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20133BCB22004)

作品数:16 被引量:45H指数:6
相关作者:王宗德范国荣陈金珠王鹏陈尚钘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6篇化学工程
  • 5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定量构效关系
  • 6篇驱避
  • 6篇活性
  • 5篇缔合
  • 5篇引诱
  • 5篇化合物
  • 4篇氢化
  • 3篇抑菌
  • 3篇抑菌活性
  • 3篇驱避剂
  • 3篇萜类
  • 3篇酰胺类
  • 3篇分子
  • 2篇衍生物
  • 2篇伊蚊
  • 2篇乳酸
  • 2篇莰烯
  • 2篇铵盐
  • 2篇卤化
  • 2篇活性影响

机构

  • 18篇江西农业大学
  • 6篇江西师范大学
  • 4篇南京军区疾病...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正邦集团

作者

  • 16篇王宗德
  • 13篇范国荣
  • 11篇陈金珠
  • 9篇王鹏
  • 8篇陈尚钘
  • 6篇廖圣良
  • 6篇肖转泉
  • 4篇姜志宽
  • 3篇翁玉辉
  • 3篇余冬冬
  • 2篇韩招久
  • 2篇卢平英
  • 1篇蔡美萍
  • 1篇忻伟隆
  • 1篇黄敏
  • 1篇陈尚
  • 1篇刘洪峰

传媒

  • 4篇昆虫学报
  • 3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林产化学与工...
  • 2篇计算机与应用...
  • 2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广州化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响应面法优化羟基香茅醛1,2-丙二醇缩醛的合成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对目标产物产率影响最显著的3个因素分别为羟基香茅醛与1,2-丙二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根据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以目标产物产率为响应值,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羟基香茅醛与1,2-丙二醇物质的量比为1∶3.5,反应温度为38℃,反应时间4.4 h,羟基香茅醛与甲苯物质的量比1∶2-1∶2.5,此条件下目标产物产率为89.76%。
蔡美萍范国荣陈尚钘陈金珠王宗德
关键词:响应面法
N-烷基氢化诺卜基胺及其丙酰化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由氢化诺卜醇与亚硫酰氯反应制得氢化诺卜基氯,再分别与甲胺、乙胺、正丙胺、异丙胺、正丁胺在水热合成反应釜中加热下反应,合成了5种N-烷基氢化诺卜基胺(3a^3e).用共沸脱酸法使它们分别与丙酸酐反应,合成了5种N-烷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4a^4e),产物得率85%以上,GC纯度98%以上,对10个化合物均进行了IR、1H NMR、13C NMR与MS分析,表征了它们的结构.以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莴苣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绵腐卧孔菌(Poria vaporaria)、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绿色木霉(Triochoderma viride)为供试菌株,开展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丙酰胺类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活性,其中N-甲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4a)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N-乙基-N-氢化诺卜基丙酰胺(4b)对莴苣菌核病菌和绵腐卧孔菌的抑制活性较好.
陈金珠肖转泉徐丽锋王宗德
关键词:抑菌活性
萜类驱避化合物与引诱物三分子缔合的计算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目前驱避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还不理想,本研究从单个萜类驱避化合物分子与不同种类引诱气味分子同时相互缔合的角度入手,通过理论计算探究该缔合与蚊虫驱避作用的关系,从而为驱避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新认识。【方法】利用Gaussian View4.1和Gaussian03W软件构建和优化萜类驱避化合物单体、单体与引诱物L-乳酸及氨分子同时缔合后三分子缔合体的结构,获得其最低能量结构和缔合能;通过程序Ampac 8.16将前述结构导入到程序Codessa 2.7.10,计算各类结构描述符;再利用Codessa 2.7.10的启发式方法得到一系列缔合体结构描述符与驱避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并通过转折点确定、模型验证后确定最佳定量关系计算模型。【结果】三分子缔合的缔合能基本上在20~50 kJ/mol的范围,所得最佳三参数定量计算模型的R2值为0.9098,包含的3个结构描述符分别是三分子缔合体的maximum nucleophilic reactivity index for a C atom,topographic electronic index(all bonds)[Zefirov’s PC]和exchange energy+e-e repulsion for a H-O bond。【结论】萜类驱避化合物分子可同时与2个不同种类的引诱物分子发生缔合作用,该缔合作用符合氢键的能量基本特征;缔合体的碳原子最大原子核反应指数、所有键的拓扑电子指数、氢氧键电子间交换互斥能对驱避活性影响显著。这些结果初步说明萜类驱避化合物与引诱物三分子缔合作用确实存在,且该缔合作用对驱避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这为驱避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许锡招廖圣良宋杰王鹏范国荣姜志宽王宗德
关键词:定量构效关系
氢化诺卜基3同烷基卤化铵的合成与结构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将以β-蒎烯为初始原料依次经Prins反应、催化氢化、卤代等合成反应得到的氢化诺卜基卤代物分别与三甲胺、三乙胺、三正丁胺反应,制得氢化诺卜基三甲基卤化铵、氢化诺卜基三乙基卤化铵和氢化诺卜基三正丁基卤化铵共8种含氢化诺卜基的季铵盐类化合物,并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质谱、核磁共振及红外光谱分析.其中的氢化诺卜基三乙基碘化铵及氢化诺卜基三正丁基溴化铵在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中表现出对人肺癌H460细胞、人胃癌MKN-45细胞、人肝癌SMMC-7721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
金霖霖肖转泉陈金珠范国荣王鹏王宗德陈尚钘
关键词:Β-蒎烯季铵盐生物活性
氢化诺卜醛环状缩醛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被引量:10
2014年
以氢化诺卜醇为原料,经氯铬酸吡啶(PCC)氧化合成氢化诺卜醛,再由氢化诺卜醛与乙二醇、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分别发生缩合反应,合成了氢化诺卜醛乙二醇缩醛(2a)、氢化诺卜醛1,2-丙二醇缩醛(2b)、氢化诺卜醛1,3-丙二醇缩醛(2c),其结构经FT-IR、EI-MS、1H NMR、13C NMR确认,3种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以枇杷炭疽病菌(Cd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水稻纹枯病菌(hizocitonia solani)、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莴苣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为实验对象,开展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100 mg·L-1浓度下,3种化合物对6种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化合物2c对辣椒疫病菌抑菌率达到100%,化合物2b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率达到98.78%,化合物2a和2c对油茶炭疽病菌、2b对莴苣菌核、2c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率均在80%以上.
徐丽锋肖转泉王鹏范国荣陈金珠陈尚钘王宗德
关键词:抑菌活性
酰胺类驱避化合物与引诱物1-辛烯-3-醇缔合作用的研究
2016年
目的计算了43个酰胺类驱避化合物与蚊虫引诱物1-辛烯-3-醇的双分子缔合作用,研究了该缔合作用对驱避活性的影响,从而为驱避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Gaussian软件对43个驱避化合物单体及其双分子缔合体的三维分子结构进行构建和优化,通过Ampac 8.16转化获得缔合能量,利用Codessa2.7.10计算获得各类结构描述符、建立结构描述符与驱避活性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果驱避化合物与1-辛烯-3-醇的缔合距离、角度以及缔合能量分别是2.1-2.7 A°,102-175°和10-22 k J/mol;最佳四参数模型中R2为0.895 6,其中3个参数{ESP-WPSA-2 Weighted PPSA(PPSA2*TMSA/1 000)[QuantumChemical PC]、Maximum bond order of a H atom和Moment of inertia C}来自驱避化合物单体,分别表示驱避化合物分子的总偏正电荷表面积、氢原子的最大键级以及碳原子的转动惯量,另外1个参数[1X GAMMA polarizability(DIP)]来自双分子缔合体,表示缔合体分子的极化度。结论本研究中的43个酰胺类驱避化合物与引诱物1-辛烯-3-醇之间存在缔合作用,而且该缔合作用对驱避活性影响显著。
余冬冬王宗德韩招久许锡招宋杰姜志宽
关键词:定量构效关系
萜类蚊虫驱避物与引诱物超分子缔合的计算与效应研究
驱避剂是蚊虫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在驱避剂的使用过程中,驱避化合物与引诱物分子间存在超分子缔合作用。为深入了解这种缔合作用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效应,本研究以研究团队自制的22个萜类驱避化合物和2种主要的人...
余冬冬
关键词:萜类定量构效关系
文献传递
酰胺类驱避化合物与CO_2的缔合作用研究
2016年
为延续和完善此前蚊虫驱避化合物与引诱物之间的缔合作用。本文借助Gaussian、Ampac和Codessa软件研究了43个酰胺类蚊虫驱避化合物与蚊虫引诱物CO_2之间的双分子缔合作用及其对驱避活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驱避化合物与CO_2之间存在类似弱氢键的缔合作用,缔合能、缔合距离和缔合角度分别在(5~16.2)k J/mol、(2.8~3.0)?和(161~178)°之间;定量计算获得R^2为0.9032的最佳四参数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其中有2个参数来自双分子缔合体,说明双分子缔合作用会对驱避活性产生显著影响。
许锡招廖圣良宋杰王鹏范国荣陈金珠陈尚钘王宗德
关键词:酰胺驱避剂CO2
15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的生物活性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贸易深入,白纹伊蚊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加快,接踵而至的是由它充当传播媒介的疾病在各地爆发,研发安全高效的蚊虫驱避剂与毒杀剂成为热点。本文选取15种常见木本观赏植物,通过实验室自制精油提取装置提取植物精油,采...
沈博瑞
关键词:白纹伊蚊植物精油毒杀作用触角电位
文献传递
酰胺类驱避化合物与L-乳酸缔合及其对驱避活性影响的计算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对酰胺类驱避化合物与嗅觉引诱物L-乳酸之间的缔合作用进行了定量计算,再利用定量构效关系手段研究了该作用对驱避活性的影响。应用GAUSSIAN软件,计算了酰胺类驱避化合物与L-乳酸之间的缔合能量和几何参数;借助AMPAC和CODESSA软件计算获得各类描述符;使用CODESSA软件中的启发式回归方法建立了描述符与驱避活性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酰胺类驱避化合物与L-乳酸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氢键作用,氢键作用的能量约为20KJ/mol,作用距离在(2.0~2.2)A之间,角度在130°~180°之间。定量构效关系计算获得了一个R^2为0.7345的四描述符模型,模型检验结果理想,该模型中有2个描述符来自缔合体,表明酰胺类驱避化合物与L-乳酸的缔合对驱避活性存在显著影响。本研究为驱避化合物与引诱物存在缔合作用并对驱避活性存在影响的观点提供了支持,也为蚊虫驱避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廖圣良宋杰范国荣韩招久王鹏王宗德陈尚钘陈金珠
关键词:驱避剂L-乳酸缔合定量构效关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