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03008)

作品数:9 被引量:480H指数:7
相关作者:王雨春刘丛强尹澄清万国江朱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沉积物
  • 3篇红枫湖
  • 2篇早期成岩
  • 2篇早期成岩作用
  • 2篇水库
  • 2篇水质
  • 2篇
  • 2篇成岩作用
  • 1篇滇池
  • 1篇滇池沉积物
  • 1篇渡水
  • 1篇叶绿素A
  • 1篇溶解性
  • 1篇生态恢复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水化学
  • 1篇水环境
  • 1篇水环境质量
  • 1篇水质量

机构

  • 6篇中国水利水电...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云南省水文水...

作者

  • 8篇王雨春
  • 4篇刘丛强
  • 3篇万国江
  • 3篇尹澄清
  • 3篇朱俊
  • 2篇周怀东
  • 2篇马梅
  • 1篇毛建忠
  • 1篇毛战坡
  • 1篇李思亮
  • 1篇吴秀萍
  • 1篇黄荣贵
  • 1篇彭文启

传媒

  • 3篇湖泊科学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矿物学报
  • 1篇Acta G...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贵州红枫湖沉积物磷赋存形态及沉积历史被引量:77
2004年
采集了云贵高原深水湖泊红枫湖现代沉积物未受扰动的柱状样品,通过分析不同形态沉积磷在沉积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并结合沉积物样品柱的210Pb、137Cs年代学研究结果,揭示了红枫湖现代沉积过程中不同形态沉积磷的早期成岩改造的时间变化序列,以及沉积磷外源输入负荷的历史变化.采用Ruttenberg法分析沉积磷的地球化学赋存形态,研究表明,红枫湖沉积物中有机磷和铁结合态磷是沉积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沉积全磷的60%和28%.沉积磷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特征显示,红枫湖现代沉积过程中,沉积磷在最终埋藏前可能发生非常剧烈的形态转化和再迁移,尤其是有机磷和铁结合态磷的成岩改造可能是湖泊系统磷循环质量平衡的重要方面.年代学数据同时表明,近年的人为活动导致湖泊系统(包括沉积物)磷负荷的显著增加.
王雨春马梅万国江刘丛强尹澄清
关键词:沉积物赋存形态早期成岩作用红枫湖
西南峡谷型水库的季节性分层与水质的突发性恶化被引量:109
2005年
选择西南云贵高原乌江流域的百花湖水库进行了气象、水温度和水化学(DO、FeⅡ和MnⅡ)的连续监测(13个月).结果表明,由于气候等原因,百花湖水库的水体在夏季形成分层,但是没有典型分层湖泊的温跃层变化,这种水体温度结构可以在4-10月保持稳定;这种"不显著的"温度分层结构,有效限制了上下水团的混合,形成显著的水体溶解氧分层,氧化/还原界面可达到水深8m左右.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贵州多座水库频繁出现的季节性水质恶化现象,与水库水体混合期(多为夏末初秋),水体分层结构失稳有关.上下层水体的垂直交替,使下层水体中的还原性物质带入上层湖水,造成表层水体缺氧和表观浑浊,鱼类窒息死亡.在百花湖水库的研究表明,西南地区深水水库,可以在夏季出现一定的水体温度分层结构,并导致显著的水体水化学(如溶解氧)分层,进而影响水库水环境质量.
王雨春朱俊马梅尹澄清刘丛强
关键词:湖水水环境质量水质水化学层结表观
洱海沉积物磷的化学赋存形态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本文对洱海沉积物磷的含量、空间分布以及沉积剖面上沉积磷的化学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洱海表层(5cm)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范围为736.40~1602.50mg/kg,平均为964.60mg/kg;北部湖区高于南部,弥苴河是湖泊的主要磷来源;洱海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高低顺序为:钙结合态磷,碎屑态磷,有机态磷,铁结合态磷,吸附态磷,磷形态的剖面变化反映了埋藏作用对沉积磷的强烈改造作用。
王雨春此里能布马根连周怀东
关键词:沉积物化学形态洱海
A decade of variation of COD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River) and its variation trend analysis被引量:1
2007年
The average annual value of 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flux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River) and its main tributaries in the past decade (i.e., 1991–2000), has been evaluat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Datong Hydrological Station (DHS), it was found that the Dongting Lake drainage basin contributed the greatest water discharge (35.8%) and COD flux (48.3%) among the main tributary drainage basins, followed by the Poyang Lake drainage basin with the contributions of 15.4% and 19.3%,respectively. By the end of the year of 2000, COD flux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rose by almost 45% relative to that in the year of 1991, reaching about 1941000 ton/a at DHS.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as well as COD in it, was found decreasing in the same period, due to the gradual reinforcement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oreover,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non-point pollution from agriculture and increasing discharge of domestic sewages caused by rapid growth of population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drainage valley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 COD. Furthermore, with the current trend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is basin, water quality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in terms of COD level, is going to deteriorate in the near future. Thus,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s of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in agriculture and the proper treatment of domestic sewages before they are discharged would be the most concerned controlling parameters.
WANG FushunWANG YuchunZHANG Jing
关键词:长江水质量种群
筑坝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114
2005年
河流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间物质循环的通道,筑坝人为改变河流物理、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式,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了筑坝对河流水文水力特性、生源要素(氮、磷、硅等)、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等研究的进展。随着水库成为陆地水分循环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日益显著,进而对大坝的生态效应、河流生态恢复等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减轻大坝的负面效应。
毛战坡王雨春彭文启周怀东
关键词:大坝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恢复
乌江渡水库中溶解性硅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6
2006年
在2003年10月-2004年9月期间每月一次采集了乌江干流上乌江渡水库大坝前开阔水域中的表层水;并于2003年10月、2004年4月和7月在同一采样点采集了分层水样及其底部的柱状沉积物.分别测定了其中溶解性硅(DSi)和叶绿素a(Chl-a)的浓度, 同时还现场测定了水体中的温度(T), 溶解氧(DO)和pH值.结果表明:乌江渡水库表层水中DSi的浓度范围为0.53~3.96 mg/L,平均值为1.74 mg/L;但沉积物孔隙水中DSi浓度大约是上覆水体中DSi浓度的7倍.分层期间,水体中DSi浓度在垂直方向上随水深增加而升高,而孔隙水中DSi浓度随沉积深度先增加后降低.同时还发现乌江渡水库中DSi与叶绿素a之间存在较好的反相关关系,这表明该水库中DSi的含量和分布可能主要受到浮游植物尤其是硅藻的生物活动调节.
朱俊刘丛强王雨春李思亮李军
关键词:叶绿素A乌江渡水库硅藻
水库现代沉积过程沉积磷的早期成岩作用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在沉积磷形态分析、孔隙水化学、核素计年以及吸附解吸实验等的基础上,运用一维“反应-平流-扩散”模型,研究了红枫湖现代沉积过程中磷的沉积改造。结果表明:红枫湖现代沉积过程中,有机态磷的矿化分解和铁结合态磷的络合/溶解,是控制沉积物磷迁移转化动力学的主要机制。沉积物-水界面附近有机磷的快速降解,可能克服沉积界面上铁氧化物对溶解磷的吸附缓冲,而形成向水体的磷酸盐迁移通量;自生磷灰石的沉积改造相对不明显,沉积磷向稳定形态含磷矿物(钙氟磷灰石)的转化过程同样不能影响红枫湖现代沉积过程中磷转化的质量平衡。
朱俊王雨春万国江刘丛强
关键词:沉积磷红枫湖水库
红枫湖、百花湖沉积物全氮、可交换态氮和固定铵的赋存特征被引量:120
2002年
氮是引起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本次工作从贵州两个重要水库(红枫湖和百花湖)采集了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柱,分析了分层沉积物样品中的总氮、无机交换性氮和固定铵的含量及垂直剖面分布.研究表明,红枫湖和百花湖沉积物中具有较高的全氮含量,平均含量约为沉积物干重的0.36%~0.40%,其垂直分布在埋藏过程中受到成岩作用改造;沉积物交换性氮在沉积物中的赋存受到全氮含量和埋藏环境的双重控制;红枫湖和百花湖沉积物具有较强的吸持固定铵的能力,沉积物固定铵的绝对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34.05 mg/kg和416.94mg/kg;分别占全氮的13.53%和12.53%.
王雨春万国江黄荣贵尹澄清
关键词:赋存特征沉积物全氮红枫湖
滇池沉积物内源磷释放初步研究被引量:48
2005年
沉积物内源磷释放是湖泊富营养化重要的污染来源。本次研究在滇池20个采样点进行了原状柱状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分析测试了分层沉积物样品的总磷、总氮、总有机质含量,揭示了滇池全湖沉积物中营养组分的含量特征和分布规律。为估算沉积物磷释放的通量水平和初步解释滇池磷释放的主要作用机制,现场提取出了沉积物间隙水,并分析了间隙水以及采样点湖水中溶解总磷、溶解磷酸盐和溶解有机磷的含量,根据实测运用费克扩散定律计算了沉积物-水界面之间磷的交换通量。同时对代表性样点进行了原样沉积物柱磷释放的实验室模拟。通量计算和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具有较强的向水体的释磷能力,全湖沉积物平均磷释放通量为0.095mg/cm2/a,沉积物磷释放成为全湖磷负荷的重要部分。实验数据相关性分析表明,滇池表层沉积磷活化释放的主要机制是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矿化降解,有机磷分解形成的浓度梯度驱动了溶解磷从沉积物向水体扩散。
毛建忠王雨春赵琼美吴秀萍
关键词:沉积物磷释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