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阶平医学基金

作品数:2,406 被引量:12,283H指数:31
相关作者:魏世辉王成林张沂平孙文兵阮海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90篇期刊文章
  • 16篇学位论文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79篇医药卫生
  • 15篇文化科学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生物学
  • 8篇理学
  • 6篇化学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00篇细胞
  • 370篇肿瘤
  • 177篇肺癌
  • 152篇腺癌
  • 145篇预后
  • 140篇手术
  • 135篇小细胞
  • 135篇疗效
  • 134篇蛋白
  • 134篇术后
  • 133篇基因
  • 126篇化疗
  • 122篇非小细胞
  • 117篇细胞肺癌
  • 117篇小细胞肺癌
  • 112篇免疫
  • 107篇血管
  • 107篇非小细胞肺癌
  • 105篇腹腔
  • 102篇切除

机构

  • 133篇中国人民解放...
  • 53篇南京医科大学
  • 51篇首都医科大学...
  • 46篇天津医科大学
  • 45篇哈尔滨医科大...
  • 36篇福建医科大学
  • 36篇武汉大学
  • 3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5篇郑州大学第一...
  • 34篇吉林大学第一...
  • 32篇中南大学
  • 30篇广西医科大学
  • 30篇浙江省肿瘤医...
  • 29篇北京中医药大...
  • 28篇复旦大学
  • 27篇北京大学深圳...
  • 27篇中山大学
  • 26篇浙江中医药大...
  • 25篇天津医科大学...
  • 23篇北京积水潭医...

作者

  • 26篇魏世辉
  • 24篇王成林
  • 23篇张沂平
  • 19篇孙文兵
  • 17篇阮海林
  • 17篇高君
  • 17篇高国生
  • 16篇宋正波
  • 14篇张怀亮
  • 13篇关锋
  • 13篇汤庆超
  • 13篇王贵玉
  • 13篇马信龙
  • 12篇马剑雄
  • 12篇杨俊兰
  • 11篇向国安
  • 10篇包永星
  • 9篇杨黎
  • 8篇李建军
  • 7篇高惠静

传媒

  • 38篇中华消化外科...
  • 34篇现代肿瘤医学
  • 32篇中国肺癌杂志
  • 30篇山东医药
  • 27篇现代生物医学...
  • 24篇中华医院感染...
  • 24篇中华实验外科...
  • 21篇实用医学杂志
  • 20篇中国老年学杂...
  • 20篇重庆医学
  • 20篇中华结直肠疾...
  • 20篇解放军医学院...
  • 19篇医学研究杂志
  • 18篇中华肝胆外科...
  • 17篇中华医学杂志
  • 17篇北京医学
  • 17篇中国肿瘤临床
  • 17篇中国医刊
  • 17篇中华放射肿瘤...
  • 15篇中国肿瘤生物...

年份

  • 1篇2024
  • 138篇2023
  • 241篇2022
  • 221篇2021
  • 230篇2020
  • 203篇2019
  • 155篇2018
  • 166篇2017
  • 166篇2016
  • 166篇2015
  • 158篇2014
  • 128篇2013
  • 98篇2012
  • 56篇2011
  • 52篇2010
  • 53篇2009
  • 54篇2008
  • 52篇2007
  • 51篇2006
  • 20篇2005
2,4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宫颈癌腹腔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手术入路及解剖被引量:4
2017年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特别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转移决定了宫颈癌的后续治疗方式及中晚期的放疗的照射范围。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广泛开展,腹腔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已日趋完善。笔者就其手术入路的技术要点及相关解剖等做一简要综述。
毛林张蔚胡晓霞
关键词: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手术入路
椎体成形术中手法复位进一步改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复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椎体成形术中手法复位与体位复位2种复位方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70例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实验组(手法复位)和对照组(体位复位)。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用量,术前、手法复位前后、术后3 d、3个月和2年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角,术后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椎体成形患者术后疗效优于对照组,骨水泥用量较对照组多,术后更好地恢复了椎体前缘高度和改善后凸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时VAS和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的椎体压缩性骨折,通过椎体成形联合术中手法复位,能够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改善脊柱失状位平衡,并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蔡俊冯新民杨建东陶玉平张亮张志强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手法复位
甲肝-麻疹-水痘联合疫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甲肝-麻疹-水痘联合疫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阐明联合疫苗的作用强度。方法:用甲肝-麻疹-水痘联合疫苗、甲肝疫苗、麻疹疫苗、水痘疫苗分别对小鼠进行注射,第2周开始采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标记物CD3+、CD4+、CD8+的百分含量。用ConA刺激淋巴细胞,计算刺激指数(SI)反映淋巴细胞转化程度。姬姆萨染色,镜检,计算吞噬百分率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RT-PCR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疫苗组的CD3+/CD8+比值明显高于单价疫苗组(P<0.05)。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中,联合疫苗组SI明显高于单价疫苗组(P<0.05)。联合疫苗组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明显高于单价疫苗组(P<0.05)。联合疫苗组IFN-γ、IL-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单价疫苗组(P<0.05)。结论:甲肝-麻疹-水痘联合疫苗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强于单价疫苗。
李英华关锋王琦代玉银林承赫刘景晔王鹏富
关键词:细胞免疫
右美托咪定用于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病人镇静镇痛的剂量探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TED)病人的安全、有效剂量。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1组(D1组)和右美托咪定2组(D2组)。每组20例。D1组,局麻前10 min,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10 min内泵完,随后以0.4μg/(kg·h)速度泵注,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D2组,局麻前10 min,静脉内泵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1,10 min内泵完,随后以0.4μg/(kg·h)速度泵注,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手术开始(T1)、打磨小关节时(T2)、神经松解时(T3)、术毕(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进行疼痛、镇静水平的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呼吸抑制、严重心动过缓),术后第2天评价病人满意度。结果:三组病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D1、D2组病人各时点的MAP明显降低,心率明显减慢(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增高(P<0.05);VAS明显降低(P<0.05)。与D1组比较,D2组病人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增高(P<0.05),而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右美托咪定剂量增加,需干预的心动过缓明显增加。三组病人无呼吸抑制发生(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维持剂量0.4μg/(kg·h)至手术结束前30 min用于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手术可以更好地改善病人镇痛水平,提供适度镇静,提高围术期病人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张晓栋丁海涛赵洪亮郝建华郭正纲马盼盼
关键词:镇痛椎间盘摘除术
肿瘤标志物和Ki6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术后Ki67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病人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的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癌胚抗原(CEA)>5μg/L定义为阳性,癌抗原(CA)19-9>35 kU/L定义为阳性。Ki67 LI大于其对应截断值定义为高表达(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Ki67 LI的截断值[曲线下面积(AUC)最大时];Cox回归分析寻找影响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311例结直肠癌病人,截至2019年6月1日,中位随访67个月(3~89个月),随访率94.2%,病死率32.5%。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CEA阳性、CA19-9阳性,Ki67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病人预后不良相关(均P<0.01)。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和Ki67的生存分析结果提示,均阴性时病人预后最好,单阳性时次之,均阳性时最差(均P<0.01)。Cox回归结果提示:CEA[HR=6.461,95%CI(3.693,11.304),P<0.01]、CA19-9[HR=2.046,95%CI(1.214,3.449),P=0.007]、TNM[HR=2.104,95%CI(1.597,5.242),P=0.028]、CEA+Ki67[HR=9.992,95%CI(5.337,18.706),P<0.01]、CA19-9+Ki67[HR=5.345,95%CI(2.282,12.521),P<0.0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联合检测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和术后Ki67指标对评估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黎华丽郑勇斌程煌荣杨超
关键词: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KI67预后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在肝切除术前肝功能评估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在肝脏外科中肝功能状态对肝切除术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所以术前对肝功能作精准评估甚为重要。
林联库何松青
关键词:肝切除术排泄试验吲哚菁绿肝脏外科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方案三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三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8月~2013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就诊的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20例,均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oteracil potassium sustained capsules,S-1)和(或)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方案进行三线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根据REC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按照NCI CTC 3.0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20例均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患者,部分缓解6例,病情稳定8例,疾病进展5例,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3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08个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S-1和OXA方案的RR和DCR分别为63%和100%,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S-1方案的RR和DCR分别为13%和50%,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OXA方案的RR和DCR分别为0%和67%。16例存活,4例死亡。治疗相关主要不良反应为脱发、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毒性,均在可耐受范围内。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S-1和OXA三药方案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这一方案可为晚期胃癌患者三线治疗方案提供选择。
仲悦娇陆建伟张琰沈波
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胃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NSCLC)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45 mg+顺铂40 mg/m2)30例和对照组(顺铂40 mg/m2)30例,胸腔灌注治疗,每周1次,共3次。观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73.3%)明显高于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状况(76.7%)明显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Ⅲ级以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
陈凤李全福金高娃张浩洋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顺铂恶性胸腔积液灌注治疗
人工肝治疗对重型病毒性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大样本对照分析研究,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对重型病毒性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病毒性肝病患者902例,将患者分为人工肝治疗组507例和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395例,记录其诊断、分期等原始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 rank以及Breslow检验进行生存情况分析。结果人工肝治疗对急性和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能够延长其生存时间;人工肝治疗可以延长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戊型肝炎患者的短期生存率有影响;人工肝治疗次数对患者生存时间也有明显影响。结论人工肝治疗能够延长急性和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存时间,多次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次治疗和内科治疗。
武文芳杜菁张晶
关键词:病毒性肝病人工肝
远程医疗模式在居家癌痛病人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远程医疗模式在居家癌痛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10人的远程治疗团队,选取2015年治疗的癌痛病人39例,病人入组时评估病人的癌痛状况、心理状况,开展为期2周的院外远程医疗干预,每日记录病人的疼痛状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病人干预前后心理状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病人干预前后疼痛分级,考虑可能出现的脱落情况,分意向性分析和符合性分析。[结果]干预2周后,意向性分析结果:29例重度疼痛病人减少了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MA和HAMD量表评分分别下降了11.20分±6.34分和10.30分±4.16分;符合性分析显示:去除死亡和脱落的参与者,剩余参与者经过2周的干预后HAMA和HAMD量表评分均分别下降了10.20分±5.24分和8.20分±6.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例重度疼痛病人减少了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远程医疗管理居家癌痛病人可使病人的疼痛得到较好控制,焦虑、抑郁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佟银侠李丽华刘惠周颖刘勇
关键词:癌痛远程医疗居家焦虑抑郁
共2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