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531703)

作品数:61 被引量:621H指数:16
相关作者:唐旭东王凤云吕林陈婷黄穗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脾虚
  • 27篇功能性消化不...
  • 18篇功能性腹泻
  • 17篇虚证
  • 16篇脾虚证
  • 11篇中医
  • 11篇综合征
  • 8篇动物
  • 7篇蛋白
  • 7篇动物模型
  • 7篇易激综合征
  • 7篇中医药
  • 7篇肠易激
  • 7篇肠易激综合征
  • 6篇细胞
  • 5篇脾虚型
  • 4篇医药治疗
  • 4篇中医药治
  • 4篇结肠
  • 4篇餐后

机构

  • 50篇中国中医科学...
  • 3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2篇广东省中医院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武汉市中西医...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东风汽车公司
  • 1篇山西中医药大...

作者

  • 51篇唐旭东
  • 38篇王凤云
  • 21篇吕林
  • 13篇陈婷
  • 12篇黄穗平
  • 10篇康楠
  • 9篇李峰
  • 9篇马捷
  • 8篇朱恩林
  • 8篇王静
  • 7篇王晓鸽
  • 7篇刘燕
  • 6篇张北华
  • 6篇刘晶
  • 5篇刘艳阳
  • 4篇郭慧淑
  • 4篇白世敬
  • 4篇吴凤芝
  • 4篇韩晨霞
  • 4篇程正义

传媒

  • 12篇中华中医药杂...
  • 9篇世界中医药
  • 6篇辽宁中医杂志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环球中医药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河北中医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山西中医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现代中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6篇2017
  • 7篇2016
  • 25篇2015
  • 4篇2014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脾虚1号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餐后不适综合征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从脑肠肽角度,探讨脾虚1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脾虚气滞证患者的疗效机制。方法:66例PDS脾虚气滞证患者给予脾虚1号方颗粒口服,1袋/次,3次/d,疗程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动素(MTL)、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含量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血清GAS和PGⅠ含量轻微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CCK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MTL和Ghrelin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以香砂六君子为底方的脾虚1号方治疗PDS脾虚气滞证的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血清CCK水平、上调血清MTL和Ghrelin水平发挥健脾促动力作用。
吕林王凤云马祥雪梁旭唐旭东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脑肠肽
温阳止泻汤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肾阳虚证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温阳止泻汤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将60例纳入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温阳止泻汤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安慰剂治疗,两组均服药28天。治疗前后进行安全性观察,记录两组前后中医证候和积分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大便性状、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排便频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与对照组对比疗效相当(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温阳止泻汤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相关安全性指标,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安全可靠。结论温阳止泻汤可有效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腹泻,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兴慧刘力唐旭东张聪伟杜晓泉马小兵吕小龙
关键词:功能性腹泻脾肾阳虚
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从细胞水平角度,观察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干预离体培养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的结肠平滑肌细胞的变化。方法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进行提取离体结肠平滑肌细胞并原代培养,将其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脾虚四号方低、中、高剂量组、蒙脱石散组,各组分别5%含药血清干预48 h,用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相关脑肠肽的基因表达。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平滑肌细胞OD值极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含药血清干预组结肠平滑肌细胞OD值极显著升高(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含药血清干预组均有表达升高趋势,脾虚四号方低剂量组较模型组CCK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脾虚四号方低、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VIP mRNA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能够有效促进模型结肠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活性,脑肠肽CCK、VIP、SS mRNA表达变化可能有利于进一步阐释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在脑肠肽胃肠激素方面发病机制。
陈旻丹胡京红马捷吴凤芝刘燕唐旭东王凤云韩晨霞戴宁林炳岐陈斗李峰
关键词:功能性腹泻脾虚证脑肠肽
肠安Ⅰ号方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大鼠5-HT信号系统及海马BDNF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肠安Ⅰ号方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大鼠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信号系统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结合游泳致疲劳法建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体重区组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得舒特组(9只,27 mg/kg)、氟西汀组(9只,3.6 mg/kg)、肠安Ⅰ号高剂量组(9只,22.6 mg/kg)、中剂量组(9只,11.3 mg/kg)、低剂量组(9只,5.7 mg/Kg),另设正常组(10只)。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服,模型组按照给药体积灌服生理盐水,1次/日,共干预14日。通过腹部回缩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标准确定疼痛压力阈值,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5-HT水平的变化,免疫荧光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5-羟色胺1A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1A receptor,5-HT1a)、BDNF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用药前各组大鼠直肠扩张时的疼痛阈值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用药后模型组大鼠疼痛阈值明显下降,结肠5-HT水平及海马5-HT1a、BDNF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肠安Ⅰ号各剂量组疼痛阈值明显上升,得舒特组、肠安Ⅰ号高、中剂量组结肠5-HT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肠安Ⅰ号各剂量组海马组织5-HT1a、BDNF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氟西汀组海马组织BDNF mRNA表达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肠安Ⅰ号方的作用靶点部位涉及"脑-肠"两部分,可降低大鼠直肠扩张疼痛域值,下调结肠黏膜5-HT水平,下调海马组织中BDNF和5-HT1a mRNA的表达。
赵迎盼苏敏王凤云卞兆祥杨俭勤王微唐旭东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
四君子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胃中液体食物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9
2015年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胃中液体食物分布的影响。方法:70例P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25例,分别计算近端胃与远端胃面积、容积,近端胃与远端胃面积比率,近端胃与远端胃容积比率,近端胃、远端胃排空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近端与远端胃容积比率在最大饱足感、餐后90min显著增大(P<0.05),在餐后30min显著减小(P<0.01),治疗组近端胃排空率和远端胃排空率在餐后30、60、90、120min均有明显升高(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近端胃与远端胃面积比率在最大饱足感时增大(P<0.05),在餐后60min减小(P<0.01),而近端胃与远端胃容积比率在最大饱足感时增大(P<0.01),餐后30min减少(P<0.01),治疗组近端胃排空率和远端胃排空率在餐后30、60、90、120min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四君子汤是通过调节PDS患者液体食物在胃中分布来促进胃排空发挥健脾促胃动力作用。
吕林唐旭东王静黄穗平王凤云康楠陈婷朱恩林王晓鸽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四君子汤胃动力
脾虚4号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脾虚4号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对大鼠结肠组织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高乳糖加小平台站立法制备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腹泻指数和体重变化,比色法检测血清乳酸、淀粉酶、尿D-木糖含量变化。脾虚4号方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后,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大鼠的腹泻指数增加,体重增加减缓。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大鼠的血清乳酸含量升高、血清淀粉酶活力降低、尿D-木糖含量降低。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的GLP-1R表达水平较正常组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虚4号方治疗组GLP-1R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复制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脾虚4号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脾虚4号方使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结肠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表达升高。推断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可能与脾虚4号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的治疗有相关性。
朱彤唐旭东万嘉嘉邱娟娟李萍王凤云郭慧淑
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对结肠黏膜组织水通道蛋白4、水通道蛋白8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对脾虚泄泻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4、AQP8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组6组,采用水环境小平台站立法复合高乳糖饲料喂养的方法复制腹泻模型,模型成功后,灌胃给药7天,取结肠组织,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结肠黏膜组织AQP4、AQP8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AQP4、AQP8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组均可以提高结肠黏膜组织中AQP4的表达,高低剂量组和西药组可提高AQP8的表达,中剂量组改善不明显。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可提高脾虚泄泻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的AQP4、AQP8的表达水平,促进水分的吸收,从而达到止泻的目的。
康楠王凤云陈婷王晓鸽朱恩林唐旭东
关键词:脾虚证水通道蛋白4水通道蛋白8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方剂及药对规律总结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学习,归纳总结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常用方剂及高频使用药对。方法:检索1995—2015年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文献共4 055篇,经总结文献中涉及辨证分型的共593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见的8种证候类型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脾虚气滞证、寒热错杂证、饮食积滞证及脾胃虚寒证,并提取其辨证使用的方剂及常用药对等信息,建立Microsoft Excel 2003数据库,录入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采用Crosstabs方法进行频数分析,对文献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治疗以柴胡疏肝散为主;脾胃虚弱证中香砂六君子汤居多;肝郁脾虚证常见逍遥散;肝郁气滞证治疗以柴胡疏肝散为主;脾虚气滞证以香砂六君子汤见长;寒热错杂证中半夏泻心汤居多;饮食积滞证中保和丸为主;脾胃虚寒证附子理中汤多见。文献中高频使用的药对组合是茯苓-白术,柴胡-白芍,党参-茯苓,茯苓-枳壳等17对。结论: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有其独特的优势,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其基本特点,故多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在证型基础上选择主方主药并进行配伍,从而扩大治疗范围,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还可防止主药太过,佐治其潜在副作用。
田亚欣王凤云张娇唐旭东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候类型
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52例胃中液体食物分布特点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液体食物胃中分布情况,了解其胃动力障碍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52例PDS患者和1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胃排空检查,在空腹,最大饱腹感,餐后30、60、90和120rain分别计算近端胃与远端胃面积和容积,近端胃与远端胃面积比率和容积比率,近端胃和远端胃排空率。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空腹、餐后120min时,PDs组近端胃容积分别为(9.06±7.88)和(24.72±24.02)cm3,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96±2.13)和(19.48±12.32)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37、-0.875,P均〈0.05)。在最大饱腹感时,PDS组近端胃与远端胃面积比率为1.63±0.42,健康对照组为2.33±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4,P〈0.05)。在空腹时,PDS组近端胃与远端胃容积比率为0.60±0.38,健康对照组为0.46±0.19,而在最大饱腹感时,PDS组为0.91±0.27,健康对照组为1.30±0.48,差异有统计意义(t=-1.505、3.970,P均〈0.05)。在餐后30、90min时,PDS组近端胃排空率分别为(28.10±25.03)%和(68.80±16.14)%,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4.97±14.41)%和(75.86±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1.718,P〈0.05);两组远端胃排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DS患者液体食物分布在最大饱腹感时远端胃容积大于近端胃容积,这可能是导致其近端胃排空率下降的原因,近端胃对PDS患者胃动力影响较大。
吕林王静唐旭东黄穗平王风云康楠陈婷朱恩林王晓鸽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胃动力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及评价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复制并评价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动物模型。方法运用碘乙酰胺复合小平台劳倦因素造模法,制作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动物模型,并观察动物一般状态、体重、饮食情况及胃病理改变,运用糖水偏好试验,球囊试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进行评价。结果碘乙酰胺及复合小平台大鼠,均出现饮食减少,糖水偏好降低,胃敏感性增高。但碘乙酰胺复合小平台组大鼠体重下降明显,并伴有倦怠等精神症状。结论模型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标准,但碘乙酰胺复合小平台组脾虚证表征更加明显。
刘晶李峰唐旭东马捷葛东宇李根茂刘燕刘艳阳韩晨霞吴卓耘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动物模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