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912-1949)

作品数:42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侯吉永薛国瑞冯夏根申卫革胡旭华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文化科学
  • 12篇历史地理
  • 7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13篇民国
  • 10篇公文
  • 5篇民国时期
  • 4篇政治
  • 4篇主义
  • 3篇演进
  • 3篇战争
  • 3篇政府
  • 3篇民初
  • 3篇民国初期
  • 3篇教育
  • 3篇国初
  • 3篇国民政府
  • 2篇行政
  • 2篇鸦片
  • 2篇鸦片战争
  • 2篇院校
  • 2篇照会
  • 2篇政治体制
  • 2篇社会主义

机构

  • 17篇河南大学
  • 6篇浙江师范大学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扬州大学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18篇侯吉永
  • 5篇薛国瑞
  • 4篇冯夏根
  • 3篇胡旭华
  • 3篇申卫革
  • 2篇叶宗宝
  • 1篇朱华雄
  • 1篇谭玉秀
  • 1篇范立君
  • 1篇刘晨飞
  • 1篇黄雪垠
  • 1篇饶丹雪
  • 1篇刘念念
  • 1篇丁晓昌
  • 1篇丁泽丽

传媒

  • 13篇档案
  • 2篇档案与建设
  • 2篇现代教育论丛
  • 2篇教育与教学研...
  • 1篇江汉论坛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教育评论
  • 1篇艺术生活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档案学通讯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理论月刊
  • 1篇浙江档案
  • 1篇高教探索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思想教育研究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师范院校实习制度研究——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发布的实习制度文本为例
2018年
实习在民国师范院校师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时期教育部发布的相关制度文献体现了民国时期师范院校实习的特点。实习内容全面,包括参观见习、教学实习、行政实习;实习阶段循序渐进,分为见习、试教、充任实习教师三个阶段;重视利用政府及社会力量,实习过程管理严密;实习评价内容清晰且与毕业考试以及教师资格证相关;实习分配与社会师资需求紧密结合。
申卫革
关键词:民国时期师范院校
民国学人的公文白话化思想钩沉
2014年
在民国学人看来,公文白话化的渊源在于《尚书》,其前奏与背景则是白话文运动,进程则滞缓于文学。个中原因,既有语言因素,公文的程式结构与文言长期契合,白话一时难以取代;也有社会政治因素,标举文言在于维持精英主义的知识体制和特权阶层的文化霸权。其文白的分野标示着阶级的对抗与话语权力之争。
侯吉永
关键词:公文文言
“教师即研究者”:一个需要审思的命题被引量:7
2017年
"教师即研究者"是指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这一常识性命题一直具有真理的特性,但是在实践中教师并没有成为研究者。从专业特质模式的视角对这一命题予以溯源、从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这一命题在我国的语境、从罗尔斯的理性和合理性的视角对"教师即研究者"这一命题进行理性审思,为进一步探讨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以及成为什么样的研究者提供思路。
申卫革
关键词:教师
鸦片战争中的中英外交文书之争被引量:1
2013年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与西欧诸国的外交文书体式可以概括为"谕/禀"范式,中方文书充斥居高临下的用语措辞,难掩天朝对臣邦的宗藩外交姿态。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传统的宗藩外交被彻底颠覆。外交文书形成"照会"范式,文书往来被迫两得其平。
侯吉永
关键词:鸦片战争外交文书照会
五四时期社会主义的多元内涵及其“重叠共识”
2019年
五四时期,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竞相传播。当时国人对社会主义内涵的解读有平等论、文明论、价值论、制度论、伦理论、社会政策论等若干视角,显示出社会主义内涵的复杂多元性。同时,强调经济平等、强化伦理意象、以传统文化作为解读社会主义的触媒是蕴藏在多元社会主义背后的"重叠共识"。五四多元社会主义思潮的流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在论争与实践中奠定了国人从经济、伦理两个层面建构社会主义的认知基础,对此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胡旭华冯夏根
关键词:社会主义
简述民国平行公文的演变兼论文种演进的规律
2013年
公文文种体系的演进,既受政治体制等外部客观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是文种自身自然选择的结果。文种体系的每一次人为规范,从横向看,基本都能全面地表达同家政务中该行移方向的所有事由,因而自足稳定,但从纵向看,同一行移关系的各个相近文种之间,则常常呈现一些不平衡的状态:文种设置数量多寡不一,
侯吉永
关键词:公文文种演进民国政治体制
重塑大学:民初国立大学经费配置的研究性转向被引量:1
2021年
民国初期,国立大学从清末高等教育中嬗变而来,其自身存在着教育质量与发展定位等诸多问题。1917年,在蔡元培等人的极力推动下,教育部重新修订《大学令》,为大学改制确立了法理基础。与此同时,蔡元培效仿德国大学发展模式,在国立北京大学进行改革,力图以学术研究重塑国立大学的内部行政结构,进而推进国立北京大学内部经费配置机制的建立与规范,使之不断偏向于研究性,为国立大学学术研究的定位与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和机制保障。学术色彩的大学行政制度与经费配置机制建设,为国立大学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乃至构建独立的学术社会,以学术研究服务整个国家,提供了制度上的有力保障。国立大学得以重新塑造。
薛国瑞
关键词:民国初期学术定位
国民政府时期国立大学教育经费配置机制建设述论
2023年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政府与国立大学为提升大学教育质量,促使国立大学调整其教育经费配置思路,经费配置日渐趋于规范化、制度化和专门化。其中,规范化和制度化主要体现于教育经费配置结构与标准的确立和各种经费保管与配置委员会的成立;专门化主要体现于大学学术研究机构的设置与专项经费的确立以及教师薪酬要素的结构调整。这些经费配置的建设与调整,一方面为提升国立大学教育与学术研究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也为国立大学构建现代大学体制奠定了重要的经费制度基础。
薛国瑞
关键词:国民政府教育质量
反思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公文改革被引量:1
2014年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公文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其敢于摆脱历史的藩篱,另起炉灶自创新格,革新的力度与深度都远胜于南京国民政府。其成绩虽然不俗,但也难以解决形式主义的历史痼疾。形式主义的症结在官僚主义,如若不能清算官僚积习,公文革新便不能彻底,仍会走入新一轮的形式主义。
侯吉永
关键词:公文改革形式主义
民国初期国立大学董事会职权演变与大学治理--以国立东南大学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央财政危机频发,国立东南大学为募集足够经费,引入了美国的大学董事会制度。国立东南大学董事会设立后,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国立东南大学的教育经费来源,促进了大学的发展。随着筹资职能的拓展,董事会转而介入国立东南大学的内部行政与教育学术,直接影响了国立大学的内部自治,同时引起中央政府的关注,最终在与中央政府的较量中遭到废止。可见,董事会的筹资机制在注重实效的同时,还应就董事会的成员资格及其职权作出限定,以尽量避免大学受到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
薛国瑞
关键词:民国初期董事会大学治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