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基体),近端中心粒由9组三联微管组成,没有中央微管,近端中心粒的长轴与细胞核的长轴呈垂直关系。江鳕精子尾部的核心结构是轴丝,由9组外周二联微管和1对中央微管组成,是典型的"9+2"微管结构,尾部外表面有由质膜向两侧突出而成的侧鳍,左右侧鳍大小不同。
李胜忠程先友董亚菲周桂珍张娟利张玉娇
关键词:精子超微结构
PiggyBac转座元件的构建及其在团头鲂基因组中的转基因效率被引量:2
2014年
鳞翅目昆虫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的PiggyBac(PB)转座子已用于模式生物小鼠的转基因及插入诱变研究,目前,该转座子在养殖鱼类中的转基因效率如何还不清楚。构建了带PiggyBac转座子左臂、右臂、EF1α启动子和绿色荧光蛋白(eGFP)编码框的pPBs-EF1α-eGFP供体质粒。以50 ng/μL供体质粒和100 ng/μL体外转录的PB转座酶mRNA共同显微注射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1~2细胞期受精卵中,团头鲂eGFP的荧光表达率可达58.26%,PCR检测结果显示,该转座系统在团头鲂成鱼基因组中的整合效率为53.04%。表明PiggyBac转座子可高效介导基因在团头鲂基因组中的插入,为进一步开展团头鲂插入诱变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瑶蒋霞云邹曙明
关键词:PIGGYBAC转座子团头鲂转基因
饲料蛋白水平对低温应激下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和HSP70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在水温27℃条件下,分别对吉富罗非鱼(27.64±2.79)g投喂3组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养殖周期56d。饲养结束后,进行14℃低温应激实验,研究低温应激后0—24h内,鱼体血清生化指标与肝脏HSP70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期投喂50%蛋白水平的饲料可以提高罗非鱼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甘油三酯与胆固醇水平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活力。在低温应激后,50%蛋白组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甘油三酯与胆固醇水平呈下降趋势,而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谷草转氨酶活力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变化。25%和38%蛋白组血清葡萄糖水平与谷丙转氨酶活力在应激期间呈上升趋势,而谷草转氨酶与碱性磷酸酶活力和总蛋白与胆固醇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各实验组溶菌酶活力与肝脏HSP70 mRNA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由此可知,短期投喂高蛋白饲料可以提高罗非鱼血液中蛋白、血糖与脂肪含量,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同时,高蛋白水平的饲料也会引起肝脏产生分解压力以及增加饲料成本。在生产中,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饲料的蛋白含量。
强俊杨弘王辉徐跑何杰
关键词:吉富罗非鱼饲料蛋白血清HSP70
团头鲂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报告载体的构建及活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解鱼类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的转录调控原理及其免疫作用机制,构建5个团头鲂il-6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IL-6P),以PGL3-basic质粒作为阴性对照,将它们分别与内参质粒pRL-TK共转染进鲤EPC细胞,并用100ng/mL的LPS诱导转染过重组载体的细胞,24h后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质粒转染组PGL3-IL-6P-0、PGL3-IL-6P-1、PGL3-IL-6P-2、PGL3-IL-6P-3与PGL3-IL-6P-4的荧光素酶活性均明显升高,其中PGL3-IL-6P-4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最高,表明该启动子缺失体(-379至+34)包含il-6的核心启动子。用LPS刺激转染过重组载体的细胞后发现,与未经LPS刺激的对照组相比,仅PGL3-IL-6P-4组的活性明显增强,而其余缺失体的活性则没有显著变化,这进一步表明PGL3-IL-6P-4缺失体包含核心启动子区,并推测该核心启动子区域存在的潜在转录因子NF-κB与C/EBPβ等可能是响应LPS刺激的重要作用元件。
扶晓琴丁祝进饶友亮王卫民刘红
关键词:团头鲂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活性LPS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