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4300684)

作品数:9 被引量:89H指数:4
相关作者:赵卫东张美超刘阳李鉴轶姜楠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有限元
  • 3篇韧带
  • 3篇关节
  • 2篇虚拟现实
  • 2篇三维重建
  • 2篇生物力学
  • 2篇膝关节
  • 2篇互动技术
  • 2篇计算机
  • 2篇计算机辅助设...
  • 2篇交叉韧带
  • 2篇股骨
  • 2篇辅助设计
  • 1篇等长点
  • 1篇第一磨牙
  • 1篇点云
  • 1篇咬肌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分布
  • 1篇有限元分析

机构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武汉大学附属...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赵卫东
  • 7篇张美超
  • 5篇刘阳
  • 5篇李鉴轶
  • 3篇钟世镇
  • 3篇黄文华
  • 3篇姜楠
  • 2篇毕振宇
  • 2篇余正红
  • 2篇樊继宏
  • 2篇徐会勇
  • 2篇欧阳钧
  • 2篇王萍
  • 1篇林斯萍
  • 1篇邱小忠
  • 1篇李义凯
  • 1篇李忠华
  • 1篇史风雷
  • 1篇唐雷
  • 1篇刘畅

传媒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虚拟现实互动技术在交叉韧带等长重建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应用
<正>目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还原膝关节骨性结构在屈伸运动过程中的三维空间形态,为观察测量膝关节面交叉韧带附丽区的相对位置变化和进一步研究前、后交叉韧带等长重建最佳等长点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新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与...
张美超赵卫东李鉴轶樊继宏黄文华林斯萍欧阳钧
关键词:膝关节虚拟现实
文献传递
虚拟现实互动技术在交叉韧带等长重建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膝关节骨性结构在屈伸运动过程中的三维空间形态,为观测膝关节面交叉韧带附丽区的相对位置变化和进一步研究前、后交叉韧带等长重建最佳等长点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新方法。方法 采用实验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新鲜人体膝关节标本进行屈伸运动实验,并通过激光三维扫描方法记录、计算膝关节的空间活动指标,然后重建膝关节计算机三维模型。通过实验中的空间活动指标控制此模型虚拟运动,再现膝关节各屈伸角度下股骨、胫骨和腓骨的空间位置。结果 计算机还原出各运动角度下膝关节骨性结构(股骨、胫骨及关节面)的空间形态,利用软件Geomagic的几何计算功能可分别测量模型中各个运动状态交叉韧带附丽区两点间的三维空间距离。讨论本研究方法可以真实地记录和再现膝关节三维运动过程,从空间结构上更精确、合理地寻找重建等长点,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手术重建有重要临床意义。
姜楠黄文华张美超余正红赵卫东李鉴轶
关键词:交叉韧带虚拟现实等长点
利用Mimics和Freeform建立中国数字人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被引量:40
2006年
目的建立数字人上颌第一磨牙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有效性验证,为有关的修复体制作提供了生物力学了了。方法利用数字人男1号数了集,通过Mimics软件重建牙釉质、牙本质、牙髓三维结构,FreeForm软件对模型进行修饰,以IGES格式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8.0.完成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进行垂直、侧向加载,分析牙体各部位的应力。结果建立了上颌第一磨牙有限元模型,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髓、模拟牙周膜、模拟牙槽槽。模型各部分模格划分模点模模元分模为:牙釉质:8303模点、5092模元,牙本质:104883模点、77357模元,牙髓:19818模点、12116模元,牙周膜:2321模点、2278模元,牙槽槽:31869模点、25264模元。垂直加载和斜向加载结果表明牙根颈1/3处是应力集中部位。结论利用Mimics和Freeform建立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精确度,能够满足各种牙体生物力学分析的需要。
张美超刘阳刘则玉赵卫东李鉴轶姜楠唐雷
关键词:中国数字人上颌第一磨牙有限元
自制加锁梅花针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的生物力学测试
2010年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用于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加锁梅花针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基础。方法用6例新鲜成人股骨标本,制作股骨中上段骨折模型两种,梅花针固定;然后制作股骨下段骨折模型两种,加锁梅花针固定;最后利用股骨下段骨折模型交锁钉固定,每次作下一骨折模型前,用钢片张力带固定前一次的骨折线。依次对正常股骨标本、梅花针固定后的标本、加锁梅花针固定的标本、交锁钉固定的标本进行扭转测试、垂直压缩试验、4点弯曲试验,分析4组试验的实验数据。结果梅花针固定股骨中上段骨折、加锁梅花针固定股骨下段骨折和交锁钉固定的股骨下段骨折抗扭转测试中,均可以达到4Nm抗旋转刚度;轴向压缩试验中最大应变正常组和梅花针组、加锁梅花针组无明显差异,4点弯曲试验中梅花针与加锁梅花针和正常标本的弯曲刚度相近,交锁钉的抗弯曲刚度明显高于其他3者。结论加锁梅花针冶疗股骨中下段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固定效果可靠。
刘阳张明胜曾凌风毕振宇赵卫东
关键词:股骨生物力学
用激光扫描三维重建骨的图像被引量:5
2006年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给学习者以直观性强的感受,特别重要。传统教学中采用方法有:教科书插图、彩色图谱、挂图、模型、投影、录像、实体标本等。多媒体教学目前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成为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主要方法,相同内容比利用挂图、模型、投影等传统方式要节省1/3的时间;比板书板图的方式至少节省2/3的时间。目前,多媒体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图像是二维图像,而人体是三维实体,初学者从二维图像到三维实体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如果多媒体教学直接使用三维图像,多角度观察,初学者无疑更容易理解。
樊继宏李鉴轶刘畅赵卫东黄文华邱小忠张美超
关键词:二维图像三维重建激光扫描人体解剖学教学传统教学三维图像
微波等离子体参数对基托材料表面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索等离子体在不同工作参数条件下对基托材料表面改性的效果,筛选最佳工艺参数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80个试件分为16组。各组控制气体流量为13.7cm3/min,在不同输出功率(100、150、200、250W)、不同气体种类(氧气、空气、氩气、氧气和氩气混合)、气体压强(0.4、0.6、0.8、1kPa)和处理时间(1、2、5、8min)下等离子体对各组试样处理后,测定接触角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采用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样品进行瞬间液滴形貌拍照。正交实验所作等离子体处理后测定的接触角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处理时间为8min、输出功率为150W、气体压强为0.8kPa、气体条件为氧气状态是最佳的基托材料改性效果条件。
王萍刘阳徐会勇赵卫东程祥荣
关键词:微波等离子体树脂接触角
伸膝装置应用解剖及其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髌骨软组织平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2例新鲜、80例固定成人膝关节标本伸膝装置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与测量。结果:髌前三层不同走向的纤维膜性结构包被伸膝装置。股外侧肌腱、股内侧肌、股最内侧肌与股直肌腱分别成33.50°±6.19°、54.5°±8.20°、78.60°±8.52°角。矢状面股直肌腱与髌腱成12°(3°~20°)夹角。股四头肌腱扩张部向下扩展形成髌内、外侧支持带(MPR、LPR)。内侧髌股韧带(MPFL)长(47.60±5.59)mm,宽(19.70±6.13)mm。膝关节肌为独立肌肉,是膝关节重要的滑移装置并维持髌骨内侧稳定结构。结论:TKA术中髌骨软组织平衡,关键在于准确分层缝合股最内侧肌止点和MPFL,必要时松解髌骨外上角股外侧肌腱或LPR。术中防止膝关节肌内侧束撕裂有重要意义。
余正红李义凯赵卫东李忠华张美超钟世镇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内侧髌股韧带
三维激光扫描重建咬肌、颞肌三维数字化模型
2010年
目的根据咬肌及颞肌的解剖学特点,利用激光三维扫描结合解剖技术重建咬肌、颞肌三维数字化模型,探索肌肉等软组织建模及形态学研究的新方法。方法 1例颌面部形态正常的男性成年新鲜标本,解剖完全暴露咬肌、颞肌浅面,激光三维扫描系统对标本多次扫描;切成咬肌、颞肌后再次对标本进行多次扫描,形成轮廓点云文件;在Geomagic软件中处理,并进行观察测量。结果利用激光三维扫描的点云文件,在Geomagic软件中重建形成具有解剖特征的咬肌、颞肌3D数字化模型。结论通过激光3D扫描的点云文件重建的咬肌、颞肌数字化模型形态真实,并可进行形态学测量,为其形态学研究及生物力学分析提供了基础。
王萍赵卫东焦培锋毕振宇徐会勇刘阳
关键词:咬肌颞肌三维重建点云
下颌骨撞击试验与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利用MTS-858生物材料试验机进行下颌骨撞击试验和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揭示下颌骨骨折生物力学机制。方法根据Hanau合架原理,3例标本分别制备成下颌骨撞击模型,MTS-858生物材料试验机进行下颌骨颏部水平方向撞击试验。人体下颌骨标本利用激光三维扫描系统获得下颌骨模型,有限元软件ANSYS7.0分析。结果3例标本均在颏部骨折,下颌骨颏部撞击力峰值为(2151.10±125.18)N;响应时间为(17.3±2.3)ms。ANSYS动态显示下颌骨颏部受到撞击后下颌骨内部的应力变化,颏部撞击点应力最大,应力变化曲线显示在颏部距上缘1.92cm处出现峰值,最大应力为3201.35kPa。结论下颌骨撞击试验和三维有限元方法结合量化了颏部受力下颌骨骨折的有关参数,为揭示任意合位下颌骨撞击下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奠定基础。
刘阳李鉴轶赵卫东姜楠张美超钟世镇
关键词:下颌骨有限元生物力学
髋关节外展不同角度股骨颈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0
2005年
目的比较分析双腿站立时髋关节外展不同角度时股骨颈应力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为临床髋关节疾患治疗与康复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虚拟人男一号切片数据集的髋部数据,重建人体股骨上半节段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模拟髋关节不同的外展角度,对该模型进行虚拟加载和仿真计算,比较分析髋关节外展不同角度下股骨颈的应力分布。结果(1)对于各种外展角度,股骨颈内、外侧方的应力值均明显高于前、后方;(2)随着髋关节外展角度的增加,股骨颈的正后方和后内侧部位应力值逐渐减小,前方的应力值基本保持不变,而内、外侧方的应力值则逐渐增大,以外侧方变化最大。结论股骨颈内、外侧是股骨上半节段的应力集中部位,髋关节外展使应力分布发生改变,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手术和康复锻炼方式。
张美超史风雷赵卫东欧阳钧钟世镇
关键词:髋关节股骨颈有限元应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